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正文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中的风格化形象塑造与呈现—以新时代乡村形象为例

作者:郭婕蕙,张桂力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7-25人气:101

这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短视频的传播策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现实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研究了解了乡村生活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形象和表现,以及社会对于乡村的期望和评价,并且透过数据看出乡村形象在大众心中普遍是何种形象存在。其中以乡村人物为代表的短视频受到短视频用户的普遍关注与喜爱。

一、短视频的发展现状

(一)媒介生态的演变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比如从人类最早使用的符号开始,再到现如今快速发展的短视频,这个过程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其《消费社会》中曾经指出,人类社会进入了消费时代,消费社会的生成逻辑在于受众对物品消费的追求由实用价值转向了“符号价值”。他认为商品不单单是试用品,也是象征品。人们购买奢侈品不是为了其使用价值,更多的是为了买来身份的象征,这就是符号价值。在如今的时代下,消费正在试图重新建构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新的社会秩序,符号消费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买卖,是映照出人们世俗欲望镜子。随着互联技术发展,社交媒体呈现出碎片化和移动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之下,受众的集中度的时间程度也越发的下降。短视频依靠巨大的用户流量群、视觉传达以及意义的呈现,成为了符号的直接生产者,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成各种符号,人们开始模仿网络上精致的生活、呈现理想化的氛围,用户在窥探和模仿中获取自我满足和对其自我肯定麦克卢汉也曾提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讯息的价值并不在于其传播内容,而是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能带来的社会变革,短视频的发展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娱乐方式,但是这样碎片化的方式也会影响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角色逐渐从“传者本位”转变为“受者本位”,传统媒体以“文字、图片、长视频”为主要载体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受众的现实需求。而短视频的出现为当下的受众带来了全新的叙事需求和视角模式。

(二)短视频的发展与形象呈现

        从艾瑞咨询往年的报告一《2018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来看,“短视频”是以秒为单位计算的新型视频,相比普通视频,它具有时长更短、传播速度更快的特点,并且可以在媒体社交平台上实时分享。抖音通过推送算法,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喜好,为用户推荐符合口味的短视频内容,随着短视频的发展,通过个性化算法推荐、社交互动和才艺展示等特点,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了人们娱乐、表达自我的主要社交平台之一。

        短视频通过紧凑的叙事结构、丰富的视觉元素和创意的拍摄手法,为乡村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这些短视频中,乡村不再是单一的、落后的符号,而是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和价值。创作者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化处理,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农耕文化、家庭伦理等元素进行风格化呈现,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共鸣。新时代的乡村形象在短视频中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一方面,有些短视频通过展现乡村的宁静美丽和传统习俗,唤起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乡愁记忆。例如,一些短视频创作者通过展示乡村的自然风光、农耕活动、传统节日等,塑造了一个和谐、宁静、与自然共生的乡村形象。另一方面,也有短视频关注乡村的现代化进程,展现乡村居民如何通过互联网、电商等新工具改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二、以乡村人物传播为主的短视频的传播特点

(一)视听语言与时代化对接

        随着大制作、高投资的视频制作效果的拉动效应,受众对享受型的视听语言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除了突出满足娱乐的基础功能外,还需与高水平的视听制作质量相匹配。

        纵观农村生活类短视频中,对农村人物媒体形象的塑造与展示,大都是以农村的自然风光、农活劳动、家庭生活、社区活动作为故事背景,会选取田地、菜地、果园、土屋灶台等具有浓郁乡土色彩的典型环境,通过选择还原和表达人物在农村的生活的符号,创造出一种乡村田园的生活化空间,展示了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深厚的家乡记忆。这些热播田园生活类短视频的场景设计主要有两种风格,第一类作品以“李子柒”为代表,展现了一种美丽宁静的乡村的空间构造,精心营造出田园生活的氛围勾起人们对于乡村的集体记忆,对乡村生活进行艺术化的美化和表达。“李子柒的视频像一股清流拂过每个人躁动的灵魂,根据人们因为现在快节奏生活当中而变得浮躁的内心,把握其心理,唤起人们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的向往,深入田野之间,用画面设计的背后有李子柒本人所想表达的含义,用唯美精致的画面描绘出世人所不曾所见的世外桃源

        而另外一种就是像“蜀中桃子姐”掌握现在受众喜欢的生活化的方式,更加贴近生活,采用纪实性的创作手法,在真实的乡村环境当中用真人真事对其进行艺术处理和展示,呈现出了不一样的乡村土味和质朴。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方式,简单的随处可见的食材,打造属于人们人间烟火气之地,生活场景虽然有些粗糙,甚至有些简单,但却更能凸显出农村的生活。

(二)内容为王与互联网基因的对接

        “内容为王”是新媒体时代下永远不过时的标准,短视频只是在内容策划、内容叙事、创新创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视频的内容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与创意不断爆发的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保持一致。在立意、制作和传播、功能和价值上都要有很高的水平,最后打造出一部被时代认同,被历史所记忆的优秀作品。

        乡村生活类短视频之所以能吸引观众,主要是美食作为内容吸引受众。美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让观众感受到情感。李子柒用中国每家每户的家常菜吸引到了观众,古色古香还原乡野野趣的视频风格再加上耳熟能详的菜肴勾起人们的兴趣,从过程到最终的形成结果,人们乐此不疲感受其中的韵味,但是又会参考古籍,做出不为世人所知的古老珍馐,都得到了海内外的赞誉。“蜀中桃子姐”一直以做四川家常菜而著称,以自己精湛的厨艺加上自己独特的理解,将其结合展示在川菜呈现上,普通的家常菜在她的手下也显得更加美味可口,色泽诱人。而在塑造人物设定的过程中,“古村乐乐”、“李子柒”、“蜀中桃子姐”等短视频账号,他们都很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通过展现真实的农村生活,描绘真实的人物性格色彩,传递给观众他们所想表达的乡村生活的别致。

(三)价值寻求与用户心理的对接

        《乡土本色》中讲到中国人对土地有深厚的情感,有安土重迁的传统,在土地中求生存,在土地里寻发展,依赖土地而发展,死后也要落叶归根。农村生活题材短视频中所呈现出来的田园生活勾起网民对于土地的集体回忆对美好的乡村生活的渴望,在短视频的还原和创造中,将山野间的绿水青山带到大众的视野面前,让人体会到乡村野趣,用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当下了乡村妇女形象,同时也展现了当代乡村发展和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新时代特点,而在视频中所呈现出来的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也是乡村生活短视频所能持续受到喜爱的原因

        短视频时代,农村生活以及当中人物的形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展现和塑造。他们通过自我塑造、自我表达等方式,借助短视频媒体持续地塑造自己,为当代农村人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形象。这些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到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打破了对农村的刻板印象,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城市居民更好地了解农村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这些短视频也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他们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自己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短视频中的农村人物形象为农村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城乡差异的价值观在这里有所打破,通过视频当中自立自强的形象登上媒体屏幕上,并且重塑了人们对于农村人物形象的刻板印象,打破人们社会固有观念,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声音和观点,提高了他们的地位和自信心,这些一个个塑造的形象反映出农村人们在追寻自我的道路上的不懈努力,折射出当代农村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所进行的价值探寻和权利意识。

三、以乡村人物形象为主的短视频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虚假与真实的失衡

        移动短视频因其具有准入门槛低、去中心化以及原创性强等传播特征,备受青睐。西方著名戏剧理论学者戈夫曼提出了著名的“拟剧理论”。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交中就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不断地展示自己,试图在他人心中塑造自己的形象。这种自我展示的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印象整饰”的过程,人们会有意或无意地通过各种“符号”——如言辞、神情或动作等——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使他人对自己感到满意。在戈夫曼的理论中,他将社交场所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被他人所看到的部分,是人们塑造自己理想形象的地方。而后台则截然不同,后台是观众无法看到的表演者的真实生活场景,在这里表演者们可以不必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管理。

        然而,就目前农村短视频的传播状况来看,存在着“乌托邦”与“被丑化”的“农村角色”两种极端,其中,“极端”的呈现方式极易导致“认知错位”,并最终背离“自我构建”的轨迹,其根源在于社会化短视频固有的“传播逻辑”。社交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将关注度和流量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在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当中的人物更易被人“凝视”,部分人物会通过迎合某些低俗的审美诉求,来博取眼球。为了满足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好奇,一些短视频会故意打上奇特、低俗的、恶趣味的标签,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观众,甚至还有一些人故意制造噱头博取人们对于他们的关注、哗众取宠。在对于乡村短视频的参与性研究中可以发现,短视频的火爆和流量的吸引会对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我构建和未来表达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人物形象“自我呈现”不会采取以自我美化为主,反而会出现“自我丑化”的情况发生来吸引观众对于他们的关注,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

(二)虚拟与现实的动态失衡

        乡村人物的自我表达是建立在对“真”的表达之上的,而“真”又是建立在对“真”的美化之上的。通过对于自我的不断的美化,不但可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而且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为人勾勒出“理想自我”与“理想生活”的幻象。但这也有可能导致“虚假自我”与真实的自我分离,依附于美化的身体意象,并在个人的生命中持续扩散。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会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并以此来“表演”,弱化“后台”的部分,使其不能令人满意或不愿让他人看到。然而,虽然经过美化修饰的自我形象或生活终究只是一种幻象,但它却是人们真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认为这样的自己或许更加真实,产生对于自我认识的错误,而人们仍乐此不疲沉迷其中的原因在于:一是试图利用社交短视频提供的美颜、滤镜、配乐、剪辑等功能进行自我美化以给自己更积极的暗示;二是想要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期望得到更多正面的回馈;三是社会对比的动因,这种对比的驱动促使人们去做这个事情。在社交媒体上,被大家共享的小片段,是在进行一场潜在的社会对比比赛。过度沉迷于自我美化与自我美化,也有可能会出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这会让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农村环境的认识发生了偏差,造成了“虚拟”与“真实”之间的动态不平衡,弱化了短视频乡村人物自身的实际行动能力,由此偏离了自身的构建,最终进入了“讨好”的恶性循环之中。

四、结论

        意见领袖在信息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对信息的认知,当他们开始介入大众传播的时候,加快了传播速度并扩大了传播影响面。那么作为乡村短视频的意见领袖,要发挥他们正确的引导作用,并且在传播过程中树立正确良好的形象,在微观上作为乡村博主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引导,并且从自己的传播内容当中,注重内容为王,引导社会对乡村生活和乡村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有着正能量的传播。在宏观上,政府需要更加注重相关管理,用政策正确引导,将其落实到实处,加强政策的支持。

        新媒体时代下的短视频为乡村形象的塑造与呈现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通过风格化的形象塑造,短视频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的表现形式,还促进了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交流与融合。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让短视频成为连接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乡村的发展,共同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和乡村经济的振兴。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