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的中小学校园阅读推广要素研究
引言:
校园阅读有着多种类型的形式,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想要打开校园阅读推广工作的大门,就必须明确校园阅读推广的主要目标和对象群体,并对现有的阅读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这样才能保证校园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价值取向。
一、校园阅读推广的内涵及作用
(一)阅读推广的内涵
阅读推广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让更多的人喜欢阅读,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阅读,并让人们充分意识到阅读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阅读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进而有效扩大阅读的影响范围。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更多课堂之外的知识,进而让学生的研究学习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的推广渠道和推广范围日益增加,中小学在展开校园阅读推广活动时应当充分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学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构建书香校园,形成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阅读推广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标当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并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近几年来,从各种大型考试中可以明显看出试卷阅读量的增加,这种庞大的阅读资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阅读能力。所以,中小学积极开展校园阅读推广活动,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打好扎实的阅读基础;同时,学生还可以摆脱传统的阅读模式,形成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资料的好习惯和好方法,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在新课标当中对学生的自主写作和表达能力形成了新的要求标准,并在考试作文的考察中更注重社会热点和国家民生方面的知识。所以,学校在创办校园阅读推广活动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报纸,让学生实时了解社会时政、经济、军事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锻炼。同时,这些报纸新闻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阅读报纸时学会报纸新闻的语言逻辑和叙事手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小学校园阅读现状
(一)学生阅读兴趣低
目前,由于学校图书馆内的图书大多偏向于科普、社会史等类型,这种类型的图书性质比较严肃,理论性过高,对于年龄较小的中小学生来讲难以理解书中的含义,使得图书的阅读门槛被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对图书阅读保持兴趣,每周课余阅读时间都难以保持在3小时以上,没能达到教育部提出的课外阅读标准——学生平均每天阅读半小时。
(二)阅读书目的质量较差
对于中小学生来讲,他们进行阅读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是否感兴趣,以“兴趣”作为挑选阅读书籍的标准就会让学生阅读的大部分书目都偏向于童话卡通类,过多的阅读童话类的书目对学生的成长无益,甚至会让学生沉溺与幻想世界当中,上课也会出现不认真听讲的情况,不仅会让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阅读方法不当
由于学校教育模式依旧没能完成完全的转变,大部分中小学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过多重视阅读这一方面,这就会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质欠佳,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并没有形成明确的阅读目标和恰当的阅读方式,导致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目前,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够合理运用精读、泛读、跳读等方式,并对阅读内容有着正确的理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是简单的、片面的进行阅读,形成了“读而不思,读后即忘”的阅读状态,并没有在阅读中获得收益,无法借助阅读推动学生的成长。
(四)缺乏相应的学校和家庭监督
目前,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并没有对阅读形成正确的认识,依旧认为学生只需要在课上认真听讲就能获得好成绩。在这种错误的、落实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并没有接受过多的阅读教育,也没有专门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同时,由于学生在校内和家庭中并没有接受完善的阅读监督,这就会让很多学生并没有将自己的课余时间花在课外阅读方面,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着真实地把握,导致学生的阅读情况较差。
(五)阅读环境不理想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并不重视校园图书馆环境的建设,许多学校的图书馆仅仅只是摆放图书的地方,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阅读区供学校师生进行阅读,也就没有为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由于学校对图书馆建设不够重视,导致校内图书馆的图书类别和数量都与理想状态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图书馆收集的大部分书本都不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进行阅读,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很大的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此外,家庭阅读环境作为构成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如今的时代也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大部分家长甚至没有形成主动为孩子挑选课外阅读书籍的习惯,只会让孩子购买教辅书辅助孩子的科目学习,使得孩子没有空闲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三、中小学校园阅读推广提升策略
(一)做好顶层设计与管理系统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校园阅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专门建立相关部门承担校园阅读工作的职责。首先,各级政府和立法机关可以从政策和法律方面助力校园阅读推广工程的建设,制定“校园阅读促进条例”等政策性的文件和法律推动校园阅读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学生阅读的基本权利,建立专门的校园阅读服务体系。其次,教育部门需要对校园阅读推广工作建立专业的组织架构,并让各部门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形成清晰的工作流程,并对校园阅读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进行协调,推动相关组织和结构的协调合作。再次,教育部门需要建立书香校园评价指标,对各个中小学的校园阅读情况进行评估,并将校园阅读评价纳入到学校的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当中。最后,需要在各地定期开展校园阅读调查,建立校园阅读检测制度,对学校校园阅读发展水平进行检测。
(二)构建书香校园“大阅读体系”
校园是构成中小学生阅读环境的主体,想要提升校园阅读推广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在校内形成书香校园的阅读氛围,构建校内大阅读体系。因此,学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书香校园大阅读体系的构建:第一,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为学生展开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方法以及阅读书目挑选等必要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阅读。第二,学校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构建校园阅读体系,对校园内的图书馆、阅读书吧、班级图书馆、书香走廊等硬件设备进行完善,让“书香”散逸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校内开展校园读书节、读书竞赛活动等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校内师生将阅读变成一种生活化、习惯化、日常化的行为。第三,通过建立学校数字化阅读平台,借助现代先进的数字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校园阅读服务。第四,建立学生阅读能力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水平等阅读情况进行定期的科学测评,为老师和家长提供更加全面的学生阅读情况,让老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第五,提高教师阅读教学专业能力。学校需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对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进行培训,让教师形成专业的阅读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阅读素养,这样教师就能在日常教学中将阅读教学无形浸润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创设发散性的阅读场所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将图书馆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在图书馆内开展许多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比如馆内阅读课、图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交流会、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图书馆内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行项目研究活动,在这些丰富的馆内阅读活动的帮助下推动校园阅读推广工作的发展。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馆内阅读活动的帮助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强化,并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想,让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其次,学校还可以在每层教学楼都设置自助书吧,在书吧内为学生创设整洁优美的读书环境,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间时间来到书吧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这样,由于书吧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极大舒缓他们的学习压力,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最后,学校也可以在校内为学生创建心理健康书屋,在这里为学生购置大量的关于青少年心理自我疏导和心里成长相关的书籍。这样,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却又不愿意向他人倾诉时,就可以在这里查阅相关资料,让他们在专业图书的帮助下解决心中的困惑,进而帮助学生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推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推动高质量的数字化阅读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的阅读方式,青少年也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军。数字化阅读能够打破传统校园环境的束缚,让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种类都能得到无限的延伸,这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的同时,也会让学生的阅读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在校园阅读推广工作中,学校也必须加强数字化阅读质量建设的重视,推动数字化阅读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各大中小学必须加大对校园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同时地方教育部门也需要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数字资源,进一步强化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质量。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其他学校进行合作,实现数字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能降低建设成本。其次,学校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字阅读行为。所以学校可以为学生开展信息库检索、电子资源网站介绍等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利用数字资源。同时,学校也需要对校园网进行监管,对一些不良内容进行过滤,防止出现网络资源滥用和无序的状态,让学生在数字阅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
(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
目前,学校和家庭阅读资源的短缺依旧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短缺的主要因素。所以,想要推进校园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中小学需要学会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比如社会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通过公益捐赠和人才支持等方式提升学校阅读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专业人才的支持下在校园内举办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在社会组织的支持下,学校在校园阅读推广建设方面的资金和人才压力可以得到缓解,并让学校可以在专业人才的支持下进行校园阅读推广活动,为学生带来更加科学的阅读指导和阅读资源,为校园阅读建设带来磅礴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家校合作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在中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所以学校必须重视校园阅读推广工作,以学生为推广对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形成良好的阅读素质。所以,学校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建立家校合作支持体系,共同助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育。
在学校方面,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校阅读硬件设施的建设,例如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等,根据科学指导对图书馆的书目种类和数量进行增加,同时还可以在学校设置名著推荐墙、读书长廊、读书推荐角、报刊角等等,为学生营造自由阅读的读书氛围,进而培养学生形成“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校也需要创办多彩多样的阅读活动,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力量,通过阅读活动强化校内阅读指导氛围,并增加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在家庭方面,学校需要增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家长明确学校对阅读教育的重视,进而主动在加重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并将孩子的阅读情况牢牢掌握。同时,家长还可以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在家中为孩子建立专门的读书角,并带领孩子去书店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本,让孩子拥有自己的阅读小天地。其外,家长还可以专门留出亲子阅读的时间,与孩子共同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爱上阅读。
四、结束语
综上,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在中高考改革中都能明显发现阅读占比明显增加,这也传达出如今的教育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教育中,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学校必须推动校园阅读推广建设,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在各类阅读活动中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高水平的阅读素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的兴趣,进而打造出书香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