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作用及水平的相关策略
当前形势下,绝大多数事业单位都认知到了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深度结合的重要性,做了很多探索,但基于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在具体开展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时,仍存在一定的阻力及缺陷。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含义及其作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一体两面,两者互相结合,互相监督,互相推进。从含义上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主要围绕事业单位各项事务开展过程中伴随的财务活动进行客观审查及真实评价,以衡量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及规范性。特别是随着事业单位改制的深入实施,其财务管理线多面广,财务内审要点增多,由此更凸显出事业单位新时期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作用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降低及规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
随着事业单位深入改革,相比传统管理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领下的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更为复杂,同步增大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内部审计的贯穿应用,能够辅助事业单位识别归类及处置常见的财务风险要素,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系数。例如,通过分析事业单位财务流程及财务资料,内部审计可以计算事业单位财务指标,找出内隐及外显财务风险,然后给出审计建议,化解并防范财务风险隐患。
1.2 新时期事业单位健康高质发展的客观需求
首先,事业单位新时期在改制过程中经费来源及资金支出渠道趋于多样化,单位必须具备盈亏意识,才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的结合应用,应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常规内容项,引导事业单位健康高效发展。针对事业单位各项事务的运行,内审作用的发挥可以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及时发现运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其次,进入新时期后,国家大力重视反腐工作,指明权力与牢笼的关系,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介入,能够发现、警示并处理违规乱纪行为,为事业单位反腐倡廉工作形成积极助推。
1.3 构建并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机制的应有之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伴随有诸多的财务风险隐患及薄弱控制部位,内部审计的跟进,可以对这些薄弱部位进行制衡及补强,确保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安全,提高单位财务风险应对能力。此外,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管理控制机制时,需要梳理各项财务政策,保障与事业单位有经济往来的企业都能够合法获取利益。要达成这一目标,单纯依靠财务管理措施,往往无法厘清界定业务往来中可能产生的利益纠纷。此时,内部审计的跟进,能够掌控事业单位内外往来经济活动,尤其针对资金流动进行重点审计和跟踪,从而做到对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关联方利益的科学分配及划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水平。
2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2.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内容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问题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内容上过于局限,全面性不足。在确定财务内部审计的内容时,需要考虑审计对象及审计目的等多个要素,内容要灵活不单一。但从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实践看,审计工作开展过于循规蹈矩,内容重复而少变化,审计涉及面向过窄。聚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内部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围绕单位财务收支这一主线,对财务收支过程是否符合程序及是否合规鲜有涉及,如财务活动不合规,会由此引发大量的财务风险,一方面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活动呈现出一定的脱节,使内部审计职能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无法深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内里,审计建议及方案停于表面,深度不够,制约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2.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权限环节
事业单位或社会企业内部审计要体现出实效,除了在审计全面性上得到保障外,还需要充分的内审权限,即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从这一环节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以单位内部机关负责实施,受此影响,内部审计难以得到独立性保障,容易致使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受损。在具体开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难免会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做不到全程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权限不高,对财务经营状况进行真实客观反映也就无从谈起,最终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流于皮毛,与预期目的相悖。
2.3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方法环节
事业单位在改制过程中涉及了资金活动的增多及经营业务范围的拓展,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财务信息资料,在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时,需要依托先进的审计方法,注重采取前瞻审计的措施。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实践看,在审计方法的应用上暴露出如下几点问题:第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方式仍以人工操作为主,审计过程过于依靠审计人员以往的审计经验,未充分应用信息化审计方式,由此可能带来审计结论的偏差。第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多以事后审计为主,审计关头未前提。如此,一方面会加大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量,使审计效率大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事后审计的建议以改进式为主,无法兼顾到财务风险的提示及预警,也会损害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
2.4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人员环节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带有极强的专业性,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道德素养、政治觉悟等都有极高要求,但从审计工作开展实施情况看,一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上存在数量不足或兼岗现象,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强化;二是内部审计人员对事业单位业务拓展情况及新时期审计法律法规未做到及时了解并消化,审计人员知识储备不足,会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的质量水平。特别是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老龄化严重,人员更新流动性差,存在“经验式审计”及“人情式审计”现象。
3 新时期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作用及水平的相关策略
事业单位新时期背景下要加强财务内部审计作用及水平,需要针对内审工作开展中暴露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在统筹兼顾原则下,保障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相得益彰。相关策略如下:
3.1 科学全面设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内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在内容的确定上要根据事业单位新时期背景下业务经营及服务范围的增加,对内部审计的对象、科目、内容、过程进行相应调整,通过科学设计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流程及内容,达到预期审计目的。把握如下几个要点:第一,针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及资金收支,要重点审计过程的合规性及结果的真实性。尤为关键的是,要转变传统审计模式下重结果轻过程的审计思路,探寻财务活动结果背后的影响因素。第二,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内容要全面细化,避免审计内容过于狭窄,以免给相关人员留出操作的灰色空间。
3.2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权威性及独立性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需要权威而独立的审计权限来加以保障。作为事业单位而言,从领导层应认识到本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从顶层设计上给内部审计工作留出足够独立空间。一是避免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审计工作彼此混淆,相关管理人员要分离,保持中立;二是给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扫清内外障碍因素。在内部审计开展过程中,财务资料要及时提交,各版块要做好配合工作,不能将人情或权力渗透进内审工作,以提高内部审计报告的可信度,还原财务各项工作真实状况。
3.3 丰富创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方法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方法的创新上,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前提内部审计关头。将事后审计转为事前及事中审计,通过前瞻审计的方式,及时发现并防控财务风险,进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各项行为。第二,改变原有的经验型审计方法,采用信息化内审系统及方法,借助信息手段,提高审计精度,控制审计人为误差。第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方法可以采用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为基本线索,也可采用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专项检查为基本线索,深入调查并验证审计数据,形成可靠审计结论。
4 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两者保持互相依存,共同监督的内在关联性,新时期背景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要在明确内审实施问题或缺陷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审计内容的设计、审计权威性的保障、审计方法的创新及审计水平的提升,以此促进事业单位高质量高效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