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研究: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揭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要求提高居家智慧养老服务能力,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完善发展要素支撑体系,推进智慧助老行动适应老年人需求。本文通过网络检索智慧养老产业的相关信息、实地考察智慧养老典型案例,综述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分析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需求,从智慧养老领域出发提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发展对策,力图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一、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服务内容
智慧健康养老应用服务的主要内容包含老年人远程监护、慢性病管理、在线医疗、社区健康养老,具体相关应用系统和代表性的服务厂商详见表1。
(1)老年人远程监护
通过健康服务类可穿戴设备、养老看护类终端、智能家居产品等采集老人健康数据和居住环境信息,及时反馈给子女或医生、医疗机构,实现对老人实时监护。
(2)慢性病管理
通过健康服务类可穿戴设备采集慢性病患者健康数据,由医生及医疗机构分析处理,提供健康咨询、诊疗建议、紧急救助、康复服务等服务。
(3)在线医疗
依托移动健康APP产品、医疗信息化平台等,实现个人与医生、社区医疗机构、专业医疗机构等的对接,提供健康分析、远程会诊、挂号预约等医疗相关服务。
(4)社区健康养老
采集并集中社区老年人健康数据,提供全科医生体检、慢病管理、远程看护应用、健康方案反馈、便民服务等多元化服务。
表1智慧养老服务应用及代表产品 | ||
服务内容 |
应用系统 |
主要厂商及代表产品 |
老人 |
视频监控、紧急情况报警 |
霍尼韦尔安防综合管理集成平台HUS、博世视频管理系统(BVMS)、海康威视指挥中心显示控制解决方案 |
慢性病管理 |
病情监测、诊疗建议、紧急救助、康复服务 |
欧姆龙血压计、糖护士血糖仪、iHealth血压计、木木血压仪、优加利Iholter |
在线医疗 |
健康分析、远程会诊、挂号预约 |
春雨公司“春雨医生”、微医“挂号网”、小爱科技“360问医生 ” |
社区健康养老 |
全科医生体检、健康方案反馈、便民服务 |
星通恒宇基于北斗手环服务的老年人关爱智慧社区方案、银江股份“健康宝和“养老宝”等APP |
(二)典型案例分析
信息化时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养老服务效率和质量。深圳市福田区“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打造的上海徐汇云医院智慧医养结合和成都医学院大数据应用中心这三个案例是智慧养老领域的典型案例,分别是社区智慧医养、线上线上医养结合、大数据医养服务方面的典型待变,通过利用先进技术和创新的理念,实现了为老年人提供更高效和更便捷的服务。
社区智慧养老方面,深圳市福田区“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案例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他们的生活需求、健康状况和行为轨迹等数据,实现了老年人的智能健康管理、智能生活服务和智能文化娱乐等全方位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方式。然而,随着数据采集的深入,个人隐私保护问题逐渐凸显。
智慧医养结合方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打造的上海徐汇云医院案例,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如视频看诊、慢病复诊、远程处方、检验检查、住院预约、药品配送等,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一案例展示了智慧医养结合在提高老年人就医便利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优势。然而,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线上服务无法完全替代线下服务,医患沟通也可能存在问题。
成都医学院大数据应用中心,通过制定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和交互规范,实现了老年人健康信息及生命体征的实时采集,该项成果已经应用到四川省部分区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惠及数十万群众。成都医学院大数据应用中心通过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实现了对居民健康风险的实时识别,提供个性化精准健康服务。同时,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应用于居家和社区应用场景,满足了老人多维度需求。这一案例彰显了大数据在疾病预测、精准健康服务、自我健康管理、诊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强大作用。然而,大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处理好老年人隐私保护、服务质量、医患沟通和数据安全等问题。
表2 智慧医养典型案例
服务类型 |
应用 技术 |
服务模式 |
服务内容 |
具体案例 |
代表性 |
社区智慧养老 |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健康状况、行为轨迹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老年人身心健康管理、社交互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
智能健康管理;智能生活服务;智能文化娱乐等 |
深圳市福田区“互联网+社区养老服务” |
深圳市智慧养老应用典型案例 |
线上智慧医养 |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 |
“线上+线下” 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手段,不用排队挂号即可在云端享受视频看诊、常见病和慢病复诊及处方、检验检查和住院预约、药品配送到院等便捷就医服务,让老人足不出院感受到零距离的医养服务。 |
视频看诊、慢病复诊、远程处方、检验检查、住院预约、药品配送 |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打造的上海徐汇云医院 |
上海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入围案例 |
基于大数据的健康养老服务 |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 |
通过制定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和交互规范,实现了健康信息及生命体征的实时采集,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慢病风险预测模型,可实时识别居民健康风险,提供了个性化精准健康服务。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应用于适老化居家和社区应用场景,满足老人多维度需求,应用于居民个人自我健康管理、医疗机构持续性诊疗服务、卫生行政部门对域内居民健康监测分析与管理服务。 |
疾病预测、精准健康服务、自我健康管理、诊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 |
成都医学院大数据应用中心 |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典型案例 |
(三)智慧养老相关的政策保障
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和健康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工信部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相关的指导性和扶持性政策。《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提出“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支持建设国家、省、市三级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强调“推动信息技术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新业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提出了“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5号)提出“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应用。针对老年人康复训练、行为辅助、健康理疗和安全监护等需求,加大智能假肢、机器人等产品应用力度。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建设,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业支撑平台,建立一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2〕11号)指出,“推广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医疗服务、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病筛查等。指导医疗机构合理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着力解决老年人等群体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
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指引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养老服务水平做出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智慧养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中国智慧养老领域正面临一系列具体问题和挑战。
(一)技术应用不足
虽然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智慧养老的技术应用仍不够广泛。目前,许多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家庭缺乏智能化设备和系统,智慧养老服务的普及率相对较低。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成熟度不够,一些智慧养老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或初步应用阶段,缺乏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推广和普及的成本较高,许多机构和个人往往难以承担昂贵的设备和系统投资,技术的普及性得不到保障。
(二)需求多样性和个性化难题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点。如何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智能养老服务,始终是一个挑战。老年人在智慧养老方面的需求涉及健康监测、医疗服务、社交交流、安全保障等多方面。然而,并非每个老年人都对所有服务都有需求,如何根据个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是智慧养老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和使用习惯也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他们使用习惯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
(三)隐私和安全风险
实施智慧养老需要采集大量的个人信息,这无疑带来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问题。对采集到的老年人个人健康数据、生活习惯等敏感信息,如何进行有效的隐私保护和安全管理,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智慧养老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数据泄露、滥用等风险。显然,建立健全医疗数据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隐私保护技术迫在眉睫。
(四)经济投入高
智慧养老技术和服务的投入成本较高。养老机构和家庭在投入智慧养老设备和系统时,习惯性考虑到长期运营成本、设备更新及维护成本等因素,对经济问题的顾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慧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壮大投资市场,提升服务品质,实现养老服务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养老服务供需失衡
中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养老服务供需失衡。老年人的增加速度远远快于养老机构和服务的发展速度,养老服务的供应能力相对不足。养老院床位紧张、养老服务人员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在智慧养老领域,侧供给不足将对服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解决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需要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智慧养老技术的提升和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
(六)存在数字鸿沟问题
老年人群体中的数字鸿沟问题比较突出。老年人普遍存在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的障碍,在操作复杂智慧养老设备时,困难更大,这使得他们无法完全享受智慧养老技术的便利。此外,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更加突出,智慧养老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面临更大的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老年人的数字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三、老年人智慧健康养老需求分析
(一)医疗健康管理
老年人在身体健康方面有诸多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需要更多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智慧健康养老可以通过智能医疗设备和健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包括心率、血压、血糖等指标,并提供定期健康咨询和远程医疗服务,及时应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二)心理需求
随着亲友的离世、身体功能的退化,老年人容易陷入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智慧健康养老可以通过智能陪伴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同时,借助智能化的社交平台和在线社区,老年人可以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增强社会联系,提升生活质量。
(三)社会参与需求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参与社会活动对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维持社会联系和提高生活质量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智慧健康养老可以通过智能化社交平台、在线社区等工具,提供老年人与家人、朋友和其他老年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渠道。例如,通过视频通话、短信、语音留言等功能帮助老年人与亲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获得情感支持。
(四)安全保障需求
老年人安全保障需求在智慧健康养老中同样重要。智能化设备、安防系统和定位追踪技术等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安全保障需求。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和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如摔倒报警、紧急联系人一键呼叫等,以此确保老年人在家中的人身安全。智能化的定位和导航系统,还可以帮助老年人准确找到附近的医疗机构、超市、公园等,方便他们的日常生活。
(五)个性化需求
在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在线预约系统,能够更好地提供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智能家居设备、智慧用品等产品,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选择,便于增加他们的日常生活舒适度。通过智慧养老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让老年人可以更好地获得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是目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智慧养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技术应用不足、需求多样性和个性化难题、隐私和安全风险、经济投入高、养老服务供需失衡、存在数字鸿沟问题;老年人的需求包括医疗健康管理、心理需求、社会参与需求、安全保障需求、个性化需求。结合以上内容,本文从以下五个层面提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智慧养老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技术手段,提供老年人生活的便利和安全保障。同时,鼓励智慧养老领域的创新创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
(二)完善政策和法规
相关政府部门要完善政策和法规,保护老年人的医疗信息及个人隐私的安全。确保老年人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确保智慧养老设施设备的信息技术规范和数据安全。建立智慧养老产业评价和监管体系,确保服务质量和合规性。
(三)加强跨部门合作
智慧养老需要跨部门合作,包括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政策和实施方案,合理规划养老服务的供需平衡,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四)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智慧养老服务,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智慧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五)开展智慧养老宣传和教育
家庭、社会和政府应共同努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向老年人普及智慧养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加强对老年人数字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同时,关注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接受能力,了解他们对智慧养老服务技术和服务模式的态度和意见,根据反馈改进和优化智慧养老服务。
结论
智慧养老领域是当前和未来都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政策和法规、加强跨部门合作、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以及开展智慧养老宣传和教育,能够弥补当前智慧养老领域的发展不足,促进智慧养老领域的健康发展,为我国老年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