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智慧化建设路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个世界,具体到大学图书馆之中,其馆藏资源逐渐涌入更多数字期刊资源,这不仅能为人们便捷获取相关资源提供有力支撑,还能推动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但是创新并非易事,仅仅引入相关技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将相关技术落实到每个环节中,并通过“管理”向“服务”理念转变使得技术变得更有温度,让受众在获得更好服务的同时也能体验从中散发出的人文气息。智慧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理念,需要得到深入研究与探讨,并在实践中不断开发新模式,才能推动这一理念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而为大学图书馆秸秆管理工作智慧化建设路径做出更多贡献。
一、大学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智慧化建设目标
(一)形成多样化期刊载体
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电子期刊粉墨登场,而它的影响力并非只体现在期刊形式改变与增加上,还会表现在期刊资源创造与获取方面,比如很多期刊发布单位通过网络渠道广泛收集期刊资源,而后基于发布标准与内在需求进行筛选,虽然整个过程与传统期刊发布并无太大差异,但是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会使得电子期刊规模更大[1]。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要向电子期刊倾斜,通过提供相关载体让受众更为便捷地进项获取,比如构建电子阅读室、提供电子存储资源等,需要注意的是,纸质期刊在电子期刊大行其道之下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这要求大学图书馆能开辟相应空间为纸质期刊“发光发热”创造条件。形成多样化期刊载体可以为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并存提供支撑,也能为体现“智慧化”深意有所贡献。
(二)满足多元化读者需求
图书馆是读书与获取知识的地方,而想要真正落实这一功能,关键要从读者需求入手,只有让读者从中真正受益,才能让他们对图书馆更加信赖、更加欢迎与认可。从读者层面分析,其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读者身份多元化,进入大学图书馆的有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获取相应资格的社会人士,他们会基于自身需求获取期刊资源;二是读者要求期刊资源具有更强及时性,能够将当下最新知识与研究成果进行呈现;三是读者要求期刊资源精品化,随着期刊种类与规模不断扩张,质量参差不齐现象越发凸显,如果读者将精力放在筛选上,势必会影响阅读与知识获取效率,因此大学图书馆需要做好筛选工作向读者提供精品化资源[2]。智慧化管理能够更好满足多元化读者需求,但要形成持续性体系,推动这一管理模式动态运行。
(三)构建多层次服务形式
在“管理”向“服务”转变理念下,大学图书馆不仅是做好向读者提供精品资源本职工作,还要探索更多服务内容,让读者进入图书馆之后获得“宾至如归”的感受,比如在环境上,图书馆要保持干净整洁、气温适中、空气流通等;在阅读设备上,图书馆要提供先进设备设施并尽可能保持网络畅通,让读者更为顺畅地获取资源;在人为服务上,图书馆要增加期刊复印打印服务、期刊咨询指导服务等,让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从智慧化管理视角分析,服务形式多层次不仅体现在服务内容多种多样上,更重要的是相互融合与相辅相成,避免为了凸显某种服务而影响其他服务质量,这要求大学图书馆做好整体调度,除了考量大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外,还要精细到每个小环节之中,确保相关服务得以顺畅推进。
(四)引入多种多样管理手段
实现智慧化管理要依靠管理手段,而在引入管理手段时,落后的、陈旧的、不合时宜的均要排除在外,但这一过程并不是绝对,因为管理是复杂的,某种管理手段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如果其他方面存在优势同样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引入多种多样管理手段正是出于这一点考虑,以期刊资源筛选为例,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筛选,但是机器认知能力毕竟有限,一味依靠自动化技术可能会造成一些优秀资源流失,因而引入大数据评价体系对筛选效果进行动态评估是极为必要的,当出现评价较低现象时,则会启动预警体系,督促工作人员做出人为审查。同样在推动期刊资源共享进程中,筛选、检索、反馈等过程均要得到评价,避免出现形式化现象,使得智慧化管理徒有虚名而无实际价值。
二、大学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智慧化建设原则
(一)标准化与规范化原则
期刊资源的采集与加工是大学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其开展质量会直接关系期刊资源质量水平,如果质量不达标,后续管理再先进与完善也无大用。标准化与规范化原则是这一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到实践实施中,首先大学图书馆要依托国内与国际相应标准打造本馆标准,如数据格式、网络通信协议等要符合行业要求,这样既能拓展资源引入渠道,也能与相关行业建立互动互通关系;其次大学图书馆要出台规范化管理制度,对工作流程做出明确指示,并对不符合工作流程的行为方式提出明确惩罚标准,进而更好约束工作人员行为[3]。在网络信息大爆炸时代中,落实标准化与规范化原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此才能享受其带来的诸多利处,并应对其不良效果。
(二)开放性和集成性原则
大学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智慧化建设终究是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服务,同时读者也能依托相关渠道为智慧化建设出谋划策,这样一来,图书馆与读者能形成更好的关系,使得期刊资源在两者之间高效流动。从开放性层面分析,大学图书馆可以依托移动互联网构建交流渠道,如微信、微博等均能成为典型例子,在这些渠道帮助之下,读者需求能够更快被图书馆所掌握,而当图书馆存在一些问题时也能通过读者反馈迅速了解;从集成性层面分析,大学图书馆期刊资源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支持下可实现无障碍转换、跨时空传递等目标,不再局限于向某一“点”供应资源,而是扩展到更广阔的“面”,除了能便捷获取外,不同部门、不同学科也能实现共享与融合,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打开学术研究新格局。
(三)共建性和共享性原则
从更广视角观摩,大学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智慧化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图书馆,而是要广为发散,通过号召多个图书馆联合共进形成更为庞大的智慧化管理力量。从成本层面考量,单个图书馆想要完成智慧化建设需要投入更多成本,并且会拉长战线,短时间内难以收获成绩。共建性原则要求大学图书馆进行联合,集聚人力、物力等“干大事”,体现在期刊管理上一方面能扩大资源规模更好地满足师生需求,另一方面能互通有无、相互交流不断完善管理短板与不足;共享性原则要求大学图书馆搭建信息共享体系,该体系在智慧化管理中处于更高地位,能够为相关大学图书馆引入技术、资源等提供帮助,也能通过交流沟通避免资源重复开发,以达到节约成本效果。该原则在实际实施中要依情况而定,不能为了扩大共建规模而将精力放在“联合”方面,而是要步步推进,通过增强实力为更大规模“联合”打下基础。
(四)智慧性和泛在性原则
与传统管理相比,期刊管理工作智慧化有其不同之处,智慧性与泛在性则是重要表现:一是服务时间和服务空间能够广泛拓展,人们只要有所需求便能无时无刻、随时随地获取服务;二是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平等化,每个读者都能通过相应平台或渠道获取所需资源,而不受读者身份或某些因素影响;三是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精品化,这建立在图书馆资源整合共享化基础上,有利于去糟存精与去伪存真,让读者获取更高品质资源。智慧性与泛在性原则正是为实现以上目标提供服务,要求大学图书馆能在智慧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多考虑读者需求,并扩大视野追求共享共赢。随着时代发展与技术更迭,该原则在落实时需要有所创新,但基本诉求不能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彰显图书馆应有价值。
三、大学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智慧化建设具体内容
(一)智能分拣与盘点系统
期刊资源越丰富、规模越大,便会给图书馆带来更大的分拣与盘点压力,如果不能高效应对,势必会影响读者资源获取质量。对于电子期刊来说,优化存储系统是关键所在,只要达到存的多、处理的快等效果,便能让读者搜索相关资源时快速获取;对于纸质期刊来说,传统的编目整理方式存在效率低、工作量大等缺点,而当引入RFID标签后,则能更为高效地进行管理,比如开展清点工作时,不需要耗费更多精力“一本本”记数,只需要借助RFID读写装置便能自动清点,并且由于借阅造成期刊存放位置变化后,也能通过这一装置迅速确定存放位置,为后续借阅提供便利[4]。随着智慧化管理程度逐步深入,智能分拣与盘点系统功能将得到深化,不再局限于表层次整理与分配,还会涉及质量层面监督与评价。
(二)馆内自助系统
读者需求多元化与个性化是一大趋势,对于图书馆来说,想要更好满足他们的需求则要建立馆内自助系统,如引入自助借还一体机、座位预约系统等,让读者可以基于自身时间安排作出灵活调整。具体到期刊管理工作中,图书馆可提供多媒体终端机、自助打复印一体机、触摸屏阅读机等帮助读者更好获取与利用期刊资源,比如读者需要纸质资料时可使用自助打复印一体机快速完成相关操作,这样既能节省时间,也能让读者享受到高品质服务。从图书馆视角分析,馆内自助系统也能成为了解读者需求的重要渠道,进而在期刊管理工作中迅速作出调整,比如某种期刊资源被读者广泛点击阅读时,图书馆则要进行针对性引入,并依托实际调查深入筛选,满足读者对这类期刊的阅读需求。
(三)智能管理和安全系统
保障安全也是期刊管理工作重点之一,想做好这项工作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保护电子期刊。电子期刊安全风险主要来自网络冲击,如电子平台感染网络病毒后会进入瘫痪状态,不仅运转缓慢,还会操纵后台获取用户个人信息,进而对用户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这要求图书馆做好网络保护工作,如提升工作人员信息素养、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引入更先进的网络防御技术等,进而将网络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另一方面是保护纸质期刊。纸质期刊安全管理重点在于防盗与妥善存放[5]。安装防盗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图书馆角角落落,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则会发出警报;安装环境监测系统目的是确保存放环境足够安全,降低不良因素对期刊造成威胁的几率。
(四)移动服务建设
移动终端是新媒体时代一大亮点,让人们体验到了“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便捷感,而对于大学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来说,将期刊资源向移动终端输送是重要方向。与相关技术商、移动通信平台等进行合作是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建设重要一步,但是资源输送不能完全交给平台方,自身还要表达诉求,要求平台方基于此提供针对性服务,比如在资源输送过程中打造多种服务,如目录查询服务、租借体检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等,让读者了解更多信息并能基于自身需求作出正确选择。移动服务建设要保持动态化,这是因为移动技术处于高速发展与更迭之中,大学图书馆要及时了解技术信息,并从自身实际情况入手做出分析,确定当下最适宜的移动服务类型。
(五)智慧空间重构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共享成为主流,而对于读者来说想要从中受益要有空间支持。传统的阅览室阅读空间能让读者安静地获取知识,但也在潜移默化中阻碍了读者与外界交流互动渠道,重塑阅读空间、建立用户交流、学习、协作等渠道势在必行。具体到期刊管理工作中,广泛提供期刊资源并让读者广泛获取有利于突破资源桎梏,扩大读者阅读空间,接着要推动管理过程透明化,目的是为读者参与管理创造条件,而这一做法既能促进图书馆管理模式贴合读者需求,还能引导读者进入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获得更多知识与技能。智慧空间重构考验图书馆对“空间”的理解程度,除了认为期刊管理是丰富读者知识空间、向读者提供学习空间等重要渠道外,还要认识到体验空间、创新空间、社交空间的重要性。
(六)泛在智慧服务建设
智慧空间的运转要靠智慧服务进行支撑,以体验空间为例,情景感知服务、定制服务、推送服务等均要落实到位,让读者充分融入空间之中,全身心获取期刊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知识与增长更多见识。泛在智慧服务建设要建立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目的是了解当下读者需求,如对期刊资源的态度、诉求等,进而帮助图书馆采取针对性措施,需要注意的是“以读者为主”并不等同于完全依附读者诉求,而是要求大学图书馆在期刊管理工作中坚持应有原则,确保期刊资源能为学术研究不断提升提供更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