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正文

冲击后的式微:电影解说短视频困境与问题研究

作者:柳晨昊,时梅林来源:《声屏世界》日期:2024-08-14人气:69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把我们带入新媒介时代,碎片化的媒介环境使短视频传播成为新趋势。从2004年伊始,优酷、土豆、乐视等头部视频平台用户流量持续升温,大众进入视频传播时代。电影解说在这些平台产生萌芽,并以长视频为代表的内容文本对电影进行解构与分析。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和网络的提速,2014年被称作为短视频元年。更加贴合大众碎片化时间消费需求的短视频,凭借着内容短,传播快的多项优势,迅速获得了各大内容平台、粉丝以及资本等多方的支持与青睐电影解说短视频应运而生。2019年疫情时代的来临导致大量娱乐设施的关停和大众对新冠的个人防范,以及碎片化的媒介环境的影响,作为了解电影的另外一种方式,短视频解说电影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通过解构再重组将原先的电影加入自己的主观因素呈现给大众,无疑破坏了电影的完整性。截止2021年前,网络上涌出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自媒体解说账号,“侵权”、“保护知识产权”等名词持续进入大众视野。2021年4月73家影视单位联合声明:保护影视版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要求短视频节目未经授权不得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电影解说行业进行大洗牌。时至今日,电影解说短视频式微,新的管控条例在不同方面产生影响。 

电影解说短视频自身顽疾:灵韵的消失

诞生于日本的“弁士”,从默片时代作为电影解说员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在传统意义上,作为电影解说的“弁士”主要是指电影解说词的播报,其含义为电影放映过程中,配合画面播出的具有说明性的语言。在视频时代下,电影解说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夹叙夹议类、评价分析类和剧情解说类三种。夹叙夹议类指的是在分析作品的同时,附加一些与剧情紧密联系的议论或对文本内容的评介。例如“木鱼水心”的“木鱼微剧场系列”,在讲解《觉醒年代》剧集时还增添了作品故事发生所处的时代的说明以及历史人物的科普,带给观众跳脱于剧情外的新感受。再例如“前进四放映室”对《让子弹飞》长达6小时的拉片式讲解,结合原著分析与电影放映,带给观众不仅是影片本身的意义传递,也包括了原著文本与电影解读双重编码后的新理解。评价分析类主要是指针对影片某一要素分析或影片整体的推敲,或是通过影评的方式传达解说者的主观臆想。例如“培根悖论唠唠嗑”对《星际穿越》中的科学现象硬核分解,或是“一加索”通过文化研究的视角解析《英雄联盟:双城之战》这部作品,这类解说者从作品内核,或世界观入手,以带有评介性的话语来解释其中的意义符号。此外,夹叙夹议类与评价分析类解说作品都适用于观众在观看后的“二刷”行为,从解说者的主观视角再次加深对作品意义的传递。剧情解说类解说作品主要指的是对影片剧情的讲解,对观众讲述大致剧情或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电影内容。这类作品视频时长不一,但绝大多数以“三分钟说电影”的短视频形式为主,主要来源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例如“毒舌电影”、“布衣探案”这类短视频创作账号,几分钟的视频内容可以帮助观众了解某部电影剧情,为观众筛选其喜爱的作品,或是担任即将上映电影的宣发功能。但是,“三分钟解说电影”系列观众在观看此类解说作品,了解具体剧情之后,很难再观看原始影片,长此以往对电影方形成恶性循环。从影片内容来看,剧情解说类作品也作为“看电影”的另一种方式,解说者将电影拆解,并构建解说者的视听逻辑,由此产生新的范式与形态;从传播路径来看,以网络短视频平台为主,运用流行的传播媒介来使观众接受新形态下的电影。从拆解到重构,电影形势与内容发生大变化,作为艺术的“灵韵”也消失殆尽。

在现代艺术史上,德国学者瓦尔特·本雅明提出的“灵韵”概念有重要意义。他提到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艺术作品也进入“技术复制时代”,艺术品的“本真性”、“膜拜价值”和“距离感”消失,艺术作品的神秘感丧失。电影解说作为一种“看电影”的新样态存在,分解了原本电影的“内容与形式”、“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内容与形式”来看,它打破了电影文本与意义产生的联系,解说者将电影内容分解,使长达数几小时的原始内容重新组合成几分钟的内容传递给观众。首先,导演在剧情中安排的铺垫,设置的隐喻直接由解说者说出,观众单独去理解影片转为解说者主观引导,这导致观众一直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其次,解说者为了吸引观众,在文案布置上不断“加戏”,例如某些解说者在解说中反问观众“您猜怎么着”、“大家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做”此类话语经常出现,观众在观看时思维从中跳脱出来,进一步割裂了观众与原始电影的联系。影片内容被分割为四分五裂,缺乏了原本电影的连贯性,甚至观众是被电影内容吸引更多还是被解说者个人所吸引更多我们不得而知,在原电影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拆解与再建,则是舍弃了电影内容的母本。解说电影短视频的典型特征是视听重构,这也标志着短视频“形式”与电影“形式”相背离。在电影艺术中,视听元素、蒙太奇、情绪渲染等要素构成了电影的“形式”,在短视频中,解说者大部分只关注剧情,对构图、色彩、情绪、镜头、调度等极其重要的电影元素视而不见,电影短视频脱离电影“形式”存在,这标志着符号中的能指(电影画面、听觉要素)与所指(影片传递的内涵)混乱。首先,艺术品独有的“灵韵”存在其“本真性”,即不可复制性,例如王家卫的《重庆森林》,我们很难通过短视频中单薄的言语和匮乏的画面剪辑来领略其中的艺术价值,只有沉浸在其中切身体会,才能感受艺术作品传达出的内涵。

“时间与空间”上来看,电影“灵韵”的丧失指的是离开场景的限制与时间的规制。本雅明的“灵韵”理论提出“膜拜价值”和“距离感”两点,主要指的是观众在欣赏作品时始终怀着某种无意识的膜拜心理,一种敬而远之的距离感。在正常观影的流程中,观众是处在封闭的电影院中观看一部连续性的影片,由于电影院“空间性”的限制,每个观众“禁锢”在自己座位上观看影片,由于电影院“时间性”的限制,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不会受到外界干扰,两个因素的组成使得观众观影时更加具有沉浸感,并且形成几十个观众欣赏一部影片类似“多对一”的格局,对电影的“膜拜价值”和“距离感”由此产生。短视频解说电影则淡化了这一“时空性”的限制,大多数用户在智能便携设备上观看此类作品,他们的“时间性”是处于碎片化的,“空间性”也由“封闭性”转为“开放性”,观众通过狭小的屏幕而非影院中感知电影艺术,电影作为艺术对象脱离艺术诞生的语境,使得观众与电影相互隔阂,观众在了解电影作品时收到的干扰要素增多,并且可以随时终止作品的欣赏,电影的“膜拜价值”和“距离感”被打破,艺术品的“灵韵”由此消失。 

短视频侵权现象频繁出现:版权保护的难点

在视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标题党内容,模式化文案以及配有AI配音组成的批量化电影解说短视频,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十分完整的制作流程。低廉的运营模式使得此类视频创作者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不断增长,对优质影视进行剪辑、解说、速看的短视频内容充斥着网络空间,在给解说者带来流量和给平台带来热度的同时,版权纠纷的问题也频繁出现。2021年4月9日,73家影视单位发出联合声明,对网络上未经授权对相关影视作品实施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的侵权行为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并且呼吁大众保护影视版权。在2021年6月《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法》的新修订与2021年12月《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的发布,进一步提高对影视作品版权的保护力度。但在重重文件的规制下,电影解说短视频侵权行为仍旧频发,其问题出现的根源主要是在视频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对版权保护难点问题难以解决,影视作品“适当引用”的范围,电影解说短视频带来经济价值的估量和正版渠道的匮乏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难点。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不断发展,UGC内容近几年在网络上不断飙升,UGC内容的增加有一部分是取材于PGC内容生产。根据Questmobile的“中国互联网细分行业用户使用总时长占比”数据显示,短视频占比28%,在线视频(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占比6.4%,短视频月活用户规模达到9.58亿,在线视频月活用户达到7.78亿。这也标志着以抖音、快手为主的UGC内容生产完全超越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在电影解说分区,从2019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起诉“图解电影”到2022年《云南虫谷》侵权案判决来看,大量UGC内容取材于PGC内容,成为侵权重灾区,并且平台创作者可以通过制作电影解说短视频轻易为自己和平台赚取流量,增加侵权案件发生。

在众多侵权案件与法规修订下仍然存在电影解说短视频维权难点。首先,法律界定不明晰,无法准确界定短视频创作者“适当引用”的范围,并且产出内容是否构成商业化行为也难以确定。其次,短视频平台是否损害影视单位经济价值难以衡量,例如2021年《赘婿》的播出,其很大热度是由短视频平台作品提供,甚至制片方在社交平台发文鼓励观众进行“二创”行为。最后,电影解说短视频缺乏授予版权渠道,UGC生态创新了新的宣传模式,但是正版素材的匮乏使得内容创作者陷入困境。种种问题难点阐释电影解说短视频规范治理并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监管后的电影解说行业:资本渗透下的新景象

2021年73家影视单位呼吁保护影视版权至今,短视频侵权案件赔偿金额逐年提高版权纠纷问题逐渐减少,平台和视频发布者也逐渐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视频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选取授予版权的电影片段,或是避开版权敏感的电影片段以及严格把握“适度引用”的界限。但是从当下视频行业格局来看,监管后的电影版权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在对电影行业产生好的影响的同时,许多坏的影响也不断展现。

电影解说行业版权问题规范化后,对新老电影宣传带来有利的影响。电影解说短视频因其体量小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互联网上发展迅速,主要功能被用作宣传方面。影视制片方可以在电影上映之初授权平台相应的电影片段,平台的电影解说制作者可以制作短视频进行电影的预告宣传,形成解说制作者和平台获得流量,制片方获得热度形成双赢的局面。在电影上映之后,短视频电影解说通过制作“剧透分析版”与“无剧透版”又可以延续已观影者的关注时间,对未观影者也起到了“二次宣传”作用。2021年新修订的《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法》规定: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许多电影解说制作者在缺少版权授权时,选择挖掘资源丰富的老电影,例如“小红帽影视”与“大牙影院”就是针对老电影的视频创作者,他们将老电影带入观众视野,对电影中的年代背景进行科普,使得默默无闻的老电影重获新生。

电影解说行业版权规范化后也带来突出的不利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营销骗局”和电影质量缺少监督。资本介入后形成电影解说新格局,许多电影解说者因为规避版权问题而选择官方授予的电影进行制作,这导致一些“营销骗局”的出现。首先,制片方授予电影解说制作者制作视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电影更好的宣发,因此在挑选电影片段时选择电影吸晴的部分着重体现,不足之处则进行隐藏,这就导致一些电影在宣传之初对电影水准宣传过高,观众在到影院实际观影时发现缺点甚多,与宣发的心理预期不符,就陷入制片方的“营销骗局”之中。例如2022年春节档的《四海》,很多观众表示与宣传预期差别巨大。2023年8月上映的《孤注一掷》,观众反应实际观影与预告片大为不同,电影正片删减内容过多。其次,根据布尔迪厄资本概念中的文化资本,投资方通过掌握文化文艺作品的话语权,从而使自己的收益不断扩大,形成经济资本。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就是影视作品批评的声音变少,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所存在的发声则很大程度上成为谎言,影视作品质量得不到监管,在电影行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整个行业受损。 

结语

从解说电影短视频发展历程来看,其开创了电影展示和宣发的新形态,但是由于短视频本身的特性,内容体量小,产出的作品良莠不齐;从版权问题来看,短视频创作的合法性在法律上也存在质疑;从市场竞争来看,各大视频龙头也争先将短视频宣传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毋庸置疑的是,电影解说短视频的确为电影行业起到了宣传作用,为投资方带动票房的增长,也为观影者选择影片起到筛选作用。短视频电影解说行业发展至今观望不前,至今仍然处在一个相对平淡的时期,相信通过各界的通力合作,电影解说短视频行业可以成为电影发展的得力助手。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