加强紫霄大殿维修保护的策略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全面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因而在武当山紫霄大殿维修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古建筑中所蕴含的艺术美学,传统文化学及哲学等多种相关内容。在加强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数量越来越少,不可再生。因而加强古建筑的维修保护等相关工作,以结合湖北十堰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古建筑保护工作,将古建筑历史意义流传下来。
一、武当山紫霄大殿的建筑特点
作为武当山最具代表性的木构建筑,紫霄大殿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在紫霄大殿的台基前正中及其左右两侧都有通向大殿的月台。紫霄大殿的高18.3m,宽度为29.9m,深度为12m,总面积约为358.8㎡ 。紫霄大殿的檐柱和金柱一共有36根,排列有序,比例适度外观协调。屋顶装饰主要以黄色和绿色两色为主镂空雕花,装饰丰富多彩,是典型的宗教建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1]。作为我国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建筑,紫霄大殿的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艺术风格协调统一,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集中展现了中国明清建筑的辉煌成就,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在明永乐年间,紫霄大殿重建之后,经历过数十次的维修,才能够保持往日的风采。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紫霄大殿维修保护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
二、加强紫霄大殿维修保护的策略
(一)遵循修缮原则,加强建筑保护
在紫霄大殿维修保护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保障维修保护工作能够高效稳定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古代木结构体系的地位和价值,加强建筑物整体的保护工作,有效保障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因而在紫霄大殿维修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借助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技术,在保障木结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防止出现歪闪等现象。在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工作中,要在加强古建筑修缮的同时,遵循相应的原则,在保障建筑文化内涵的同时,实现对建筑整体的合理保护。在修缮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有效保障紫霄大殿的历史和美学价值。首先,要全面加强对建筑物的历史调查,结合考察中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认真履行国家相关的修缮设计方案,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来开展相应的维修活动。
(二)把握修善要点,加强技术指导
在紫霄大殿维修保护工作中,涉及到了土木工程,文物保护,防虫防火,艺术造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紫霄大殿重建的时间相对较早,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维修,传递下来的信息具有一定差异。因而在维修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做到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加强技术指导,有效提升建筑维修保护工作的整体质量。在紫霄大殿维修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将缺损位置的修补与原建筑结合在一起,保障修复部位在外观上是与建筑整体相一致的,有效避免紫霄大殿原有的文化价值和信息价值。而在修缮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维修补缺的操作次数,保障每一次修缮工作都能够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避免多次重复修缮的现象发生。在修缮活动开展过程中,还需要保障建筑外观和建筑完成后的体积以及所使用的原材料、色彩、图案都能够与紫霄大殿原建筑相吻合,避免用现代审美来变更原有建筑的现象发生[2]。
(三)优化防治技术,实现科学防治
由于紫霄大殿的主体结构是木结构,很容易受到木材虫害的影响,导致建筑物损坏。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木结构建筑的维修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从木材的腐朽,虫蛀的发生以及昆虫学的生物特征,木结构所处环境条件等多个方面出发,全面加强有害昆虫及木腐菌防治等相关工作。在潮湿的环境下,木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使得木腐菌滋生,严重危及到建筑整体的完整性。在紫霄大殿维修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全面加强对木结构防虫,防腐等相关工作。在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昆虫的特点和习性,采用触杀,胃毒等不同的防治策略,全面加强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而通过采用毒性持久防治药物,在不改变木材自身特性的同时,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因而在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新防治方法,综合动物的嗅觉和生活习性,来开展相应的虫害防治活动,有效解决木结构建筑,木材防腐防虫问题。
三、结语
总之,通过加强紫霄大殿维修保护等相关工作,在保障建筑整体完整性的同时,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提升建筑维修保护工作的整体质量。在维修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工作原则,使得修缮保护工作能够高效稳定实施,且能够做好修缮施工中易出现问题的解决工作。在紫霄大殿维修保护工作中,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全面加强各种文物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