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软弱围岩下隧道施工工艺及支护施工技术
1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介绍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一直是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难点,存在安全事故多发的问题,国内外对此均十分重视,且开展了较多研究。
1)软弱围岩特征 软弱围岩具有岩质软弱、承载力低、节理裂隙发育、结构破碎等特点,以V、VI 级围岩为主,部分为IV级围岩。
2)浅埋隧道特征 相对于深埋隧道,浅埋隧道的主要问题在于在开挖时不能形成承压拱,隧道上方往往存在严重的风化问题,稳定性差,同时极易受到地表水的影响,开挖后如果不及时支护,极易造成拱顶掉块、坍塌等地质灾害。
综上,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差、围岩自稳能力差,部分隧道需穿越既有建(构)筑物,若是开挖、支护方法不到位,极易出现初期支护变形、崩塌等问题,对此必须加强隧道开挖方法、超前预加固、支护方式、围岩稳定性控制、监控量测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切实保证隧道作业安全。
2 施工工艺及支护施工技术
2.1 施工工艺
浅埋软弱围岩下的隧道施工前,需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形状、工程地质以及周边环境合理选择施工工艺,无论是开挖还是支护等方法均需慎重比选,总的来看可将其施工工艺概括为以下3种:
1)明挖法 此方法施工简单、方便、经济、安全,关键工序包括:①降低地下水位;②边坡支护;③土方开挖;④结构施工;⑤防水作业。我国城市隧道发展初期将此方法作为施工首选开挖技术,但是其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现主要用于软弱浅埋隧道,且要求周边地表建筑物较少。
2)暗挖法 此方法适用于无法采用明挖法施工的隧道,主要采用“新奥法”施工原理,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施工原则,采用管棚、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增强围岩自稳能力,开挖进尺过程中做好初期支护工作,施做好防水层后再做二次衬砌。
3)盖挖法 此方法适用于隧道穿越公路、建筑等障碍物施工,主要是从地面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封闭顶部,然后完成其余下部工程,具体可分为盖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盖挖半逆作法。
上述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与适用范围,实际工程实施中应根据项目情况进行合理比选。
2.2 浅埋软弱围岩下隧道开挖断面形式
浅埋软弱围岩下隧道开挖断面形式较多,下面重点就台阶法、CD(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开挖法3种做简要分析。
1)台阶法 隧道台阶法开挖施工相对较为灵活,可采用大型机械设备,将其用于浅埋软弱围岩地段,需合理调整施工方法,如:分散爆破、超前施作混凝土仰拱等,切实保证作业安全、稳定,同时在保证工期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2)中壁法(CD法) 在掌子面不稳、埋深浅、围岩差的隧道工程中,CD法使用较多,其纵向分割断面,开挖断面相对较小,在保证掌子面稳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此方法施工难度较低、工序少、进度快、造价低,步步成环,配合超前支护手段,可有效保证结构受力良好,安全性高。
3)双侧壁导坑开挖法 此方法较多用于埋深超浅、围岩特别差的隧道工程中,其分割断面细,通过超前导坑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在保证掌子面稳定、控制地面沉降方面优势显著。但是此方法工序较为复杂,无法使用大型机械,施工速度较慢。
2.3 浅埋软弱围岩下隧道支护技术
2.3.1 超前支护技术
浅埋软弱围岩下隧道施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掌子面的稳定性,超前支护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工程实践中多采用管棚或超前导管法,开挖前在隧道开挖轮廓线外弧线上安装伞形金属保护棚架(由大惯性力矩钢管构成),然后打入金属钢管,使用注浆机压入水泥砂浆,待其凝固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
2.3.2 初期支护技术
现代支护理念认为所有结构性岩层均具备自稳能力,因此在进行支护施工时需将其与围岩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前我国初期支护主要采用的是喷锚支护体系,根据实际需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方法:①喷射混凝土支护,包括“干喷”和“湿喷”两种;②锚杆支护,包括普通锚杆和预应力锚杆;③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锚杆;④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喷射混凝土中设钢筋网,增强了喷层整体性、抗弯与抗剪能力;⑤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即: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锚杆。
3 实例探析
3.1 工程概况
本标起止里程为:ZK1+220—ZK1+738 YK1+224—YK1+740,左线长518m,右线长516m,位于湖里区高崎段附近,场地原始地貌位于海陆交互地段。主线隧道界限界净宽为10.5m,三车道隧道限界净宽为14.5m,A匝道隧道限界净宽为9.7m,紧急停车带隧道限界净宽为13.5m,车行横洞建筑限界净宽4.5m,人行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0m,净高2.5m。
3.2 隧道施工方案总体思路
结合本隧道的特点、场地条件和施工难易度、工期、交通组织与相关施工经验,隧道施工主要采取明挖暗埋和浅埋暗挖两种施工方式。
1)明挖暗埋法施工 主线隧道进口侧ZK1+220—ZK1+490(YK1+224—YK1+497)段隧道采用明挖暗埋施工,基坑围护形式为上部放坡钻孔灌注桩+钢管内支撑+高压旋喷止水帷幕。
2)浅埋暗挖法施工 主线隧道ZK1+490—ZK1+738(YK1+497—YK1+740)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主要下穿铁路盐专线、嘉禾路、北溪引水渠、佳贝美集团、特区供水管等,左线隧道暗挖长248m,右线隧道暗挖段长243m。
3.3 隧道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法
3.3.1 明挖暗埋法施工
1)基坑开挖
ZK1+220~ZK1+320(YK1+224—YK1+325)基坑开挖深度7~11m,基坑支护方案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排桩+一道钢管内支撑+桩间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
ZK1+320~ZK1+400(YK1+325—YK1+407)基坑开挖深度10~14m,基坑支护方案采用局部放坡降低地表+坡面喷射C20混凝土+φ1200钻孔灌注排桩+2道钢管内支撑+桩间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
ZK1+400~ZK1+490(YK1+407—YK1+497)基坑开挖深度10.5~16.5m,基坑支护方案采用高压旋喷隔水幕墙+φ1200钻孔灌注排桩+3道钢管内支撑。
基坑开挖采用挖机进行,开挖前先进行钻孔桩、止水帷幕、桩顶冠梁及排水系统、施工,然后进行开挖,开挖至一定深度时,设置第1道钢支撑,进行第2次开挖,设置第2道钢支撑,进行第3次开挖,设置第3道钢支撑,进行第4次开挖。开挖至基坑底后,设置基坑底排水沟,基坑尺寸为:50×50(cm),设置集水井、降水井。
2)明洞施工
ZK1+220~ZK1+320(YK1+224~YK1+325)隧道结构型式采用矩形明洞,ZK1+320—ZK1+490(YK1+325—YK1+497)隧道结构型式采用拱形明洞,明洞主体结构采用C40防水耐腐蚀钢筋混凝土,混凝土外防水层采用2mm厚反应粘结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在防水卷材外采用M10水泥砂浆保护层5cm。
3.3.2 浅埋暗挖法施工
主线隧道ZK1+490—ZK1+738(YK1+497—YK1+740)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
1)初期支护 由钢拱架、格珊拱架、系统锚杆、钢筋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组成,钢拱架及格珊拱架之间用纵向钢筋连接,与钢筋网焊接为一体,与围岩密贴;
2)二次衬砌 本项目围岩自稳定时间较短,施工时要求支护结构紧跟开挖面、尽早封闭成环,注意初期支护的变形与稳定检测、尽可能发挥岩体自成拱效应及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
3)隧道防排水施工 遵守“防堵为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全封闭防水原则,防止地下水在隧道中渗透和流失,切实保护好隧道工程生态环境、并保证隧道结构物和运营设备的正常使用。隧道的防水等级按二级防水标准要求,应达到:结构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润。
3.3.3 下穿铁路盐专线段隧道施工
下穿铁路盐专线段:隧道于ZK1+490—ZK1+530(YK1+497—ZK1+537)段从既有铁路盐专线下方近距离穿越,平面交角约88°,铁路线仅有1股道。隧道顶板与铁路盐专线的最小竖向距离9.13m,穿越地层主要为全风化花岗岩、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及中风化花岗岩。为严格控制地表及铁路沉降,隧道洞外、洞内施工措施如下:
1)隧道洞外工程措施 ①采用D20型低高度施工钢便梁架空加固轨道;②列车实行限速运行,限制速度45km/h;③线间便梁支墩挖孔桩施工时,相应地段线路应扣轨加固,经常复查轨面高程保证行车安全;⑤布设严密的监控网,加强施工期间铁路路基、轨道沉降变形监控测量工作。
2)隧道洞内工程措施 ①拱顶设加钢筋笼单层超前长管棚(φ159×6mm)+超前小导管并注浆(φ42×3.5mm),控制洞顶沉降;②残积砂质粘性土等软弱围岩段,设全螺纹纤维增强树脂锚杆进行超前支护;③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以纵向钢筋将支撑连成整体,背后及时回填注浆,减少沉降;④加强洞内拱顶沉降、净空收敛监控,根据现场测量数据施作二次衬砌结构;⑤隧道基底未修正地基承载力<250Kpa时,采用φ50注浆钢化管进行加固处理,钢化管长度为4m,纵向、横向间距为1.0×1.0m,梅花型布置。
4 结语
综上所述,浅埋软弱围岩下隧道修建面临着较为恶劣的施工条件,其开挖后围岩自稳时间短、易坍塌,若是开挖或支护不当,极易出现较大变形甚至失稳破坏。对此,必须综合分析隧道地质条件、施工要求等,合理选择施工与支护方法,规范落实超前支护、地质预报、初期支护等工作,切实保证隧道开挖作业安全顺利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