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会组织与乡村治理创新研究
一、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乡村治理离不开农村社会组织的作用。农村社会组织主要由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农民组成,他们能够满足乡村农民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农民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农村社会组织是乡村社会融合的粘合剂
在新型农村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合并多个行政村的情况,因为村域的扩大,村内人员不断增加,原来的熟人乡村转变为了半熟人乡村,村内成员与成员之间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各种活动过程中存在信任感不足的情况。但是农村社会组织的出现,起到了黏合邻里关系的作用。因为农村社会组织是在资源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的,能够营造出一个公平的环境,并且通过组织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能够有效丰富农民的生活,拉近居民之间的距离,让居民之间的感情得到极大的改善,这体现了农村社会组织具有粘合剂作用。
(二)农村社会组织是解决乡村矛盾的润滑剂
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的社区关系被打破,人们需要在新的环境内建立关系,但是因为彼此之间不够熟悉,缺乏足够的信任感,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而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实现对村内居民意愿的收集,链接不同主体,并且拉近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农村社会组织来自于民间,所以其能够深入基层群众,同时其不仅能够有效表达居民的真实意愿,也能够得到居民们的信任。在农村社会组织的参与下,居民和居民之间、居民和政府之间都能够实现联系,农村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了化解矛盾润滑剂的作用。
(三)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桥梁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也在积极寻求发展,而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展现出来了桥梁的作用。首先,这些组织能够将农民团结起来,引导其共同参与农村经济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农村社会组织还为农民提供了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最后,农村社会组织通过与政府、企业等各方面开展合作,为农村引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沟通,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农村社会组织是提供社会服务的载体
农村社会组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桥梁,也是提供社会服务的有效载体,这些组织在农村社区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深入了解农民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社会服务。首先,农村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多种服务,比如教育服务,如开办农民夜校、科技普及班等,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其次,还可以提供卫生健康服务,如组织义诊、健康讲座等,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最后,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体育比赛等方式,丰富农民的娱乐生活,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总之,通过提供这些社会服务,农村社会组织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增强农村社区的凝聚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农村社会组织是开展文娱活动的舞台
农村社会组织也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开展文娱活动的舞台,在这些组织的帮助下,乡村地区可以经常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唱歌、跳舞、戏剧表演等,丰富了农民的娱乐生活,也使农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除此之外,农村社会组织还经常举办体育比赛,如篮球赛、拔河等,不仅锻炼了农民体魄,也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农民在忙碌的农活之余得到放松和娱乐,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总之,农村社会组织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艺和文化的平台,能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由此可见,农村社会组织在开展文娱活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农村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1]
二、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短缺
在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专业人才短缺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具体来说,农村社会组织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等专业人才来推动组织的发展。例如,管理人员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战略规划、计划和预算等,技术人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营销人员可以帮助组织宣传和推广活动和服务。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很多专业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导致农村社会组织出现人才短缺的问题,影响了组织的发展和效果。
(二)缺乏规范化管理
在新型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大多数组织都是农民自发组织形成的,所以专业度不高,对于组织内各项工作的开展,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开展流程,再加上监督不足,所以导致出现了组织工作不规范、内部混乱和资源浪费等多种问题。首先,由于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导致组织在购买物品时很有可能出现重复购买或者购买物品不必要的情况,造成资源浪费;其次,因为组织内部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导致决策过程不规范,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公正的决策,影响组织的公信力和形象;最后,组织内部还可能会出现员工之间职责不明确、沟通不畅等问题,造成管理混乱。
(三)农民参与度不高
在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建设过程中,因为农民群体对农村社会组织缺乏清晰的认知,导致对其组织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发展。具体来说, 如果组织的活动和服务无法得到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就无法真正获取到农民群体的意见和需求,也就无法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进而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影响组织的发展和效果。就目前而言,虽然这些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大多是有农民组织而成,并且为农民提供服务的,但是在开始阶段,农民群体对这些组织的涉及领域和工作内容不甚了解,所以参与积极性就不高,这样一来就很难建立起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不能广泛的参与到其中,必然会影响到新型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尽管政府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支持的力度仍然不足,且还存在一些障碍,导致农村社会组织在注册和管理方面存在困难。首先,当前阶段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发展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实际需求。例如,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往往不足以满足农村社会组织在项目实施和运营方面的需求,而且在政策引导和扶持方面的力度也相对较弱,缺乏对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长期规划和支持;其次,一些政策对农村社会组织的注册和管理程序比较复杂,导致一些组织在申请合法的身份和地位时,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开展。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和运营。
三、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在新型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可以有效地鼓励和促进新型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比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项目资助等,都能够为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提供帮助,同时这些政策也有利于降低组织的运营成本,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此外,政府还可以搭建平台,为新型农村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和服务,比如组织农民参与培训,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等,进而帮助新型农村社会组织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其作用。[2]总之,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可以促进新型农村社会组织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推动乡村治理的创新和发展。
(二)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内部规范
新型农村社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以确保组织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在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内部,组织应明确自身的宗旨和使命,建立符合组织特点和发展方向的管理制度,将组织章程、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细化,以确保组织的规范化运作。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确保组织的决策符合民主、科学、公正的原则。此外,公信力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组织应通过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业绩和有效的沟通,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加强对其的监督和监管,这是提升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总之,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提高组织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信力建设,以推动组织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
(三)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由于农村地区的条件相对较为艰苦,导致专业人才匮乏,因此,新型农村社会组织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引进和留住专业人才。首先,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引进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借助人才为组织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创新。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组织需要注重人才的背景、能力和潜力,并根据人才能力为其提供适合的岗位;而对于组织内现有的工作人员,则要为其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组织成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而使其的管理技能、技术知识、沟通能力等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帮助组织成员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此外,组织还需要注重对人才的保护和激励,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包括福利待遇、职业发展、团队氛围等方面,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奖励制度、晋升机制等,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为组织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是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关键,只有当农民真正参与到组织中,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解决他们的问题,同时这也能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社区凝聚力。[3]为此,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应以服务农民为宗旨,明确自身的目标和使命,同时深入了解农民的需求和问题,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服务项目和活动,提升其对农民群体的吸引力;其次,可以在农村地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比如举办讲座、开设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以帮助农民了解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提升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新型农村社会组织需要积极提升农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吸引农民参与其中。
四、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新思路
(一)健全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机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需要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尤其是要从法律层面明确新型农村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在法律法规方面,首先,可以制定专门的农村社会组织管理条例,明确其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注册登记、组织结构、活动规范等内容。其次,要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组织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最后,还可以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除了法律法规的完善外,还需要建立规范的参与流程和渠道,保证农村社会组织能够健康有序地参与到乡村治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中的积极作用。
(二)明确新型农村社会组织与村委的职权
在乡村治理中,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和村委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通过明确各自的职权,能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村委作为基层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村庄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且村委在乡村治理中具有法定地位和权威,是村民自治的重要体现,在行使职权时,村委应当尊重村民的意愿和决策,积极为村民提供服务和支持。[4]基于此,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在技术培训、文化娱乐、市场信息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支持和帮助。因为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和专业性等特点,通过组织农民参加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可以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可以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拓展销售渠道等。
(三)加强对新型农村社会组织的监督
除了明确彼此的职责之外,还需要对新型农村社会组织进行监督,保证乡村治理的规范运作。村委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有责任加强对新型农村社会组织的监管力度,通过对其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指导,可以确保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在开展活动和服务时遵守法律法规,合理使用资金,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同时,新型农村社会组织也有义务公开透明地向村民公示工作进展和成果,接受村民的监督和评价,提高村民对组织的信任和支持,也有利于通过村民的反馈和建议,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需要建立健全参与机制、明确与村委的职权范围,并加强对其监督,以此促进新型农村社会组织与村委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必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