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地上与地下分别是25层、2层,高186m,建筑面积10万m2,平面图是长方形,宽和长分别是55m、84m。地下2层地下室,地上左右两侧是劲性钢筋混凝土简体,中央是典型的钢结构,在6~10层、22~25层、25层~屋面1层安设钢桁架,并且运用抗震墙的设计。外墙建材选择金属玻璃,如此就能发挥采光的作用,如此就能得到很好的城市美化效果。
2 施工难点分析
2.1 混凝土的强度控制
控制混凝土强度,首先就要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并且施工中严禁随意改变配合比,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应有专门的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温度、湿度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不能漏掉主要关键细节。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2.2 裂缝控制
高层住宅建筑的混凝土强度普遍都比较高,混凝土浇筑量也大,不可避免会产生裂缝,如何减少裂缝产生便成为施工中的又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问题,将从裂缝的“放”、“抗”相关措施进行简要的叙述。所谓放也就是指当建筑物的结构处于一个完全的、自由变形的、无约束的状态下,在没有其他的变形方式的情况下,为防止建筑物出现裂缝所采取的一种措施,“放”的措施主要有砌筑的填充墙,并且延伸至接近梁底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留一些高度,这样在砌筑结束后间隔一个星期以后再补砖并且砌紧;在梁、墙板、柱等变截面的地方应该分层浇捣,并且还需要合理的进行分缝、分块的处理。
3 施工技术分析
3.1 深基坑围护施工
1)围护结构组成 地下连续挡土墙 因为基坑深度与附近建筑的原因,运用C30混凝土制作地下连续挡土墙架构,长及厚分别是33m、1m。此外,把第1道支撑标高掌控在最小范畴之内,基于地下室与挖土设备的特性,设定科学的支撑标高,支撑设计应该符合围护架构的结构稳定性标准,南北向则选择混凝土对撑的形式,四周选择混凝土边桁架与角撑的形式;立柱 运用项目钢管桩,并且考虑到要节约时间与精力,选择原工程桩来设定支撑平面。
2)作业工艺研究 土体加固 由于土抗剪性能相对较小,在成槽之前,应该借助A700mm水泥土拌制桩紧固槽壁左右两侧,如此就能使成槽质量得到保障;借助支撑施作栈桥 本项目作业现场空间相对局限,只有一条宽度在5m左右的公用建设道路。鉴于此,借助第1道支撑南北向对撑,施作建设栈桥两个,并且控制宽度约为12m,与公用道路相连。由于工程基坑出土存在较大难度,在结束栈桥作业之后,用2台QTG260起重机设备设定在2道栈桥南侧附近,并且出土量是4000m3/d;分层开挖 合理进行建筑附近土体的挖掘施工,如此就能慢慢释放土体应力。在掘进过程中,应该将立柱桩附近土体卸载,进而使立柱桩附近土体压力保持均衡状态。
3.2 地下室外墙防水层施工
1)作业工序 根据相关规范与标准,应该在地下室外墙施作防水层,还要重视防水层端部、节点与贯穿位置的防水。在本项目中围护架构和地下室外墙间,操作人员能活动的空间相对狭小,鉴于此,选择在地下室结构之前展开防水层作业,如图1所示。
图1 地下室防水层施工方法
2)防水层作业 底板工程桩端防水层的作业 先清洁工程桩周边的废物与遗弃物,保证其表层的清洁与整平。再桩附近宽10cm上下的区域抹上防水涂膜,涂上1层涤纶布环桩黏贴,之后反复均匀地抹上3~4层涂膜,贴网眼麻片抹在最后一层的涂膜之上。地下室墙体和垫层接缝位置要注意进行防水作业 底板下防水层作业结束之后应该施作FC板保护层。在墙体和垫层接缝位置,应该在涤纶布处进行涂膜作业,而涤纶布和墙体、垫层防水层之间应该注意完成搭接操作,由于上部架构存在严重的沉降问题,应在墙体与垫层阴角位置进行长度预留工作。
3.3 地下室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施工
1)预应力混凝土桁架作业 施工地表之下1层2个简体之间的C、D、E、F车各有1榻预应力桁架,上弦杆使用后张法预应力施作,每一根上弦杆配备4束钢绞线。借助4根大梁进行对称张拉作业,对每一根梁当中的4孔展开对称对角张拉作业。在作业的环节中,张拉时要求保证顶层的收力均衡,防止先浇混凝土出现约束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因此先不浇捣桁架竖腹杆以及斜腹杆,待到上弦梁板中应力稳固之后,再开展竖腹杆、斜腹杆的支护以及混凝土灌注作业,而且在混凝土浇筑之后桁架也不会出现有裂缝的情况。
2)监测 应力会伴随着上半部分架构作业缓慢的抬升,在抵达5层之时就已经达到了最高点,通常情况下其检测点的预应力水平基本都在20MPa甚至是以上,但5层之后的变化就不会这么显著了。在连接上层架构第1道钢桁架之后,在2个简体建立起新的束缚之后,应力在一次提升,在这之后就能维持稳定了。
3.4 高层结构爬升模板体系施工
1)导轨式爬模规划 该项目东西两座劲性钢筋混凝土简体12层之下属于矩形,12层之上属于品字形,在中央钢桁架区域各探出150cm长的H型钢牛腿,架构也相对较为特殊,依照3级工艺技术规程,要求先装配劲性钢架构,之后装配混凝土架构,最终吊装中央的纯钢架构,3级规程间的基本上有3~6层。使用2台M440型塔吊展开垂直输送。为了降低垂直输送量并确立立体作业的安全,通过导轨式的爬升脚手架展开对应的简体作业,切合大模板作业构成导轨式爬模规划,总体抬升以及单片抬升都能展开。从12层之后配置爬架,一直到屋顶建成之后再将其拆掉。
2)将爬架该装成为导轨形式的爬模 导轨形式的爬模上是主要是由最常见的导轨式爬升脚手架改装所得到,在改建规划的环节当中,为符合有关的需求与标准,针对大模板水平以及纵向两个方向的附加力,要求通过对应的手段进行。常规的爬升脚手架的整体宽度大致为900mm,为了能让大模板在上升的时候更加便捷并且容易保养养护,因此改建爬架成为下半部分宽度是1200mm的爬升下体,上半部分区域留存之前的宽度为900mm的柱模体,搭建下半部分的爬升主体架,并且要求保障其留存大约50cm的间距,这样一来还可以方便模板清理养护与钢筋的绑接作业。为了提升爬模侧面的整体刚度,在吊点区域配置之字形状的水平向斜杆。
3)大模板作业 以4m和4.5m两种层高来规划其大模板,单块的重量为1500kg,其整体面积为27.6m2。大模板在规划之初经考虑其架构的最大需求进行计算,强度、挠度、迭加变形形变都要求符合其自身的要求。在地表面针对大模板展开安装与连接,借助塔吊将其悬吊在整个架构之上,并与架体保持一致的上升步调。为养护其大模板,架体以及其模板间留存有一定的缝隙,塞薄型海绵条在每一块模板之下以及模板当中的接缝当中,能让模板不出现形变,也保证了墙面光亮与整洁。检验的数据显示,该项目东西简体在其垂直度层面上的误差要求控制在10mm之内才算符合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民建作业建设环节当中,只有结合工艺特点,其所包含有的有关问题,编制合理高效的实践方针,只有这样才可以强化工民建项目总体的构建水准,以此来实现事半功倍的作业效益,完成稳定的上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