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言:制造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主体,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与扩张面临较大挑战。相关人员应当摒弃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根据新的发展背景和客观条件选择确立新的经营目标,使用高效的管理方法。为此,制造业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就成本管理工作展开探讨,研究实际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措施,助力企业发展。
一、财务成本管理基本情况
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相关人员对财务成本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方法专业化、内容信息化、理论系统化、体系精细化等特点,结合管理和发展,共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企业开展高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行为促进产品增值,科学整合并分配企业内部各项资源,满足企业生产目标,减少了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成本,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实现销售成本的降低,在客观上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取得稳定发展和进步[1]。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现存问题
第一,管理观念滞后。多数制造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成本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缺少成本管控意识,这种现象导致成本管理部门的工作思路、方法、意识等处于较为传统的阶段,影响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
第二,管理人员能力欠缺。新的时代背景带来了新的发展需求,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需要进行针对性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然而,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并未得到相应的提升,其知识储备、理论基础、工作技能、个人能力等未能适配现有的工作需求和实际情况,成本管理质量有待提升。
第三,管理权限模糊。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全面核算企业生产成本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分析实际资金流,管控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涉及了多个管理部门。然而,许多制造业企业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成本管理不足,造成企业资金流失。财务管理权限模糊的现状导致管理效果不佳。
第四,跨部门沟通协作较差。制造业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囊括了多个部门,共同组成完整的管理体系。然而,各部门独立工作、分开管理,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得成本管理工作在信息交流、工作对接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2]。
第五,成本控制方法落后。部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模式比较传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事后核算,缺少事中分析与把控,工作方法较为单一,控制手段滞后。
第六,信息化水平较低。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带来了改变,创造了新的工作平台和手段方法。成本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在认知发展环境、掌握成本数据等方面的技术有待完善,受技术门槛的限制未能实现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
第七,产品成本缺少市场导向。制造业企业发展至今,其利润率相对较低,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如何降低售价以更高性价比参与市场竞争成为各个制造业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常规方法为压缩原材料价格进而降低产品售价,将成本管理工作集中在企业内部,缺少市场信息的有效反馈,导致制造业企业的各项工作成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3]。
第八,制造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质量较差。制造阶段是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工作对象,在成本管理整体工作中占据较大份额。作为成本控制工作的重难点,制造阶段等成本控制工作质量需要提升,完成新时代背景下的成本管理任务。目前,产品制造废品的损失较大,生产效率有待提升,人工成本相对较高,缺少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生产流程合理性不足。
三、提升成本管理质量水平的解决对策
(一)树立先进成本管理意识
制造业企业在树立先进成本管理工作意识时,可以从管理层入手。企业管理层应当认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工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管理层应当定期举办研讨会以及工作会议,商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现存问题,研究解决办法,自我提升。制造业企业可以广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成本管理工作经验,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获得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革新传统的工作理念。
相关人员应当广泛学习,就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一系列的建设活动,从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态势出发,根据客观背景和实际条件调整成本管理工作的细节和方式方法,确保管理工作符合经济发展方向和时代特点,与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相契合,从思想意识层面奠定发展基础。
(二)组建优质管理工作团队
工作人员是完成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单元,其能力素质与工作质量息息相关。制造业企业应当组建优质的管理工作团队,在根本上提升管理效益。
当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出现岗位空缺或是现有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与工作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时,企业应当尽快开展岗位招聘工作,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扩大招聘工作的辐射范围,吸引高质量人才的注意。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企业可以在岗位需求的基础上适当提升标准,以吸纳复合型人才。
面对现有的工作人员,企业可以组织培训学习活动,根据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短板开展针对性提升,结合当地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状况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学习活动应当从工作意识、理论知识、管理技能等多个方面实现综合提升,保证培训活动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企业可以邀请技术人员或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深入讲解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细则,解答管理人员的工作问题,提升管理团队综合水平的提升。
(三)细致划分管理部门权责
一方面,确定资金管理权限。资金管理是成本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制造业企业在完善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各个部门的资金管理权限,引导管理人员按照工作重点开展各项工作,完成成本管理[4]。以债务管理为例,制造业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制造业企业发展债务管理流程的催收条例,理清企业债务,降低债务危机出现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落实成本责任制度。制造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应当考虑实际工作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联系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组织,确保成本管理工作得以覆盖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部门。企业需要落实成本责任制度,设置专门的监管人员,全面监督成本管理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定期形成工作报告,向上层管理人员同步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方便安排后续工作。相关人员应当全面梳理成本管理工作的流程和基本工作内容,整合环节,增强成本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根据工作性质、重要程度等划分部门权责,确保成本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四)建立协同成本控制机制
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制造业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管理任务。基于此,企业应当建立协同成本控制机制,实现跨越职能部门的高效合作和沟通。
其一,建立跨职能部门沟通平台。现阶段,各个部门内部均设置了完善的沟通平台,用于日常工作任务的发布和上报。在跨越职能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中,应当配备相应的沟通平台,便于成本管理信息与数据的共享。各部门应当将成本管理工作进度以及实际情况同步分享在沟通平台中,方便其他部门配合,并提供相应的工作便利。为了避免主体过多造成的沟通混乱,各个部门在沟通平台中的人数不应过多,以免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
其二,完善企业组织架构设计。企业可以建立目标成本控制小组,将其作为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主体。另外,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成本管理工作的对应部门,禁止将成本管理工作简单划定到财务部门以及少数生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范畴中,导致成本管理工作规划不足,科学性不强。
其三,提升成本管理全员参与度。企业可以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人员,或是通过完善的奖励激励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综合使用多种管理方法
面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制造业企业应当使用更加先进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高效管理企业成本。
以目标成本法为例,该方法由日本丰田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主张结合市场需求、预计销售价格、目标利润等基础性条件确定目标成本。该方法的市场导向性较强,提升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使用目标成本法时,管理人员需要开展全面的市场调研活动,分析现阶段市场环境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从产品规格、型号、需求等出发,制定科学的销售价格,确保产品上市后能够达到目标销售额,获得企业利润。目标成本法将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在事前阶段,有效控制了企业成本,实现了战略性成本抑减,属于高效管理方法之一。
使用目标成本法的基础上,制造业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特征和方法缺陷综合使用其他管理方法。目标成本法在按需定制以及服务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完成成本控制,如生命周期法等。
(六)提升信息建设质量水平
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能够大幅度提升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便于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软件与硬件设施是制造业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性保障,相关人员应当清点企业内部现有库存,分析现有信息系统的工作能力,针对性提升工作短板。硬件设备方面,各部门可以统计现有办公设备的数量、质量、型号等相关信息,检查工作状态,替换性能较差、效率较低的硬件设备,根据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配备新的设备类型。面对办公软件,相关人员可以按照工作内容增设新的模块,提升管理效益。
其次,强化数据自动化发展。企业人员应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快速收集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成本数据,使用云计算等方式完成数据信息的分类、整合、分析、处理等工作,将单一的数据信息转变为有效的工作基础,便于企业决策[5]。
最后,完善成本数据结果运用。基于信息技术处理后的数据结果,相关人员应当积极将其运用在成本管理工作当中,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七)加强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针对成本管理工作缺少市场导向、偏离市场这一实际问题,管理人员可以从设计阶段入手,完善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提升工作质量。
第一,采用易生产性设计。这一设计理念从产品制造层面出发,通过优化产品设计以及不断反馈修改的形式实现产品开发周期的缩短和生产成本的降低。相关人员需要从产品功能、性能、结构等多个方面设计,尽量减少组成零件数,降低制造难度。
第二,采用节材设计。设计阶段,产品制造应尽可能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设计人员可以从产品颜色、材料、形态等方面思考,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耗材量。通用性材料和标准件的使用帮助节材设计的实现。
第三,优化工艺方案。基于设备生产能力和产品工艺特点,相关人员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工艺路线和方案,减少产品制造成本。
(八)完善制造阶段成本控制
产品制造阶段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成本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体工作内容以及水平。制造阶段,相关人员应当减少废品损失,降低产品废品率,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消耗,提升成品率,控制制造成本。在此基础上,制造业企业应当着重提升生产效率,合理分配生产资源,降低人工成本,增强制造阶段的工作效益,在根本上保证成本的有效控制。另外,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生产计划,按照生产和销售能力生产制造业商品,合理规划生产周期,以免出现人工或机器闲置的情况,影响生产效率,增加额外成本。生产流程的改善和调整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工作思路,管理人员可以从生产流程出发开展制造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
四、提升成本管理质量水平的实例
(一)企业概况
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33.5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2年的15.5%、31.8%,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现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制造业的稳健发展态势,A机械制造公司作为一家中型民营制造企业通过加强自身运营成本控制的方式,在提升企业利润空间,强化了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当前制造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助力。A机械制造公司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金超过了6000万元,现有员工多达300人,是一家集机械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型机械制造企业。在机械制造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该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均占据了一定量的市场份额。
(二)优化成本管理的方法
为保证自身能够稳定健康发展,制造公司不断提升自身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并在明确自身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第一,为切实提高自身的预算管理水平,A机械制造企业制定并落实了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为成本管控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首先,为了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控,该企业以会计制度为基础,对自身的成本结构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将现有的运营成本管理工作划分成成本分析与成本核算两部分内容,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分别开展两部分的管理工作,并通过在后续运营管理工作过程中加强这两部分工作人员交流沟通的方式,确保成本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与良好的质量。其次,为了保证企业管理层能够了解真实准确的成本管控信息,该企业将成本管理融入到了企业发展决策制定工作当中,通过定期开展成本精细分析报告的方式,保证管理层能够实时了解企业运营时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便于企业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营管理方案,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最后,在编制成本预算的过程中,为保证预算能够满足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编制人员需要结合企业历史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当前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情况,通过控制并核算企业资产的方式提升的成本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在保障这一方案能够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达到提升预算效益的目的。
第二,为了提升存货信息反馈效率,确保企业各部门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降低存货积压风险的出现概率。A机械制造企业通过强化自身资产控制的方式,提升了存货的周转利用率,保障企业资金能够健康流转。具体来说,A机械制造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成本管控制度,提升了物资采购、领用、销售等环节的规范性,保障了企业资产的安全,还通过安排独立人员分别开展资产管理记录工作的方式,在提升资产管理可靠性的同时,使得资产管理形成了安全可靠的内部监督机制,提升了企业资产流转的透明性。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该企业综合应用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方法,构建了专门的资产管理平台,通过将大数据技术平台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结合到一起,由企业内部各车间、部门、事业部利用平台完成资产调配工作的方式,在提升资产流转效率的同时,避免因资产调配信息中断,影响产品的正常生产销售,进而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第三,尽管当前A机械制造企业构建了专门的财务信息系统,记录处理归纳与企业经济业务相关的内容,但是财务信息系统无法协调各部门利益,各管理者仅能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开展财务资产管控工作等问题的影响,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效用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为了切实解决上述问题,A机械制造企业不仅创新了成本管理制度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的成本管理体系,提升了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健全了财务分析制度,保证企业管理层能够详细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还通过将ERP这类企业管理软件融入到当前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方式,为保证财务管理系统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经济运转情况的同时,完成事后财会信息的有效分析处理,提升企业内部财务信息传递的通畅性,为企业财务关系处理效率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支持。
第四,为了尽可能提升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运营管理优势,A机械制造企业在明确自身实际成本管控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专门的风险预警防范队伍,不断强化自身风险预警能力的方式,保证了企业运营发展的安全性。具体来说,在构建风险预警体系的过程中,A机械制造企业专门组织了一批具有良好成本管控能力的人才,通过开展安全风险培训、新会计准则教学等活动的方式,切实提升成本管控队伍成员的专业化水平,保证队伍成员能够在企业后续成本管控工作中,合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升企业成本管控工作的质量。同时,为了提升成本风险管控工作的效率,A机械制造企业邀请软件开发人员,设计了专门的成本安全预警插件,并将其与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结合到了一起,在插件运行过程中,可以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当前机械制造行业信息收集工作,然后将收集得到的数据与自身运营发展数据进行整合研究,通过删除无效数据的方式,提升数据的实用性与可靠性,为后续安全风险预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第五,为了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工作的精细化水平,机械制造及开展了精细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工作。首先,在事前控制工作中,该企业将控制重点放在了设计成本控制、采购成本控制、预防成本控制等工作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方面不仅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了相应风险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还借助风险管控系统,完成风险信息与产品制造事前工作情况的比较,在发现风险点时,借助界面弹窗警告、移动App信息警告等方式,完成相应风险的预警工作。其次,在事中控制工作过程中,该企业将关注点放在了机械产品加工工艺控制、设备装配调试控制、内部验收控制等环节当中。考虑到机械产品加工精度会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不仅可以实现工艺产品成本的有效管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销售效益,产品加工设备的状态会对加工工艺的实施情况产生影响,内部验收的准确性与产品最终质量存在直接的联系。现阶段,为了保证成本管控工作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当前的机械产品加工过程中,加强对事中管控工作的重视度,成为了一项极为必要的工作。最后,在机械制造成本管理过程中,借助信息数据分析以及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工作,可以实现机械产品质量的事后控制,加强事后控制,不仅能够为机械产品质量成本管控提供保障,还能为后续产品工作加工活动的开展提供参照。
结论:面对成本管理实际问题,制造业企业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应当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意识,组建优质的管理工作团队,为成本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需要细致划分管理部门权责,建立协同成本控制机制,综合使用多种管理方法,提升信息建设质量水平,加强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完善制造阶段成本控制,实现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保证管理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