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正文

“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北部湾文化挖掘与利用

作者:陈妍蓓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2-29人气:205

自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后,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合作模式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追求的模式[1]。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2]”文化也属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部分,它与经济一样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3]。 “文化”一词是人们最为熟悉,也时常为人们所谈论的。作为一种历史积淀的产物,文化也是资源,在共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可以发挥积极意义。粤桂琼区域内的北部湾地区作为与东南亚毗邻之区域,拥有丰厚的文化,民俗文化、饮食习俗、民间信仰、海洋文化、族群文化等,都可以在这里寻找到底蕴,这些文化若发挥好功能,将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外文化互动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满巨大发展、变革和调整的时代。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需要具备深远的战略视野和全球化的思维。在认识到潜在风险和危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我们的目标是在这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努力把握正确的方向。[4]。

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沿途沿线各个国家的不断推进,它们之间逐渐从中受益,并逐渐接受。中国和“一带一路”沿途沿线国家无论是在金融投资、教育科技、商业贸易,抑或是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领域,都深受其益,相互之间合作也在不断深化。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到2017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全球157个国家建立了文化合作关系。这包括签订了近800项具体的文化交流执行计划,逐步构建了一个涵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广泛网络。[5]。从2015年开始,中国展开了一连串主题为“美丽中国——丝路旅游年”的文化推广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有效地塑造了多个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如“欢乐春节”、“丝路之旅”、“青年国学研究计划”、“中国文化大讲堂”和“千年运河”,共计近30个品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的“欢乐春节”,这一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在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500多个城市举办了2000多次活动,吸引了包括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一带一路”主题的文化活动,还突显了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引发了全球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当前“一带一路”的推进无疑将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化的深入交流,对全球文化的多元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影响。粤桂琼三地的北部湾区域作为地缘上的桥头堡,与东南亚的交往、交流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如何挖掘与发展北部湾文化?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利用北部湾文化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

北部湾是一个大的区域,处在中国沿海与泛北部湾海域接合部,对于中国而言,一般来说,包括的区域主要是粤桂琼三地区域。故有些学者认为:“北部湾文化的定义是否可以作这样的概括:北部湾文化是指以岭南文化和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北部湾地区为范围,再与汉文化相协调,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通过陆海通道将岭南文化和百越文化融合。山地文化与海洋文化交汇,形成了融合外来文化、沿海文化、民族文化和商业文化的陆海文化格局,统称为北部湾文化。[5]”这一结论似乎是有待于商榷的。事实上,早在1991年,学界在提出北部湾经济圈构想时就认为包括广西的钦州湾区、海南省、雷州半岛及越南的北部湾沿海地区[6]。地理位置的紧密联系自然催生了区域间的合作。举个例子,2000年12月24日,在广东湛江市,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作为一个非政府组织正式成立。在其成立仪式上,发布了《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百年宣言》并颁布了《北部海湾经济合作组织章程》。该组织明确声明,其主要目标是加强北部湾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北部湾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同时,组织还致力于将北部湾地区的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以期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为了更好发挥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的协调合作能力,该组织在广东湛江设立了办事处和联络处。不言而喻,北部湾的文化应该包括北部湾地区的文化。既包括桂地北部湾区域的各类文化,亦包含粤地、琼地北部湾区域的相关文化;北部湾文化是区域性的文化系统的称呼。那北部湾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视阈下如何进行更大程度的互鉴与发展呢?

二、北部湾文化的挖掘

北部湾自然作为一个海洋区域,其海洋文化的特色是比较鲜明的;其在沟通中国与外界交往方面发挥特殊作用。追溯到西汉武帝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启了一条重要的航海贸易路线。这条路线从广东和广西的沿海地区出发,穿越东南亚,直至南印度和斯里兰卡。学者们后来将这条历史悠久的航线称作“海上丝绸之路”。这条“古丝绸之路”跨越数千里,历经千年,孕育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丝路精神,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7]

革命红色文化是北部湾区域的主要文化。北部湾数个区域都曾出现了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历史,1898年、1899年湛江地区的抗法反侵略斗争轰轰烈烈,而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南的抗法斗争一直在进行。1946年,在经过中共与越共的共同商议下,发端于雷州半岛的广东南路武装力量老一团入越整训,协助友邦抗击法帝的入侵。诚如胡志明所言:中国广东南路人民武装是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您们的队伍来整训,也是我们越南军队向兄弟的中国人民军队学习的好机会。

北部湾地区也是历史人物荟萃的地方,南路红色之子黄学增、南天王陈济棠、越南河仙王鄚玖、保家卫国英雄刘永福与冯子材、有被康熙誉为“从古清官未见有如伊者,亮哉”的清朝清官陈瑸、有“广东治汉学、朴学第一人”陈昌齐,“千年翰墨,香溢岭南”的广东书画大师陈乔森、军阀邓本殷、著名民国将领陈铭枢、海盗人物乌石二、换朝鼎革人物杨迪彥等等。

由于地处僻海之地,北部湾在传统社会里,间或成为官员的贬谪之地,粤桂琼三地都有过官员被流放过来的历史,苏轼、苏澈、寇准、李纲等人,流寓文化成为北部湾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流寓文化在产生的过程,亦给北部湾民众带来了正能量的文化。如清代进士雷州遂溪人洪泮洙《寇莱公论》:“论曰:莱公面折拂须一事,世以为谓开衅之始,不知正直之行不悦非道,正莱公人品所以不可及也。……若至于用人不次,例簿不收,为国进贤,退不肖者,几能如此?公忠否?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清风凛凛,益罕俦矣!”

除了海洋文化、名人文化之外,在北部湾区域还有宗族文化、族群文化等,都颇具影响力。

三、北部湾文化在一带一路中的利用

自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途沿线国家一直秉承着“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不断深化双方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涵括60多个国家,覆盖约44多亿人口。在这些国家与地区中,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既要推进贸易合作新模式,寻求贸易平衡、互利共赢,同时也需要在文化互鉴与交流中,寻找文化认同点,以文化促发展,求同存异无疑是文化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

文化在社会经济中也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北部湾区域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与东南亚地区毗邻而居,或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历史上就有着密切的交往。秦汉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就已开辟了陆路和海路两条交往的通道,彼此间展开了频繁的经贸往来。迄至隋唐以至宋元明清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关系日趋密切,往来愈加频繁,经贸往来的内容不断丰富,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在整个中国古代的对外经贸往来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交流互鉴,通过发展文化交流,从而为“一带一路”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共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际上,一些国际学者常把北部湾沿岸地区比作“小型地中海”。这个区域,从中国的广东西部沿海地区延伸到海南岛,再扩展至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历来是国际交流密集的海域。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只是双方交流互鉴的开端。至南宋时,仍有陈宜中吴川出行占城;明时林怀兰交趾引进番薯;明末清初时鄚玖“港口国”的开创、陈上川之湄公河三角洲的开垦,北部湾区域人文交流息息不灭。我们可以借鉴历史,在国家开放格局下,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国内外联动、东西方双向经济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增添新的活力,北部湾地区不仅要促进经济发展,而且也要利用文化来促进与东南亚地区互通共进,共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全球政治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纯粹的中国国家发展倡议,而是在寻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向亚洲发展中国家、面向世界的国际倡议。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外交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希望超越地缘政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亲、诚、惠、容”睦邻友好思想,其目标是与邻国建立情感、利益和命运共同体。譬如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和越南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频繁的民间交流有利于边境贸易合作。历史上中越之间虽波动不断,但历史交往悠久、“睦邻友好”同时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历史上中越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内,是“同文”;同时在很长时间内,中越人民共同联手抗击过西方侵略者,现在仍然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同志”的内涵。在北部湾文化背景下,我们可以挖掘中越两国共同的忠孝文化、尊重自然、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东亚儒家文化共同点;通过中越两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共同背景,挖掘中越两国的革命文化遗产,借此来开发中越两国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促进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

对北部湾地区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后,我们对该地区丰富的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认识不仅增强了我们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觉,而且对民间信仰的历史探究也提供了坚实的文化理论基础。这对于支持和促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可以加强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的融合交流,构建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而在历史名人文化中,我们可以挖掘名人的清廉文化,弘扬清廉品质,为“一带一路”沿边国家与地区推崇清廉文化,宣扬清廉文化。如陈瑸清廉爱民,康熙皇帝赞颂其为“清廉中之卓越者!”陈瑸作为半岛清廉的典范,其为我们遗留下来的廉政文化因子值得弘扬。他有句名言:“贪不在多,得非分一二文便如千百万。” 通过陈瑸所言,我们可以认识到非分之财腐蚀的是人的品格,在工作中要设置明确的底线。陈瑸这种清廉品质相信对“一带一路”沿边国家与地区社会的建设带来正能量。

而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挖掘,如刘永福和冯子材。他们的历史事迹的核心和本质是爱国主义,保卫国家,抵抗外来侵略。我们可以通过刘永福、冯子才等区域社会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合理利用区域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培植文化资本,增进区域人民的精神动力,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余论

北部湾地区的历史比较悠久,区域民众在日常生产和生活创新大量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在北部湾的社会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民俗文化、商人文化,抑或是流寓文化、海洋文化,在北部湾同样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反映它们在北部湾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都是北部湾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此,我们要有所明确,不能偏颇。自“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沿边、沿路国家与地区都从中获得了利益与发展。如何深化、挖掘、研究本土历史文化生态,寻找历史文化生态在各个时期与本土社会的互动关系,创新发展本土文化,利用北部湾文化在双边交流中相互借鉴,促进北部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