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科学训练理论在基本功素质训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舞蹈作为一门富有吸引力的艺术,以身体的运动为主体,能将人们丰富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反映社会现实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使舞蹈具有表达感情的效果,就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从而掌握各项技术。其中,基本功素质训练是舞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基本功素质技能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并熟练运用所学的舞蹈技能。使学生的舞蹈技巧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提高。
1.舞蹈科学训练理论对基本功素质训练教学的意义
遵循科学的教学原理,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舞蹈本来就是一种让身体“说话”的艺术,因此,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学习舞蹈的首要条件就是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只有在熟悉了自己的身体结构之后,才能有系统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实现舞蹈的训练。但是,在不了解人体生理结构的情况下,盲目地去练习,就会使舞蹈时受伤的几率大增,不但会使成材率下降,而且还会对学生的身体产生一定的损害。因此,本文的研究就是以科学的舞蹈训练理论为指导来开展基本功素质训练教学工作。
在舞蹈教育中,基本功素质训练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有坚实的基本功。只有对舞蹈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将自己的肢体和情绪充分的表现出来,才能更好地掌握身体的每一个动作,从而通过舞蹈语言诠释艺术作品。基本功素质训练可以帮助舞者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和技巧,避免因错误的动作习惯而导致的身体损伤,同时提高舞蹈表演的质量和美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正确的动作姿势对于技巧的完成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舞蹈表演的效果和舞者的身体健康。通过基本功素质训练,舞者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如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感等,为舞蹈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些素质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舞者才能在舞蹈作品中更好地表现出情感和意境。
通过科学的基本功素质训练,舞者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练习、注重细节、自我要求等,这些习惯对于舞蹈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和教授具有积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舞者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舞蹈技巧和表现力,提高舞蹈水平。为舞蹈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最后发展成一个出色的舞者。
2.舞蹈类专业基础素养的培养及教学现状
要成为一名好的舞者,必须具备基本的舞蹈技能和品质。首先是身体素质,舞蹈对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力量、耐力和爆发力。只有通过持续的训练和锻炼,舞者才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为优秀的舞蹈表演奠定基础。其次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包括对肌肉、关节和重心的掌控以及肢体的平衡性与协调性。上述是舞蹈表演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在舞台上自如地表达情感和故事。再者是舞蹈表现力。舞者必须学会正确运用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学会在舞台上与观众互动,将观众带入到舞蹈情境中。同时,舞蹈是音乐和身体的结合,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感,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旋律和音乐的情感。通过与音乐的默契配合,更好地展现舞蹈的美感。此外舞者还需要具备创意思维,能够在舞蹈中融入自己的理解,这不仅可以使舞蹈表演更具个性,还可以为舞者带来独特的艺术成就感。最后是最重要的一点:毅力和自律。舞蹈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和付出的艺术。舞者需要具备坚定的毅力和自律精神才能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不断突破自己,实现舞蹈技能的持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舞者需要克服懒惰、疲劳和挫折,保持自律和毅力。只有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反思,舞者才能不断提高技巧,突破自我,实现更高的舞蹈境界。因此,毅力和自律是舞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舞者成长过程中一直强调的品质。
对照上述的基础素养培养目标,可知在舞蹈专业学生的基本功素质训练方面,确实存在一些普遍不足。以下是观察到的一些现象:首先有些学生在学习舞蹈时由于过于急功近利,追求速成,而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是舞蹈表演的基石,只有打好基本功,才能在舞蹈道路上走得更远。其次训练方法不科学。不科学的舞蹈训练手段会导致学生养成错误的习惯,影响舞蹈技能的提高。甚至可能会对舞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只有科学的方法才可以帮助舞者更高效地掌握舞蹈技巧,避免无效的训练,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果。再者教师容易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舞蹈表演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容易紧张、焦虑,影响舞蹈表现。因此,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同样应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最后是缺乏持续性。舞蹈基本功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懈怠,导致基本功训练缺乏持续性。这会使他们在舞蹈技能和素质方面难以取得突破。
其次许多老师在基础训练中都是利用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教学,根据教学成果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适度体验”教学,二是“过度体验”教学。第一个是适度教学。运用到基础训练教学中,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在舞蹈训练中积累的方法或经验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从舞蹈专业毕业的,因此,他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自己以前的学习状况进行对比,从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最优的修改,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培训。这种培训模式能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基础训练的认识,而且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和具体化。以直观展示的形式走进学生的视线,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地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以及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对基础训教学起到更大的支持作用,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后一种是过度教学。专业舞蹈与业余舞蹈的教学流程有很大的不同,业余舞蹈目的是能让人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对一般的爱好者而言,舞蹈仅仅是一种休闲的手段,尽管有标准的动作要求,但更多的还是随着自己的感觉较随意地表现自己。但专业的舞蹈艺术带给人的感受则完全不同,专业的舞蹈更加严谨、标准,尤其是在姿势的美感方面,专业舞蹈是一种“精雕细琢”的艺术存在。与此同时,舞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舞姿之中,将身体和舞蹈融合在一起,将舞蹈的美丽展现在观众的眼前,让听众们感受到了舞蹈的灵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地“雕琢”便成为了常态,但是如果教师将规范性控制得过于严格、死板,便会让学生在表演时只有动作而没有情感的添加和发挥,这样往往会导致舞蹈动作不够流畅、过于机械化。因此这就需要通过对经验的运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否则的话,他们就会被灌输太多的东西,而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们的疑问会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动作质量,以及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理解。这种采取直接套用的方式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和优化,是很难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的。从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都会不小心陷入了过度教学的模式,从而造成学生在基础训练中很难掌握真正舞蹈的核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是舞蹈科学训练理论在基础训练中运用不佳。根据观察了解发现原因一:部分舞蹈教师和学员对舞蹈科学训练理论缺乏了解,不清楚其对基础训练的重要性。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进行基础训练时,没有将科学训练理论融入到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原因二:受传统观念影响。在一些舞蹈培训机构或学校,传统观念可能影响舞蹈科学训练理论的推广和应用。这些传统观念可能认为,舞蹈基础训练只需要遵循老一套的方法和技巧,不需要引入新的科学理论。原因三:舞蹈科学训练理论是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如果教师和学员在基础训练中不注重实践,那么科学训练理论在舞蹈基础训练中的运用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原因四:资源分配不均。在舞蹈教学中,可能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一些优质的舞蹈教师和教学资源可能集中在重点班的舞蹈课程里,而普通班级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这可能导致科学训练理论在基础训练中的运用不佳。
3.加强对舞蹈专项基本功的培养和传授的对策
3.1因材施教
注重教师的培训和选拔:选拔有经验、专业素质高的舞蹈教师,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对舞蹈基本功的理解。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关注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过程,确保训练效果。融入舞蹈科学训练理论:运用科学训练方法,如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指导舞蹈基本功训练,提高训练效果和减少受伤风险。
3.2确保基础动作的规范化
标准动作是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基础。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很讲究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典型的。所以,要确保舞蹈动作的规范性、规范性和技巧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规范性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如现代舞、民间舞、古典舞等,其基础训练必须要有足够的训练和教学的规范性,否则就会影响到舞蹈艺术和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舞蹈老师要提高自己的规范意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引导功能,进行科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从基础动作训练的规范性来看主要有:舞蹈教室、舞蹈器材、时机的把握以及对乐曲的选用等,上述各方面都要遵守一个重要的原则,即标准化。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课程,逐步进行训练和教学活动。另外,在舞蹈的规则和动作的基础上,教师要将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系统的安排,保证学生能得到最标准的舞蹈训练。另外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动作标准,将标准的动作传授给每个学生,使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缺点。
3.3将感情因素融于舞蹈之中
舞蹈作为一门以身体为载体,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它将人类的情绪和心理状况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艺术手法展现出来。因此,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舞蹈身体动作进行指导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情绪与每一个动作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个性化特征,使其更具吸引力。总之,一个好的舞者应该将自己的情绪融入到舞蹈之中,这样才能提高舞蹈对观众的吸引力,将舞蹈的艺术美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将来走向更大的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强化身体素质、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培养
舞蹈专业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时,要注重强化学生素质训练、技能训练和形体训练三大方面,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身体素质的培养以腿、腰锻炼为主,进行这种类型的锻炼,有助于解决个体差异,在保证学生体质符合职业需求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学生的动作不规范,对此,老师要增强对学生差异性的了解,在训练时,要着重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舞蹈动作,准确识别出他们的错误动作。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舞蹈动作,准确识别出他们的错误动作.在纠正错误动作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挑战,增强自信和毅力。好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使其身体的稳定和柔韧性达到舞蹈美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体质特点,进行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练习,以提高学生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应该指出,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对训练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3.5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计划
定期评估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动作不规范、技巧掌握不熟练等,以及更好地掌握舞蹈技巧,提高训练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学生和教师可以共同分析问题,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训练计划。这有助于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效果。调整训练计划后,学生应按照新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进步,以便在新的训练计划下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做到及时调整训练重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4.结语
总之,在舞蹈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是提高大学生舞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根据现代舞蹈教学的实际状况,对课程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注重基础的训练,通过对舞蹈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舞蹈专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