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榆林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发展农村产业,发挥农村特色优势,实现乡村振兴,要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瞄准资源要素聚集与新动能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的产业,主要依托技能才能,源于创新创意,生成知识产权,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最根本的就是能够把创意转化为产品,创意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创新其发展不受空间地域限制,在农村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榆林市正处于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乡村文化创意这一新兴的产业,成为了农村新经济新的突破口,成为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大格局下,榆林通过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带动新兴服务业发展,同时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保障农民文化权益,改善农村生活风貌,也可以改善“三农”问题、致力脱贫攻坚、提升榆林文化软实力、增强农村综合竞争力。
一、榆林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新形势下,榆林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乡村第三产业发展,推动榆林农村经济转型增长,能够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来源。探索符合榆林乡村实际情况、有效实现乡村振兴的乡村产业升级发展路径,能够促进榆林经济社会可持续循环发展,带来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风貌的有效提升改善,加快乡村振兴的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1.创造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文化产业形成规模,运转良好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榆阳区很多乡村把当地的文化风俗与饮食业相联系,形成了农村吃美食—玩器械—赏风景—品文化风俗一体化休闲创意模式,辅之以陕北的大秧歌、农村庙会等特色演出,带动了乡村文化旅游,提高了当地经济收入。在运作文化产业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随着文化创意产品的不断丰富,人民收入不断增加,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是十分巨大的。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发展机会和前景会越来越好,农民的经济效益也会越来越大。
2.凸显文化权益,提升农民精气神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农民熟悉的传统的乡村生活中,进行挖掘和提升研究,形成富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产品,这是对乡村文化的肯定和传播、农民文化权益的体现。在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打造过程中,从产业的角度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独有的乡村文化意味,规模化生产与开发,细分和挖掘各种文化创意项目,开展市场化运作,营造浓厚、独特的文化氛围,不仅从数量上更要从质量上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如榆林最具陕北风情的古村落赤牛坬,通过挖掘打造乡村特色黄土文化、农耕文化,开展《高高山上一头牛》实景演出,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农民充分享受了自己的文化权益,情操得到陶冶,精气神进一步提升,整体文化生活质量也就越来越高。
3.增强社会效益,传播弘扬文化
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带动乡村文化传播交流,形成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传播的社会效果。文化传播越广泛,不同地区文化交流也就越深入,文化也才能进一步得到弘扬、创新、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日益广泛地进入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中,拓展文化产业市场”[2],文化产品输出过程中,也就有效地弘扬了特色乡村文化。榆林的剪纸、石雕、窗花、信天游等民俗艺术品就可以广为所知,消费者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也就会有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收藏购买意愿,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也就具备了发展的内在潜力,是弘扬文化的有效传播途径。
二、榆林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榆林整体尤其是农村发展变化巨大,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到了小康水平,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精神文化生活享受也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农村的文化建设未跟上物质发展的步伐,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未得到进一步的满足,文化建设及创意产业发展存在薄弱之处。
1.农民文化生活缺少消费属性
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适宜的生存土壤,也就是需要农村有较为丰富的、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动。特有的区域乡村文化是创意产生的基础,离开既有的文化土壤,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难以具备持久的动力。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及其成果来源于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农民劳作之余的主要精神生活方式是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孕发土壤,农民文化生活缺少消费属性,主要消遣活动围绕串门、看电视、聚众喝酒、麻将打牌等,就难以带来可以进行形态转化的文化消费品。没有高效的组织管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就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文化生活也就难以充分消费。
2.乡村文化创意专业人才较为薄弱
文化创意产业虽然立足于文化为元素,通过融合多元文化、利用不同载体构建与创新文化产品,但“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形成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3]。因此,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依赖人才,但是农村专业文化人才少,体制内文化干部的待遇水平难以形成令人满意的职业发展路径,也就没有动力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多是外出读书、务工,长期留在乡村的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农村老年人虽熟悉本地人文风俗但精力难以为继,不能够成为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砥柱力量,少年儿童处于成长期,更不可能参加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劳动。青壮年大量流失,当地乡村文化弘扬缺少了人力资本,从而导致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3.经费投入不够,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乡村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足够的资金推动,这依赖于政府发挥作用,筹集资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整体价值。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人力、财力、物力供应,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农村文化土壤荒漠化。农村文化贫瘠,进一步丧失了自我吸引资金的能力,这是需要政府重视,并进行资金投入的。
4.乡村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吸引力
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核心在于市场吸引力,乡村区域内特色文化的独特性,以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差异为诱因,引发消费需求。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就在于渴望通过回归自然、感受民俗带来的身心放松。农村的自然区位优势和民俗文化,承载着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市场吸引力。但是,多数区域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在产品信息、市场信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因此在突出自身特点,形成市场吸引力方面还有改进空间。
三、榆林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
1.营造良好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产业发展环境可以促进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发展。积极营造成长环境,推动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当地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租金减免、人才培训、技术支撑、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帮助建立网络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发布平台、产品平台、技术平台等,通过一系列政策集成打造集文化生产、消费、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平台,形成集合文化产品展示、文艺作品展览、文化互动体验、文艺表演组织等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态,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成长环境。
2.强化内生机制
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是外力推进,其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内生机制。既然要形成产业化,就要涵盖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的产业循环。按照这个产业循环去完成相应的产品生产和消费,具有一个完整的持续的生产链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不能够替代这个作用。所以,乡村文化创意产业要形成良性循环,就必须依赖于自身的产业
内生机制。产业内生机制可以使产业组织系统形成规模效应,强化产业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并向外扩展,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进入,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促进产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和谐发展。
3.创设文化品牌
乡村文化创意产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文化品牌来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以获得产业的持续化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品牌的形成依赖于将区域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文化品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品牌的形成实质上是农村文化资源要素禀赋的体现,要“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为重点,选择与区域自然和社会条件相匹配的发展路径”[4] ,来塑造自身特有的文化品牌。
4.发掘创意能力
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持续提升以创意能力为动力源泉,产业发展能力直接体现为具备创意能力这个核心要素。乡村中生活的农民直接参与文化创意产业,最终也从中受益,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孕育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创意能力。政府应该抓住这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点,通过开展适宜的培训,明确培养创意人才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更新、提高、发掘农村创意人才的创意观念、创意技能、创意能力,为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丰富的智力支持。
四、榆林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1.调整乡村产业发展布局
榆林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建立在农村产业发展布局之上,并与之紧密相联系,进一步促进榆林乡村文化产业化,要充分利用国家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和榆林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机遇期,调整和优化榆林区域乡村产业结构布局,在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榆林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引导农民扩展自身职业内涵,丰富榆林乡村生活,农耕劳作与乡村文化产业相互交织,投身民间的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如积极制作手工艺品、积极传播地方民俗、积极服务乡村文化旅游、积极组织风情展演等文化创意活动,逐渐扩展规模,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集内容创意、生产制造、营销推广、传播分销、消费交换各个环节,将乡村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转化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文化资本,参与市场价值转化机制,创造文化创意产业效益,给农民带来收入增加,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2.生成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特色标识和特定内涵的文化创意品牌是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生成榆林乡村文化创意品牌需要依托榆林当地的文化资源。榆林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几千年历史给予了榆林乡村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韵味,展现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价值和文化魅力。对于这种富有文化特色的榆林乡村各种文化符号,如“在乡村的历史变迁、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艺术、能工巧匠、竞技游艺、民俗风情、村寨文化、园林艺术、民居艺术、 古镇风貌、祠堂庙宇、乡村私塾、特色饮食、生活智慧中,成为区别于城市文化最为显著的标志,由此保存着完整的农业文明文化因子”[5],结合榆林的地域特点,凝聚文化资源特色优势,开创特色化标识,生成特有的文化品牌,进一步促进榆林乡村创意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
3.重点强化市场竞争能力
榆林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实践中要选准目标市场,扣准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多种途径进行运营创新。通过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内生机制,保持市场变动的敏感性,适应市场变化,调节、创新运营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榆林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依托陕北乡村文化底蕴,进行集成式运营,在进行乡村文化创意加工形成文化产品的同时,吸引游客实地感受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生活,看乡村风光、品农家美食、观乡村表演、采摘农产品、购买剪纸、石刻等特色文化产品,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集乡村文化旅游观光展览、文化产品创意加工、文化底蕴实地感知等在内,做大做强乡村文化创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