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财务的高校内控优化与风险管控研究
在我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伴随着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分配到高校的办学资金和经费也在增加,而且,有些高校也从原来的单纯依赖国家财政,转向以各种方式进行资金筹集,这在推动高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让它们所面对的压力和风险持续增加。如何强化高校的财务管理,完善高校的财务制度,防范高校的财务风险,是高校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化管理对高校财务内控建设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效率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其财务工作的效率,缩短了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时间,也更容易促进与财务工作有关的其他工作的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将在高校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财务信息和数据输入到信息系统中,从而达到保存和共享的目的。在不同的管理需求下,可以对信息展开迅速地查阅和检索,从而可以防止信息的重复输入,还可以节约更多的财务信息查询时间,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份分析报告,有助于财务决策的迅速做出。除此之外,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二)增强了高校财务内控的准确性
高校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财务内控管理的效率,保障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精度,凸显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的重要性。在提升高校财务工作的精准度的同时,也提高了高校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当保证了高校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数据的准确度之后,就可以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和经济业务核算的工作水平。随着工作水平的提高,可以对高校中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地掌握,从而有助于提升经济业务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二、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高校智慧财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现状
从两者所追求的目的上来说,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它们都是对高校所进行的经营行为进行的监管,都是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支撑,但又有不同之处。在进行高校的投资决策时,其目的就是要在保证投资收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避免投资风险。在企业的内部控制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实施有效的监督。除此之外,风险管理还能对高校内部控制决策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使经营项目变得更加的规范和理性。例如,对资金审批制度进行完善,进行投资分析,这些都能为实施内部控制决策提供一定的制度保证。普及了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网上申 报系统、学生收费系统、银校互联系统、网上缴费平台、接单管理系统等财务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的深度发展和高校业务的日益复杂,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对建设智慧财务综合一体化平台的需求愈来愈大。
(二)高校智慧财务建设现状
我国高校智慧财务建设过程,和财务管理的发 展历程相似,先后经历了手工记账、电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五个阶段“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加速了智慧财务的发展趋势,为高校财务治理提供更加便利的技术条件,同时也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诸如自助智能化、 流程规范化、操作便捷化、资源共享化及更具个性化的要求。2018年国家公布标准文件《智慧校园总体架构》,要求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其中包括财务管理 系统的智慧财务构建。全国高校不断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国高校智慧财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经历了手工记账、电算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经进入了智慧财务的时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尤其是“大智移云物区”等技术的应用,加速了高校智慧财务的发展趋势,并为高校财务治理提供了更便利的技术条件。同时,也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助智能化、流程规范化、操作便捷化、资源共享化以及更具个性化的要求成为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推动高校智慧财务建设,国家于2018年公布了《智慧校园总体架构》,要求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其中包括财务管理系统的智慧财务构建。全国高校纷纷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基本普及了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网上申报系统、学生收费系统等财务信息化系统。然而,随着信息化的深度发展和高校业务的日益复杂,高校对建设智慧财务综合一体化平台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国家对财会监督和内部控制全过程监管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经济实体,其经济业务范围不断扩展和延伸,风险来源多元且复杂。然而,在信息技术未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高校内部控制、流程管理以及风险防控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因此,在外部监管要求和内部控制需求的双重作用力下,高校借助“智慧校园”建设的东风,迫切需要探索如何在智慧财务背景下优化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然而,由于智能财务系统建设存在瓶颈,并且内部控制落实困难,高校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的内控优化和风险管控路径。
综上所述,高校智慧财务的建设现状以及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挑战和需求已经成为当今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议题。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朝着更加智慧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化缺乏比较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习惯而形成的制度,同样适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对工作具有制约作用和指导作用,使资金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国内有些高校基于信息化管理的财务体系建设有所欠缺,对信息技术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还没有清晰地意识到,更多的关注于对硬件的发展,导致没有一个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财务体系。另外,不少高校虽已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但缺乏规范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财务人员的职责不够明确,分配存在问题,缺少控制系统,没有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财务信息化管理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二)对财务信息的建设关注度有所欠缺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深入,学校的财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高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组织,它在行政管理和财务报销等各个环节中都有应用,并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从目前的财务信息化状况可以看出,并没有对财务信息的建设予以足够的关注,在这项工作上的投资很小,这就造成了在技术、资源、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下,财务管理很难将其功能和优势完全发挥出来。正是因为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高,同时也对财务人员的信息素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从业人员信息化水平欠缺,在数据采集能力、分析能力与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造成数据资源被浪费,产生财务管理滞后等现象。
(三)审计人员专业背景无法满足现代审计需求
在内审方式转型的背景下,对内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审计全覆盖的大环境下,高校广泛地进行了包括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科研经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绩效审计、内控审计、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审计等在内的管理审计,审计方式逐步朝着风险导向审计和内部治理导向审计方向发展。与迅速发展的审计业务形成对比的是,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规模较小,工作人员仍然主要是以财务专业背景为主体,因此缺少了复合型审计人才。在内控审计、管理专项审计、信息化等领域中,存在着显著的专业性欠缺,此外,还会导致审计角度被限制在财务领域中,从而不能体现出组织内部治理的高度。
四、财务信息化管理视角下高校财务内控创新对策
(一)完善内部财务组织体系
与此同时,在进行财务内控的时候,高校还应该注重对内部财务组织体系的构建,并确保制度的健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高校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高校中的财务管理水平。这就要求学校在建立财务部门制度时,要让高校领导层发挥作用,让高校管理层来引导财务管理的走向。此外,还要强化对高校中的各种财务管理,重点是要控制好高校中的财务风险,减少高校中的内耗。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中,促使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工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注重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员管理技能
思路决定了行动,高校的领导们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主动改变自己的观念,对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并在资金和技术上提供足够的支援,让员工在上级的关注之下,可以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界定,从而大大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同时,财务人员的素质也会对财务工作的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适应新时期对财务从业人员的要求,加强财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加强财务从业人员学习新政策的动力,使其专业能力与新时代环境下高校财务治理需求相匹配。
(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性能
万事皆有两面性,网络更是这样。网络是一柄“利器”,它既推动了我国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又给高校财务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关于基础设施的建立,有关部门应该建立专门针对校园的网上服务系统,并对校园内的资讯进行严格的监管与运作,并及时监控校园内的资讯,以强化校园内的资讯系。其次,有关资讯科技的主管人员要重视本地网络的设定,并要定时地提升防毒软件与防火墙的效能,避免被病毒侵入与骇客盗用资讯,确保资讯的安全性。第三,加强对各部门的风险预防,健全财务风险识别及风险应对制度,做到风险识别、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及时地对各部门的信息数据进行备份,避免信息的损失。在此基础上,要提高人员的安全和防范能力,以确保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
(四)建立合理详实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定性分析可以按照不同的专业领域进行,而对负责科研工作的目标,则可以将科研课题的增加数量、科研经费的到账率、科研经费的增长速度等都作为衡量的标准;在负责后勤的干部中,可以将学生对食堂、校医院的评价、老师对食堂的评价、校园维修的及时性、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水电费的涨落等都作为考核的内容。对下属公司的负责人来说,可以将利润数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当作是考核的重点;二级学院的院长可以通过学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情况、二级学院科研数量和质量、一流学科建设情况等来进行评估。
(五)优化政府拨款模式
各级政府应该更加加强对预算的约束功能,不断地对拨款模式进行优化,不能单纯地将“在校生人数”当作拨款额度的一个参照标准,而应该将学校类别、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考虑进去。在确保综合预算基数的前提下,制订出一套切合实际的资金投入计划,逐步增加特色学科、优势专业和研究计划中的资金投入比例。采用“补奖改奖”的方式,将学校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非规律性计划”转化为规律性计划;通过定期拨款的方式对科研项目进行资助,强化高校在特色学科、优势专业及科研项目上的持续投资,并对特色学科、优势专业和重大科研项目进行激励,从而保证高校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加强结果运用,建立联动机制
在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强化与人事部门和纪委巡视部门的联系,建立成果共享和长效协作机制。一是健全制度,制订审计成果应用管理办法,审计整改工作办法,对成果应用范围,方法,整改跟进检查的内容,操作步骤等进行了细化,使之有“规”可循;二是建立一种跨部门监督体系,将“部门会商”、“名单确定”、“通报审计情况”、“联合检查”、“专项整改”、“移送问责”等几个关键步骤与组织、纪委、巡察等部门在审前、审中、审后三个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形成“审计监督、干部管理监督、纪律监督、巡察监督”的互动关系,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监督死角”和“反复检查”现象。三是要构建成果分享与反馈的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的结论同步报送组织、纪委和巡察等部门,每个部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责,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职责领域,并将其应用到其他部门,这样就可以实现一个良性的良性循环,针对一些典型、共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大家一起探讨解决办法,使其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七)增强高校全体人员内部控制意识
要想更好地强化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高校必须从管理层面着手,在高层领导的观念上给予足够的关注,而高校的负责人则要对自己所在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和有效地执行负有责任,要将提高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质量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同时要持续地对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增强高校的财务风险意识。其次,要加大对学校内控工作的认识,让每个教师在认识上提高对学校内控工作的认识,并制定出学校内控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此外,因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他们的职业素养与他们的财务工作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一定要把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一是改进会计人员的会计管理观念,学校要改变会计人员以往的会计管理思想,强化会计人员对会计人员的监管,对会计人员进行审计,使会计人员以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待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能,预防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违纪和违纪现象。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者进行定期的考核,不定期地进行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保证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结语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高校中,传统的财务内部控制的工作已不能适应目前高校的发展情况,所以,必须对高校中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创新,才能在高校中进行财务信息化改革。在高校中,健全的财务内控机制与信息化技术可以互相促进,从而使高校中的财务内控机制变得更为健全,并提高了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其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使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随着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提高了财务内控的效率和精确度,促进了高校的财务内控更好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