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乡村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探析——以弘扬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为路径
一、研究背景
红色文化一般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中所共同创造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至少应该包括:红色旧址、红色器物、红色文献、红色事件、红色文艺、红色建筑、红色精神、红色研究、红色创作等。而革命先烈的价值追求凝聚在红色文化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革命先烈为国家兴亡,民族自强,人民幸福无私奉献、浴血奋战,他们的英雄事迹,蕴含着革命精神,昭示着时代价值,激励着革命传人。
尹玉峰和郝清玉两位同志时建党早期我党在河北地区的革命斗争涌现出来的先烈典型。由于他们的人生轨迹、所做的革命事业都有诸多重叠和相似之处,被后人尊称为正定“双杰”。《知之深 爱之切》中提到,“像尹玉峰、郝清玉同志这样,为中华民族,为家乡父老做过贡献、牺牲了生命的人们,都在正定县的爱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革命“双杰”红色文化资源现状
(一)“双杰”出生地的现存资源
1.周通村革命先烈留痕现状
1903年尹玉峰出生在周通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周通村,始建于元代,是通往四周的交通要道,故名。1924年至1928年尹玉峰在河北正定从事革命工作,组织开展革命斗争。1928年3月因病去世,卒年仅24岁。尹玉峰同志病逝后,被安葬在周通村的尹家祖坟。1987年3月,正定县廿里铺乡人民政府为周通村竖了一块带有“革命先烈尹玉峰同志”简介的村名石碑。现在,原先的村名石碑已不知去向,换做了一块新石碑,内容与之前的大致相同。2018年周通村撰写《周通村志》,将尹玉峰的光辉事迹写入了村史。2019年10月25日,尹玉峰遗骨被迁葬至双凤山英烈纪念园。
2.赵村革命先烈留痕现状
1904年郝清玉出身赵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赵村,古称赵北店,历史上是山西洪洞移民所建的村庄之一。1924年至1931年在河北正定从事革命工作,组织开展革命斗争。1931年4月,郝清玉在天津不幸被捕,在狱中仍坚持斗争;1935年9月,郝清玉病故于“北京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时年32岁。郝清玉不幸牺牲后,被安葬在村东的自家地里。1954年初,全村为郝清玉烈士立碑建墓。到了1981年,中共河北省委和省政府决定将烈士纪念碑搬迁并重建,并于1982年建成了郝清玉烈士陵园。2016年,郝清玉烈士陵园被迁移至307国道辅线南侧,即现址。
(二)有关“双杰”红色故事的记忆与记录
广义地讲,“红色故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争取国家强大、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蕴含着革命精神,昭示着时代价值,激励着革命传人,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关于尹玉峰和郝清玉两位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散见于互联网上,但多限于人物简介。不过,两位先烈的后人及一些有志之士,整理记录了较为丰富的红色故事资料,以便向人们传播和弘扬关于“双杰”的革命精神。比如尹玉峰后人在2019年共同整理出来一本名为《英烈尹玉峰》的资料,里面收集了25份关于尹玉峰的资料。而郝清玉的后人在2004年郝清玉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经批准印刷发行了一本名为《郝清玉》的书,里面详尽记录了大量的关于郝清玉烈士的革命故事。
(三)有关“双杰”的党史资料
关于尹玉峰和郝清玉的党史资料多作为档案存放于正定、石家庄的档案馆等地,这些资料主要包括:(1)尹玉峰同志向顺直省委的报告资料;(2)中共石家庄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的《党史通讯》;(3)正定县史志办公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正定党史人物传记》;(4)正定县史志办公室编著的《尹玉峰同志光辉的一生》;(5)中共正定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审办公室编著的《正定党的诞生和成长(1921—1937)》;(6)中共正定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审办公室编著的《正定英烈》;(7)中共正定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编审办公室编著的《正定历代名人——正定文史资料(第四辑)》;(8)石家庄党史人物系列丛书《滹沱娇子(一)》;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或不足
(一)现有资源丰富,但利用不够充分
关于尹玉峰和郝清玉两位先烈的红色文化资源是较为丰富的,其后人多年来也通过搜集、回忆等方式,整理出来了大量的关于两位先烈的有价值材料,有些材料甚至情节充实、内容丰富,是以红色故事的形式弘扬其革命精神、培育国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理想素材和文本,然而村里年轻人都很少关注了,虽然革命先烈后人和一些有志之士通过整理资料、宣讲等方式使更多人们知道并深刻体会关于郝清玉前辈的红色故事,当然整体上看,这种方式和我们所需的弘扬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传播和弘扬的形式较为单一
近年来,传统媒体(如燕赵都市报、石家庄电视台都市频道、东南卫视、河北卫视等)和网络媒体(如央视网、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账号)、河北省人民政府网、河北青年网、腾讯网、采风网、石家庄党史网、石家庄热点(公众号)等)都针对尹玉峰和郝清玉革命事迹以视频或文字的进行报道,尤其是在其纪念日节点上相关报道和宣传会更多一些。但总体来看,相关内容主要局限于“旧闻新报”的介绍式报道,缺少新意和深度。
(三)传播和弘扬的内容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持续努力下,关于尹玉峰和郝清玉两位先烈的文字史料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因为年代久远,有些内容存在争议。比如河北广播电视台2017年10月27日播出《世说新语档案百年(二十六)正定双杰尹玉峰、郝清玉》中有一些不当之处:一是郝清玉和大哥捧玉在正定县城开设玉华鞋庄的时间应为1925年春(节目中表述为1924年春);二是尹玉峰考入正定第七中学的时间为1922年秋(节目中表述为1924年);三是正定县第七中学党支部成立的时间应该为1924年12月(节目中表述为1925年12月);四是郝清玉于1931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在天津被捕,1935年9月由于敌人的长期摧,郝清玉在北京草岚监狱病逝(节目表述为直到1935年,由于叛徒出卖,郝清玉在天津被捕牺牲)。
(四)青少年对革命先烈的认知理解存在偏差
如何让当代青年肩负当代使命,把将尹玉峰、郝清玉等革命先烈担当、奋斗、奉献的信仰转化为行动,已成为当前需要面对并积极应对的重要课题。在此过程中,革命先烈红色文化正在面临着认知偏差和价值考验的风险,比如在网上关于关于尹玉峰、郝清玉等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文章评论区存在“这些都是以前的事了,难道你还想回到过去那个社会吗?”的发问。
四、破茧:建构并促进河北乡村“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传承是最好的致敬。如何突破河北乡村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瓶颈,激活河北乡村所蕴含的红色基因,讲好革命先辈们的红色故事、传承历史红色文脉呢?本文参考已有数据和实例,同时依据调研访谈的实际情况,提出河北乡村“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一)加强地方政府的指导与政策支持
政府是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主导力量以及不可或缺的角色,各地政府需要积极参与到本域革命先烈相关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路径规划与制定中,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做好政策保障,规制本域革命先烈相关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正确方向。一是各地政府部门应宏观把握本域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走向,指导本域有序开展本域乡村革命先烈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二是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做好革命先烈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方案,确定乡村红色旅游的近远景开发目标;三是建议政府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以及对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服务;四是各地政府引导文旅投资企业参与本域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五是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和群众有序参与,充分发挥本域革命先烈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
(二)以先烈故里周边地标为媒进行红色旅游开发布局
以革命先烈姓名对地理标的物进行命名,是纪念其所做贡献,弘扬其伟大精神的一种传承方式,同时也是河北乡村红色特色旅游的有效引导方式。为了纪念并有效传承、弘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在其故里周边地标的命名上,可以参照这一模式。通过此举,在一定范围内以合理的方式对先烈们的红色文化进行传播和弘扬,也更能注入河北乡村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比如将周通村村口前的闽江道(东西方向)命名为玉峰道;村里的小学可以更名为玉峰小学;村边的想象国际体育公园更名为玉峰公园。
此外,以周边地标为基础素材,设计研发极具河北乡村个性特色的农业品牌、旅游文创等产品,吸引游客购买或留念,一方面能在美学和艺术的高度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革命先烈的思想、感情和品质,进而带给人们精神的升华和心灵的洗礼,另一方面能够映射并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旅游开发过程中建好用好红色教育基地
红色教育基地,主要指五四运动以来,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形成和流传下来的,以纪念地、标志物、展馆等形式为载体而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场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教育,指示要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这为红色教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契机。
同样,以革命先烈故里为依托,围绕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建好用好各具特色红色教育基地,以鲜活的形式记录弘扬他们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丰功伟绩,送给后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来带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这样布局和设计,既能良好展现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也是对周通村乡村振兴发展的助力,更能教育和启发过往行人进一步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以网络为媒介扩大河北乡村“红色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网络媒介已成为人们日常搜索和接收信息的主要平台。要扩大河北乡村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促当地“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各种网络宣传渠道。
一是以所在农村为基点建设红色文化线上展示平台,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包装和深度营销。将革命先烈的历史纪录片和红色故事做成短小精悍的小视频,配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分批分次地推广到网络平台,做到每天讲好一个故事,提高广大受众对革命先烈及其红色文化的认识,吸引人们到此进行学习、研究、参观和投资。
二是鼓励并支持革命先烈后代和村民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常用的社交平台,让革命先烈及其红色故事直接面向受众,扩大红色文化与受众接触的可能性。在宣传形式上,充分利用文字和短视频作为主要传播渠道,特别是时下流行的抖音、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APP,以精炼且突出思想性的标题抓住受众的需求,引起受众的兴趣。
三是将革命先烈家乡宣传和红色文化宣传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早已成为许多革命老区的一面特有招牌。虽然革命先烈的涵盖面不是很广,但是通过对其积极的宣传和弘扬,能够有效助力所在乡村的振兴乃至城市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社交平台、微信公众号、旅游网站等渠道将红色文化传播与乡村乃至城市形象捆绑宣传,使其成为一张革命先烈所在乡村乃至城市的一张名片。
五、结语
红色文化作为无数革命烈士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力量源泉。河北是全国革命斗争,特别是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活跃地区,是北方革命运动高潮迭起的重要策源地,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尹玉峰、郝清玉等革命先烈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以弘扬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为路径,发展革命先烈所在乡村红色旅游,促进河北乡村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已成为新时代乡村经济、文化振兴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式深入到现场调研河北乡村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状况,在对调研资料的分析与归纳基础上,提出了河北乡村“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虽有不足和缺憾,但为讲好革命先辈们的红色故事、传承历史红色文脉、引导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河北红色乡村的振兴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