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正文

加快构建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路径研究

作者:尹志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08-28人气:3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不仅意味着高质量的供需平衡、高效率的投入产出,还意味着高质量的收入分配。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一头连着生产,另一头连着交换和消费,在平衡供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加快构建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全面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为构建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指明了方向。

一、改革完善初次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在分配制度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直接影响到劳动者收入水平和整个社会的分配公平程度。初次分配主要通过市场化竞争来实现,我国当前在初次分配环节仍存在制约公平竞争的一些问题。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要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通过政府、企业、工会共同参与协商,要着力健全集体协商成为企业决定工资分配基本方式的机制、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增加劳动要素在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二要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加快推进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逐步实现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三要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完善最低工资条例或相关规定,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定期上调机制,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同时还要强化监督执法职能,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不按规定支付最低工资的用人单位要严厉查处。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一要推动高质量的就业。通过扩大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劳动者的收入,经济社会就有了稳定的基石。一方面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另一方面要通过提教育质量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基本素养和技能水平,特别是要加大面向农民工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以便更好的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二要拓宽城乡居民的增收渠道。鼓励城乡居民积累财富,创造条件提高财产性收入。对于城镇居民,通过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金融开放,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以增加其财产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益。要统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土地征收的补偿比重,保障被征地农民当前生活水平不下降,未来生活有保障。要推动宅基地有序出租、流转,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要创新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机制,推动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向困难群众适当倾斜。

二、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国际经验表明,发挥好政府的再分配调节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居民收入差距。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对缩小城乡、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税收调节机制。税收不仅仅是财政的主要来源,还是收入分配的重要调节器。一要优化税制结构,降低间接税比重。由于间接税是不论纳税人负担能力高低,都按同一比例征税,这就会导致出现一种既不合理也不公平的现象,即收入高的人税收负担率低、收入低的人反而税收负担率高。因此要健全直接税体系,提升直接税的比重,从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二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个人所得税因其有效累进性对降低初次分配中的居民收入差距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尽管经过几轮改革,但是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贫富倒挂现象依然存在,即收入低的人群可能比收入高的缴税还多。因此要继续完善我国人所得税制度,改变征收模式、降低边际税率、增加专项费用扣除,以便更有效的发挥其收入分配调节作用。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资源禀赋有较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渐缩小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城市与乡村的养老保障待遇差距,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二要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三要完善低收入人口保障制度。健全对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制度,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差异,健全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四要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最关键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通过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师资配置均衡化,进一步缩小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的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是世界缩小区域差距实践中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一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财政转移支付要更加注重区域均衡和城乡公平,逐步实现按常住人口进行转移支付,以增强基层的公共服务能力。二要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离不开中央政府的资金支持。通过向经济不发达地区资金倾斜,提升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从而进一步带动当地就业,逐渐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三、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机制

第三次分配是指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以慈善公益方式对财富进行分配的方式。和初次分配主要依赖市场、再分配主要依赖政府都不同,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基于自愿原则上的社会共济。

支持有意愿的社会主体参与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领域,我国不是先行者,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走了很远。以美国为例,十九世纪末的美国,贫富悬殊巨大,由此带来的失业、罢工、甚至总统被刺杀等社会问题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开始改革,鼓励富人参与慈善事业。时至今日,美国是全球慈善捐款最多的国家。当前企业是我国第三次分配的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占比较少。要通过培育慈善文化、加强制度建设,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不同的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常态化机制。

完善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当前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相关制度没有形成,制约了第三次分配的健康发展。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慈善事业发展的非常好,其中有道德、信仰等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制度。比如,当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已经从以商品为主体征税转向以财富为主体征税。以美国为例,美国的遗产税税率高达50%,这也是很多富人愿意主动将其财产回馈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征相关税种,对于富人来讲,将其积累的财富留给后代,既没有任何经济成本、也符合我国的传统观念。因此未来要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完善慈善捐赠的税收政策,推进我国第三次分配更多的实践探索。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免费下载超级文献?

免费指导甄选期刊?

免费预审文章?

扫码联系客服

专业指导无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作核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