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暗挖隧道下穿国铁线路的施工技术
1 暗挖隧道施工控制与防护
1.1 暗挖隧道施工控制
1)隧道施工准备措施
暗挖隧道下穿铁路线路施工难度大、要求高,需提前做好相关调查、协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对下穿段铁路路基进行结构调查、排查,评估既有铁路健康状态;当与铁路运输单位、铁路管养单位做好协调工作,构建统一的协调管理与应急机制,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科学编制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应急预案等,并报相关主管部门评审批复。
2)隧道施工控制措施
围岩稳定性控制 暗挖隧道下穿铁路线路施工时,需重视超前预报工作,全面掌握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按设计要求施作管棚、超前小导管等预支护工作,保证掌子面安全;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及时施作钢拱架、锚杆等,喷早强混凝土,实现快速封闭成环,保证围岩安全;地下水控制 根据隧道情况合理选择堵水措施,如:注浆施工等;落实地表排查,设排水沟,减少铁路范围下渗水量;信息化施工控制 严格遵循“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落实监控量测工作,建议将围岩变形量量测、钢架内外力量测纳入必测项目,严格控制沉降,保证开挖施工安全、铁路运营稳定。
1.2 铁路防护安全措施
1)线路防护方案 根据沉降控制标准等制定线路安全控制方案,根据沉降趋势合理采用洞内主动支护措施、天窗时间整道措施、路基边坡预加固措施等,切实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
2)架设军便梁措施 根据暗挖隧道下穿铁路线路作业情况,可在轨道下方架设军便梁,切实减小列车运行对隧道开挖的影响。
3)限速措施 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合理对铁路列车进行限速,减少施工安全风险。
2 实例探析黄土地区暗挖隧道下穿国铁线路施工技术
2.1 项目背景
解放桥站~建设街站区间暗挖段西起解放桥站,下穿国铁、轻轨3号线、西解放立交桥,沿解放大路东至区间竖井。区间暗挖段线路右线(左线)起终里程K29+15.743(K29+15.745)~K29+96.945(K29+94.453),区间暗挖段右线长81.202m,左线长78.708m,其中在区间里程K29+24.072~K29+57.379下穿国铁和轻轨3号线(下穿长度33.352m)(见图1)。
图1 解放桥站~建设街站区间暗挖段下穿铁路和轻轨平面
2.2 周边环境
在左线区间里程K29+19.072~K29+63.072段(长44.000m)、右线区间里程K29+18.548~K29+62.548段(长44.000m)下穿既有国铁以及轻轨3号线,暗挖隧道拱顶与道床顶面距离为15.5~16.5m。
2.3 暗挖隧道下穿国铁线路施工方案
区间暗挖隧道标准断面形式采用马蹄形,横断面开挖尺寸为:6300×6600mm;超前支护采用采用双排小导管对拱顶150°范围进行超前支护;初期支护采用C20早强网喷混凝土+钢筋格栅,格栅间距0.5m;背后回填采用水泥浆液或水泥砂浆注浆。区间下穿国铁段及轻轨3号线的保护区段采用全断面深孔注浆止水加固,注浆范围为开挖轮廓线外2.0m范围内的第四系地层中进行。
2.4 暗挖隧道下穿国铁线路施工技术措施
区间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在距离分界里程(左线K29+63.072、右线K29+62.548)5m的位置开始进行深孔注浆止水加固,左右线加固长度各44m。根据隧道中线、高程,确定隧道开挖轮廓线。隧道开挖前先沿拱部开挖轮廓线打入双排超前小导管,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待超前注浆加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挖上部台阶,预留核心土,架设格栅钢架及打设边墙锚管,预埋初支背后注浆管,埋设监测点,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进行下台阶初期支护施工,使断面初支封闭成环,上下台阶间距控制在2.5~3.5m。两条隧道分先后顺序开挖,左右线纵向错开15m。
项目采用二重管注浆工艺进行全断面深孔注浆,每一循环注浆长度为13m,开挖10m,保留3m止浆岩盘,第一环设60cm混凝土止浆墙,其他循环必要时考虑设置混凝土止浆墙。钻孔和注浆顺序由内向外采后退式注浆,同一圈孔间隔施工。
解建区间暗挖段暗挖选用双排超前小导管(拱部150°范围内),外排采用Φ32mm×3.25@300mm小导管超前支护并预注浆加固地层,外插角20°~25°,小导管长L=2.5m,每两榀打设一环。内排采用Φ32mm×3.25@300mm小导管超前支护并预注浆加固地层,外插角10°~15°,小导管长L=1.8m,每榀打设一环。
2.5 暗挖隧道下穿国铁线路施工测量与监控量测
2.5.1 监测范围及对象
根据《解放桥站~建设街站区间风险工程专项设计图》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911-2013)要求,对下穿段进行影响分区划分,主要影响区为隧道中心线外侧17m范围内,次要影响区为隧道外侧17~45m范围内。
2.5.2 监测项目
本项目检测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监测项目表
监测对象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及精度 监测点 测点布置
铁路轨道 轨道沉降/位移 徕卡TS30测量机器人
(0.5″,±1mm+1ppm) 徕卡360°棱镜
徕卡小棱镜 主要影响区内间距10m,
次要影响区内间距15m;
矿山法正上方需设一处
铁路路基 路基沉降/位移
铁路接触网杆 接触网基础沉降 徕卡TS30测量机器人
(0.5″,±1mm+1ppm) 徕卡360°棱镜
徕卡小棱镜 次要影响区涵盖范围内的所有接触网杆
接触网杆倾斜
暗挖隧道 拱顶沉降 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
(±0.3mm/km) 挂钩 监测断面间距5m,对应
轨道位置必须设置监测断面
净空收敛 JSS30A数显收敛仪
(±0.1mm) 挂钩
2.5.3 监测控制值、预警等级、预警标准
本工程按照设计给定的监测控制标准执行,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铁路监测控制标准表
风险源 监测项目 预警值 报警值 控制值
轨行区 轨道沉降(mm) 3.5 4.0 5.0
路基沉降(mm) 7.0 8.0 10.0
路基沉降单日平均(最大)沉降(mm/d) 1.0(2.0)
轨道沉降单日平均(最大)沉降(mm/d) 0.5(1.0)
接触网基础沉降(mm) 3.5 4.0 5.0
接触网杆倾斜(‰) 0.7 0.8 1.0
隧道初支结构 拱顶下沉(mm) 7 8 10
净空收敛(mm) 7 8 10
3 结语
综上所述,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线路施工风险大、要求高,必须严格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暗挖施工方法,积极落实超前支护、深孔注浆地层预加固以及线上轨道防护等措施,贯彻量测监控工作,切实将地层沉降量控制在标准要求内,保证隧道施工与既有线路线路运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