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路径的研究
1 研究背景:
1.1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2022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正式发布。通知中明确目标:根据企业要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
1.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二五工程”
2023年1月,自治区政府、上汽集团、柳州市和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四方达成高度共识,快速推进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二五工程”。通过实施“一二五工程”,将让广西汽车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汽车工业物流是“一二五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必将迎来工业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带来人才的更高需求。
1.3 企业需求
通过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汽车工业物流部门调研,工业物流自动化技术在进行运用和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与物流设备之间的操作联系出现变动,这种变动将会进一步提高人员能力的要求。由此,也就产生了岗位变动,由技术操作为主变换为以技术应用为主的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岗位,岗位需求变动就带来了人才能力的不同需求,进而决定了学校对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必要性。在未来的2年,物流用人模式将会向现场工程师倾斜,预计将会有60%的技术应用型工作由现场工程师来完成,由此可知现场工程师的需求在持续增加。
2 职业院校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困境
(一)现有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满足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需求,通过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内现有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管理型人才为主,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不足。
(二)现有的英国“现代学徒制”需要本土化,在人才培养中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较早,发展较全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徒制等教育理念较早的融入到职业教育中。英国“学徒制”职业教育成为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模式,“学徒制”课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以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培养目标的成果和评价的标准。但是英国学徒制的教育模式,教学基础,培养目标的成果和评价的标准都需要进行本土化转化,只有完成本土化转换,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才能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进而培养合格的人才。
(三)现有的现场工程师培养研究侧重在生产一线,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研究缺失。目前研究侧重在生产一线的现场工程师及应用型本科工程师的培养,但是也是研究生产一线的现场工程师的培养,对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的研究几乎没有。
3 职业院校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路径优化
在新时代、新格局背景下,培养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是职业院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基于对职业院校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分析以及当前人才培养问题的审视,构思了路径优化的基本方向。
3.1 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需求的研究
计划走访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及中小型企业,调研企业对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岗位能力的需求。包含思想政治、职业素养、专业技术、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形成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需求的调研分析报告。
3.2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标准体系
通过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研讨现场工程师能力标准体系,构建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标准体系。
3.2.1 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规格
通过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得出的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岗位能力培养规格,能力标准框架包含职业能力、素养能力、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等多维度的能力标准。
3.2.2 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评估标准
根据现场工程师能力规格开发对培养对象达到能力规格的评估标准,对培养对象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找出学习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学习者个体问题调整培养方法和进度,确保现场工程师培养质量。
3.2.3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评估方法
借鉴现代学徒制外审员、内审员、评估师三级质量监控方式,构建贯穿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由任课教师依据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采取观察法、作业法、问答法、证人证词法等多样化的评估方法进行考核评价,由教务处和学院领导、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依据制度和标准对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进行监控。通过构建一个全面、立体式的监控体系,持续保障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质量。按照初步评估—评估规划—评估活动—评估决定和反馈意见—进度审查,五个步骤规范评估过程;按照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的形成性考核,综合运用观察法、提问法、引导讨论法、工作产出检验法、任务/项目法、工作手册法等对评估对象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测评。
3.3 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对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拟选取现代物流管理专业20名学生组成天工班,以天工班为载体进行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形成天工班人才培养方案。
3.3.1 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研究
根据企业对现场工程师的需求及现场工程师能力标准体系,确定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3.3.2 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的研究
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三级课程设计,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现有的课程保持一致。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课程将在专业拓展课进行研究及规划,匹配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标准,拟增加工业包装设计、工业物流规划、物流设备运维等课程。课程体系建设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 知识面广, 深浅适度, 综合性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及先时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能较早地接触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建设新的课程体系,即“双元三维四体系”+一提升,即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一项提升教材—“企业实际现场项目式教材”。
3.3.3 教学方法的研究
充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学生在企业中边学习边工作,实行“双导师”式教学。应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思、思中学”,学、做、思,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实践性教学为主,理论性教学为辅。企业教师走进课堂,学生走进企业。充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应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需要迁移至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如仓储管理等)。
3.3.4 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
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体系,构建针对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包括评估师层、内审员层、学院教学管理层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学校、企业、社会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现场工程师培养效果的评价。校企双方应共同制定产学研、科教融汇的综合化评价标准以及考核制度的具体实施,最大限度保证考核评价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全面性。其次,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要打破传统以理论知识、记忆能力、思辨能力为重点的学术性学业成绩评价,衡量学生是否获得了以实践性知识为主的一体化核心职业能力,考核学生作为社会存在的通用可迁移能力,应对未来复杂性、变化性工程实践的通用工程能力,以及作为未来专业化的现场工程师的面向全工程链的特定工程能力。再次,评价标准应兼具教育性和职业性。标准制定应综合考虑学校的专业标准和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实现学业成绩和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同时,评价方式保持动态化。评价标准是层次递进的,既要关注学生在特定时空展示出来的静态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也要从时间序列上关注其进步性,重视增值性评价。最后,评价结果应追求社会认可。
3.3.5 师资建设的研究
建设师风师德过硬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引入企业优质的实践型人才成为兼职教师,打造成“专兼结合”的实践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分析校内专职教师的能力,查缺补漏。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通过对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同步引进企业教师,打造适合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精品课程。也要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引入优质的实践型教学人才,参与到人才培养中,还要重视教师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将教师团队打造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团队
3.4 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的实证研究及修正
3.4.1 在天工班人才培养中,通过教学效果的跟踪记录、问题收集、考核测评结果等多方面的分析,对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4.2 通过对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实证,对现场工程师能力标准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效的修正,形成更加科学的现场物流工程师能力标准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应用于后续的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
4 职业院校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路径优化拟解决的问题
4.1 构建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标准体系的规范及验证标准
根据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变化,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体系及验证规范。解决没有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标准体系的规范及验证标准的问题。
4.2 解决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方案及路径的问题
通过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监控、师资建设的研究,完成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解决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方案及路径的问题。
4.3 构建深度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通过校企联合实施学徒培养的方式,项目企业设立现场工程师学徒岗位,明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岗位实践教学,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构建符合企业转型需求,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关系,深度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是保障课题研究的关键要素。
5 职业院校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路径研究的价值
5.1 通过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研究及实践,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满足企业在自动化技术应用下转型发展的需求,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间存在差异,导致企业无人可用,而学校毕业生却无法就业的困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弥补了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维度的不足,需要将经管专业领域的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与融合理工科特点的、集管理及技术为一体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度结合。创新为既有管理能力又有技术能力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为柳州汽车工业物流的人才培养开拓新方向,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社会的零距离接触和无缝对接。
5.2 通过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标准体系构建及培养路径的探索,为职业院校现场工程师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研究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通过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能力标准体系构建及培养路径的探索,为职业院校现场工程师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有效填补了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的职业教育体系空白,同时为其他专业的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可借鉴性。
5.3 为企业员工的培养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高新科技的不断研发,使得自动化技术越来越趋于成熟,自动化技术也在汽车制造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必定会带来岗位需求的变化,岗位需求变化也就意味着员工能力需求的变化。员工将会从技能化向技术化方向发展。员工要适应岗位的需求,这样才能胜任岗位工作。企业在岗位需求变化时有两种方法解决员工与岗位的匹配情况。
其一、企业可以招聘具备岗位能力要求的新员工,新员工上岗可以很好的胜任岗位要求,开展工作。
其二、企业现有的员工不匹配岗位需求时,就需要进一步的培训,让员工具备岗位能力,所以,对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能力及路径的研究,也可以迁移到企业员工培训中,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具有指导性的经验。
6 结论
本研究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及“现场工程师的专项培养计划”为导向,紧扣两项计划目标,结合柳州市汽车工业物流人才需求,旨在对物流管理专业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进行研究及实践。通过现有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找出其不能满足于物流现场工程师培养所具备的资源。通过研究,确定物流现场工程师的能力标准,培养目标;改革优化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及体系,使人才培养满足于工业物流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的需求。将经管专业领域的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融合理工科特点的、集管理及技术为一体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度结合。创新为既有管理能力又有技术能力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为柳州汽车工业物流的人才培养开拓新方向,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社会的零距离接触和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