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正文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琨,林方,何沛艺 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6-13人气:175

引言

当前,我国部分发达或较发达城市已开始迈入“后工业化时代”。作为浙江省经济、文化与行政中心,杭州市具有丰富的工业类型和工业企业数量与规模,工业遗产数量占整个浙江省的26.1%。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视域下,以杭州国际城市博览中心为典型的新兴工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模式在全国范围正逐渐兴起。

以德国为例的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造就了大批收缩型城市、老工业区,城市工业空间和工业遗产,因而具有大量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案例。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区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大众等多方力量协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拉开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帷幕。

因此,本文将对中国杭州国际城市博览中心与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的层级和模式进行跨文化对比,通过类比归纳,分析其作用与意义,旨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提供跨文化视野与实践性经验。

二、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

1.德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

德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上世纪中期起,逐渐向后工业化时代迈进,由此积累了大量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经验,现已形成以德国鲁尔区为代表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

鲁尔工业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为德国战后经济复苏、经济腾飞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随着德国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如何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成为当时鲁尔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曾经欧洲最大的矿井,“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在为“德意志联合钢铁厂”提供能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钢铁危机和焦煤需求日渐下降,最终该厂于1993年停产关闭。1995年,它被德国“工业遗迹与工业历史文化基金会”接管,同时被整合到“埃姆舍公园”(IBA)计划之中。其定位主要为文化服务业。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不仅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现代、最优美的煤矿建筑群,更成为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史上不可多得的优质范例。

2.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

中国最初的工业遗产保护是一个在城市化加速和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大背景下,由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复兴活化过程。纵观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以浙江省为例,这里的近代工业主要以一批由民族工业的悄然兴起为代表,以丝绸、棉纺、针织等轻工业为主。清同治元年,清政府在杭州设军装局。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商品经济的发展,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一部分商人、地主豪绅和官僚趁机投资兴办新式工业,近代工业也在此时开始发展。

在杭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退二进三”企业中具有价值的工业遗存的保护工作日益紧迫。杭州国际城市博览中心作为一个博物馆群,由九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工业厂房和废弃车间改造而成。通过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形式,打造成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综合体。作为中国新兴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际成果,杭州城市博览中心具备最新的中国工业遗产特征,在跨文化比较中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三、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对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活化比较

作为工业大国,德国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十分注重对工业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德国将工业遗产通过空间尺度和保护规模两个维度分为了本地性、区域性、地区性以及国家性四个层级。由于我国工业遗产分类体系尚未系统完善,本文将在杭州国际城市博览中心与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置于德国现存工业遗产分类体系下进行类比分析。依托中国杭州国际城市博览中心与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两大工业遗产案例,将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建构及对策措施进行活化对比,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改进方向,为可持续发展产出应用型成果。

1.本地性层面——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形式异同

(1)博物馆模式

将工业遗产更新为博物馆是工业遗产再利用中最多见的做法。在这一模式上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和杭州国际城市博览中心殊途同归,其本质属性都植根于国家、城市、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将Ⅻ号矿井的原锅炉房改建为“红点设计博物馆”,在保留厂房工业外观和内部工业设备钢铁骨架的同时,将内部改造成多层功能空间,向游人展示并传递了工业技术文化信息和其中的视觉冲突美感。杭州国际城市博览中心通过将老厂房开阔空间的特点和建筑保护要求有机结合,采用内含自然环境元素的“半室外”空间形式,使新建筑和新趣味空间得以融合。这种用新旧建筑区别又融合的设计手段顺应了我国当前的对工业遗产有机开发的趋势。

博物馆模式能够保留工业遗产原有的文化价值,从公众心中对于工业文化、历史的记忆点和现今仍存留着的建筑自身出发,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大拆大建。随着后工业化与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也致力于将相同类型的工业遗产更新为博物馆,为我国此类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同持续发展战略结合提供了典型的成功经验。

(2)其他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

除博物馆模式外,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通过采用了展览馆模式、办公模式、配套服务设施模式、雕塑艺术模式等(图2)。在保留遗产特征同时还展现了其全新的构成形态。这样的综合性利用模式在世界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领域都具有典型性。

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的项目核心是多个博物馆及相关活动空间组成的博物馆集群。除了博物馆特定主题之外,其他的老厂房也改造成设计工作室以及创意集市、游客中心、活动广场、影剧院等设施,G20杭州峰会结束后,作为峰会主会场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原址原貌进行提升改造:主会场形成方正空间,彰显“天圆地方”的朴素哲学观;空中花园以“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为设计理念,具备江南特色;会议室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巧妙兼融;配套的四星级酒店及健身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它既成为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应用型新型模式,又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

无论是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还是中国杭州国际城市博览中心,都积极发展博物馆的配套功能、拓展延伸自身功能,充分利用集群优势,促进各馆间的资源共享。这种既兼具学术性、文化传播性和观赏性,又具有商业点的城市生活体验博物馆,能够使人与工业遗产有效联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2.区域、地区性层面——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范围差异

基于整体结构保护这一目标,德国现已形成完备的工业遗产群体综合性再利用体系。通过全面保护厂区历史节点、空间结构、内外环境等,充分激发场地内各种建筑与设施的空间潜力并赋予新的功能,从而实现群体综合性再利用。

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范围主要聚焦于同全民息息相关的经济、文体、娱乐三个方面。经济方面,停止了原有的基于发展第二产业的生产活动,推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产业更新换代。文体方面,积极将工业遗产转变成为博物馆、展示中心、溜冰场等运动设施,甚至工业设计与管理学院,使工业精神得以延续。娱乐方面,在工业遗产保护地添加“摩天轮”、工业风主题餐厅等设施。

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为例的我国新型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成果,其主要致力于通过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定制化服务构造高端、高效、高质的展览服务平台,进行高品质的形象布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需要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相较德国,我国大部分工业遗产与人民生活存在脱节现象,公众对于工业遗产存在着认知受限、参与度较低等问题。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应着眼于推动文化创意、旅游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行业与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进行结合,积极利用新媒体新形式对工业遗产加以宣传。

3.国家性层面——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结构不同

鲁尔区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之所以成功,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力和高度的重视。由政府出面接洽,关税同盟煤矿区从整体保留到每一个细节都聘请了该领域的全球顶尖大师实操,例如日本知名建筑师妹岛和世、德国鲁尔区著名工业建筑师弗雷兹·斯库珀等。虽然近年来,我国一部分煤矿城市也积极学习、尝试此种工业遗产发展方式,但受限于国内能源供需格局变化、生态环境约束增强的社会背景,使得与此相关联的工业遗产大多被开发改造为了矿山公园、景观再造等,尚未形成系统的区块化发展。

2018年,我国工信部发布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此,本文针对制约国内工业遗产的制约保护与利用这一困境提出了以下“三大问题”。

与德国相比,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结构制度化尚需完善,对遗产原真性的重视程度尚需通过专业部门的管理得到提高。存在偏重经济价值、忽视文化内涵、缺乏核心价值、模式单一趋同、对工业文明的承载力不足、遗产价值无法充分凸显等问题。

鉴于此类情况,我国应当以国家级和省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为重点,同时构建市县级多级工业遗产名录建设体系,建立完备的工业遗产数据库并完善档案记录,从而有序推进各级各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参照国际标准,根据国内情况,从历史、科技、社会价值多方面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标准进行优化;明确工信主管部门牵头,与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进行职责分工,完善相关保护方案,简化相关行政审批流程

四、结语

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同,其持续发展实例与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比较得出以下四点适合本土参考的改革路径:1.借鉴德国先进的理念和措施,在寻求政府主导的同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形式积极推动对工业遗产的调查、认定、评估、登录;2.在整个城市规划发展框架内适当增加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内容,避免与社会、公众割裂;3.加强新媒体等多形式的工业遗产宣传工作,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拉近人与工业遗产的距离,促进全社会重视对工业遗产的价值;4.避免部分地区仍存在的工业遗产“大拆大建”行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索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综合再利用新方法、新模式。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一项需要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合力协作的长久性事业。通过活化对比各国典例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就、遭遇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将有助于我国成功找到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