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难题与应对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经一代代中国人在生产生活中总结的成果,也属于中华民族精神在时代上的精华。可以说,传统文化中融入了我们中国人的特有品质与风貌,经过一代代相传早已融入了国人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以及审美意识中,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文明[1]。在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渠道与方式有了显著的变化,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更好地传播与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具有的传播价值
(一)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明的传承
我国文明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经过千年的沉淀与发展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推动着国家文化的不断发展。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然而文化传承链却存在断裂风险,若不及时挽救,我们的文化血脉就容易在文化传承以及发展进程中丧失自我,迷失方向。在新媒体时代下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不同传统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华文明的传承,并能提升社会公众的道德思想水平。
(二)凝聚价值共识,提升群众综合素养
从源头来看,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无差异,已融入到国人的思想意识中,成为社会的价值共识。通过新媒体来大力传播传统文化可以唤起大众的共同记忆,产生情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大众的思想文化意识,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主动将这些价值共识转化为正面行动[2]。这样有助于构建起强有力的社会凝聚力。另外,传统文化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大量宝贵的内容与精神内涵,濡养着大众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大众抵御当前各种负面思潮的侵蚀。可见,新媒体时代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净化社会风气,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
二、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新媒体出现后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内容与范围进一步拓展。伴随移动社交媒体的兴起,有效唤起了公众接触与传播信息的积极性。这使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在传播这些文化的时候应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信息的优势,努力唤起人们传播信息的热情,拓宽传播范围,消除时空因素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制约作用。我们在新媒体平台上宣传传统文化时,应尽量成为文化的传播者,而不能局限于文化的接受者,要努力提升文化传播速度与质量,增加传播范围,更好地彰显出这些文化的时代意蕴。
(二)技术融合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传播资源的整合
在各种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新媒体时代能够实现多种内容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可以深度挖掘、整合传统文化中的内容,选取一个新颖的角度来介绍这些文化[3]。在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技术融合方面显现的优势。通过技术融合手段搭建一个专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在平台上共享相关信息与咨询,可以达到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的目的。比如,在平台上将图文、视频等素材加以整合后直观展示出来。此外,运用实景体验技术、虚拟成像技术、立体空间建模技术可以获得更加立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提升信息呈现质量。因此,我们需与时俱进,努力呈现出更加立体、生动、形象、真实的传统文化。
(三)新媒体媒介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更广泛传播
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介创设传统文化宣传的专属平台,努力开辟传统文化的传播阵地,借助新媒体让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人们很容易就能接触到传统文化,无需费时费力去搜寻自己想关注的文化内容。只需通过新媒体与网络就能随时随地找到,这有效解决了传统文化传播缓慢、内容深奥难懂、反馈迟缓等问题。另外,新媒体具有交互性、数字化等特点,让传统文化传播更便捷迅速,人们在交流互动中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并逐步理解这些文化的内涵,加深对其的印象。
三、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播遇到的挑战
(一)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为各种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西方文化在国内也得到快速传播,特别是年轻人因为好奇喜欢追捧这些外来文化。在此背景下传统文化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伴随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外来文化的踪迹,然而却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够重视。这一点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娱乐至死”时代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消解
传统文化是众多文化珍宝中的一员,能够凝聚民心,唤起民众的活力。今天依托网络而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平台上汇聚了大量文化资源,大家利用新媒体就能迅速得到所需的信息。然而基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新媒体传播文化逐渐“快餐化”,并表现出“娱乐至死”的倾向[4]。尤其是在短视频当道的今天,网络信息以“短平快”著称,在网络平台上大量存在,人们也逐渐缺乏耐心,不会深入去了解某个事件或某个领域。同时,大量新媒体产品涌入市场,极大挤压了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空间。大众一味盲目追求娱乐化,却忽视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刻价值。有的为了博关注,选择性传播传统文化内容,导致文化传播形式过度娱乐化、商业化,从而弱化了传统文化固有的内涵,也与传播的初衷背道而驰。从表面上来看,新媒体对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价值,但是从本质上却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喧嚣的娱乐中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被湮没,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也慢慢被消解,导致传统文化失去了自我。
(三)数字鸿沟问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数字鸿沟、数字贫民等问题也愈发明显。对于每个人而言,与他人的生活环境、学习背景都有着不小的区别,这导致个体对信息的认知能力与解读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别[4]。在信息时代这种差异在社会环境中也表现出日益扩大的倾向。可以说,技术差异容易导致一种信息贫富分化的问题。新媒体传播主要依赖于网络平台,而网络的基础建设情况、发达情况,甚至传播方位与传播速度都将导致公众获取信息的差异性。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也导致网络建设的不均衡,进而造成了传统文化传播信息方面的不均衡。
四、新媒体时代如何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早已融入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思维中,可以说,国家振兴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一潜在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各种外来文化、不良思潮充斥互联网,也对我们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此,要想传播好传统文化首先必须要保护好它。在新媒体背景下应充分挖掘提取传统文化中所深藏的一些精粹与内涵,并与新时代建设有机相结合,从而使传统文化有了新时代的特性[5]。另外,传统文化具有整体性特点,在新媒体传播中经常被“断章取义”,让大众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因此,在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措施防范少部分人过度娱乐化传统文化,并严厉禁止随意篡改历史文化的行为以及二次演绎,从而确保传统文化具有严肃性特点。不管是职能部门,还是新媒体平台都需重视对文化传播内容的审核,把握好传播内容质量,杜绝低俗、低劣、虚无的传统文化内容。
(二)创建传统文化品牌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更要重视传统文化,以此为支撑打造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文化品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国门,与世界上更多国家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新媒体成为大众工作、学习、娱乐的主要平台,大众可以从新媒体获得海量的信息。为此,在打造传统文化品牌的时候应充分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扩大传播区域,加快推动这些文化走出国门,让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际上为我国传统文化夺得一些话语权。比如,河南广播电视台在近年来深耕优秀传统文化制作出一系列深受好评的经典节目。2021年河南广电制作了创意古典舞蹈作品《唐宫夜宴》,原型选择的是丰盈俏皮的隋朝乐舞佣,在大气恢宏的唐风美学基调下有机融入了AR、5G等信息技术,将现实舞台与虚拟场景完美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奉上了一道精美绝伦的视觉大餐[6]。这不仅获得了观众的好评,而且也让观众看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
利用国内外各种新媒介平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多层次、多样化传播,确保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7]。比如,国内的媒介平台有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B站等等,海外的媒介平台主要包括YouTube、推特、脸书、照片墙等等。另外,还有各种新闻客户端、网页平台等等。这些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更快,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汇聚粉丝与流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平台,其受众群体有所差异,因此,所投放的传统文化视频内容与时长应有所针对性。比如,抖音要求投放的短视频必须是300秒以内的,而微博与B站投放的短视频可以是600秒的。在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还需考虑到目的国的文化风俗与思维差异等,了解他们的声音,并选择合适的网络平台,采用人们更认可的方式来讲述我国文化,使外国人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中了解中国,并喜欢上中国。由于跨文化传播是把不同的文化、社会信息加以跨文化传播,利用这种迁移、扩散、融合、发展、变化来促进不同文化在时空中的传输、互动及共享。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时可选择YouTube这一平台,在外国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另外,脸书、推特、照片墙、拼趣等平台也有很多粉丝群体,视频、图片分享点击率较高,多用于移动终端。通过把我们传统文化发布到外国社交软件与主流媒体中,能够提升视频以及用户间的接触率,逐步将这些文化渗透到用户的身边,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四)利用先进技术打造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
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更多人去了解它,然而不少传统文化形成的年代久远,与当代人的生活相距甚远,导致很多人无法深层次地去了解传统文化。为此,可利用VR、AR、MR、3D、全息技术等来打造更为真实、形象的传统文化场景,让观众获得震撼的视听体验,激起公众的了解欲望。这些技术具有极强的沉浸式、交互性、感知性特点,能够实现时空场景与视觉场域的跨越,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8]。以VR技术来说,它可以模拟三维空间的虚拟视觉,让观众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受,仿佛置身于真实现场。AR技术把真实与虚拟有效链接,观众可以蝴蝶跨越现实的感官体验。MR技术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提供了可能,能够形成崭新的可视化环境。以全息投影来说,它能够让观众进行三维的空中幻想,而且可以想象和表演者互动,获得更震撼的体验。设计人员充分利用上述技术,在想要表现的传统文化上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新颖的拍摄视角,选择人们更喜欢的拍摄方式,为观众制作出更多优质的文化视听盛宴。比如,央视推出的《国宝档案》、《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系列精品文物类电视纪录片,在珍贵文物的基础上,依托数字技术讲述历史故事。虽然这些节目披着综艺的外衣,但却全程贯穿着传统文化的内核,通过场景化、动态化的画面向观众讲述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让观众在了解文物的过程中看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一次融合,采用新颖的传播方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将中华文明与华夏美学实现更好的传播。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让传统文化传播遇到了新的难题,同时也面临着机遇。我们应充分看到新媒体具有的优势,在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大对传统文化价值与深层次内涵的挖掘,然后结合新媒体特点打造出更多传统文化精品,树立传统文化品牌,拓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媒体渠道,逐步形成多路径、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传播渠道,共同助力我国传统文化实现更广泛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