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正文

转变管理模式,推行知识产权化

作者:马鑫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日期:2022-03-30人气:838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运用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思想观念以及运行机制都无法适应,也不能全面发挥科技成果在经济方面的潜力,难以实现成果转化。现如今,必须要尽快改变原来的观念,变革思想,建立和健全激励制度,以达到知识产权保护和科学成果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尽管科技成果属于知识财富的范畴,然而其无所有权和财产权。而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财产权,是劳动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享有其成果的权利。在新时期下,全球各个国家都日益重视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所以目前我国有关单位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是怎样进一步加强专利意识,加强科技成果转换的专利保护,否则就难以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激励发明创造,重视无形资产的保护

随着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国际化和全球化,在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的形势下,知识研发和制造先进技术成果,无法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要针对成果申请专利保护,而且当做资本以及财产使用,而且朝着产业化以及商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这样才可以形成自身的特有市场竞争优势。为了可以使人们主动发明制造,必须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将专利权给予发明者而让专利权人可以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以获得可观的收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可以独家将某个市场占据,就必定会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即可以将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收回,又可以获得远远多于投入的回报,以创作更多新的发明。只要制定知识产权制度,才可以使人们主动参与到发明创造中,让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活动可以形成正常的循环[1]。然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其专业保护水平还是远远不能比的。就现阶段的情况来讲,我国在关于科技的知识产权国际竞争上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许多企业都尚未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比如:就专利来讲,其他国家在我国市场很早就进行跑马圈地,在许多核心科技领域,比如:航空领域、医药领域以及通讯领域等等,其他国家来我国每年的申请量在全国专利申请总量中已经超过一大半,在部分领域达到95%,而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都没有积极申请专利。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自我国推行专利制度以后,我国专利申请量中多数都是以个人名义申报的非职务发明,但是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专利不多。并且我国不同类型科技计划获取的科技成果,申请且获得专利的不多。结合统计资料来看,每年我国获取的超过省部级的科技成果超过三万,但是申请专利的仅仅有9%;在“863”计划实施的十年中,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超过1000项,然而只有190多获取专利,只占据约16%,而且我国虽然有很多大规模企业,然而整年发明专利申请和日本一个跨国企业申请量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以上这些表明,在将来的十年到二十年中,外国企业很有可能将我国高新技术市场垄断,此垄断也不是违法无效的,而是合法有效的,这就开始让人们担心,有关部门可以对专利工作置之不理吗[2]?

我国在很早依旧已经正式实施专利法,尽管专利意识有一定的加强,然而依旧没有积极申请专利,很多企业还是觉得申请专利并不是非常重要。追根问底,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因为长时间的计划经济,导致很多个人以及单位还是仅仅重视评奖以及论文,忽视市场以及知识产权,不能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商品化非常不利,导致有些新技术研发成功,利用论文发表以及成果鉴定的形式向我国乃至国外公开直到完全流失,不能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导致不能全面发挥科技成果的经济潜力,始终没有解决科技和经济相脱节的问题。②企业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很难顾虑到专利工作。③与成果奖励相比之下,专利申请更加快捷,更加实惠。④不管是专利申请还是专利审查,其程序都是繁琐复杂的,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审批,也要缴纳一些费用,这样就导致许多企业和事业单位不愿意进行专业申请[3]。事实上,专利制度与知识产权制度,不仅是激励知识传播以及生产的制度,而且是保护人类最新知识成果,特别是先进技术成果的制度。因此,在科研开发决策过程中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技术超前意识,只要顺利研发出新的设计或者新的发明,必须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向有关部门申请专利,进而确保企业的技术成果以及经济利益受到合法保护,以防被别人盗用。

2  转变管理模式,推行知识产权化

因为现阶段我国在科技成果鼓励以及管理策略上,依旧将鼓励技术发明作为关注的焦点,并不是发明创造商品化以及产业化,所以,在专利制度与科技成果管理同步运行的背景下,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管理层领导,都纷纷申报成果。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原因在于成果申报迅速,出成绩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也可以获得上级领导的认可。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不仅可以获得知名度,而且可以获得经济利益,成果申报直接关乎到职称晋级以及评奖等等。然而专利申报就完全不同,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对发明人的回报以及奖励重点应该是技术发明产业化后,并非技术发明完成后,就其带来的效益来讲,专利制度具有的该特点是科技奖励政策不具有的。然而专利要想实施和推广,其必须要有切实的经济效益,绝对不能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已。此重视成果鉴定而忽视专利申报的情况,说明原来计划经济的传统思想仍旧发挥着消极的作用,进而对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专利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4]。

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成果和专利管理制度失衡的情况,必须要合理制定有效的措施,具体如下:①不断完善和调整现有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采取可以推动专利保护的政策方法。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在科技成果鼓励以及管理策略上还是将重视鼓励成果水平作为主要关注点,并没有针对发明创造商品化和产权化制定相应的鼓励策略[5]。因此,对科技投入产出进行评价时必须要考虑专利,而且在具体实践中将专利奖酬制度真正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缩小与国际之间的护理,才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技术发明产业化发展。同时,利用实施科技和专利计划,确保政府资金投入的各项技术创新成果可以真正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为产品获得大量市场份额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②侧重于申报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都是同等重要的政策,制定相应的导向性政策,可以促进专业事业稳定发展以及激励专利申请。并且有些地区可以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成立用于一些大型技术项目的基金。比如:专利申请基金以及开发实施基金等等,对于影响国家利益的,尤其是有些高新技术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家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应该从资金方面为其提供大力保障以及扶持,主要包括专利实施以及申请专利等等。同时,可以学习中科院,对单位以及个人业绩进行考核时将专利工作当做主要措施,而且与职称晋级以及评定等等直接挂钩。③迅速创新已有的科技成果管理模式,必须要实现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才可以获得法律认可的所有原和真正的财产权。对于国际而言,科技成果概念无通用性,若缺乏专业保护,就不能获得法律意义上的保护,也不能参与到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更加不能通过商品形式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而且任何级别的获奖成果,也根本不能可以获得国际知识产权界的一致认可[6]。

3  增强专利意识,重视专利保护

个人和单位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资金,研制的科技成果若不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能获得国家保护,只要公开就很有被他人进行无偿的使用以及仿制,无法维护发明者的切身利益,其投入没有回报,也不能继续开展研究,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很难激发发明人研究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尤其是自从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企业难免要与欧美国家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目前必须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应该不断提高专利意识,使我国企业懂得如何运用知识产权,以更加迅速的适应当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需求[7]。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全球最新发明创造超过96%刚开始都是通过专业的形式公布,而且利用专利文献充分反映,重视专利文献的合理运用,这样除了使研究开发有更高的起点,也可以减少很多用于科研开发的时间以及经费。国内外很多大型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整个过程中,毋庸置疑,都合理运用专利文献。其实,我国科技投入原本就严重匮乏,缺乏丰富的科技资源,而且很长时间以来水平较低的反复研究开发,阻碍我国科技的进步。类似于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如果在产品鉴定会前实施专利文献检索,得知其他国家在很早以前已经拥有一样的专利产品,这种事例是普遍存在的[8]。怎样合理运用专利制度,对科技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将现阶段我国仅有的物资以及资金投入到高科技专利项目中,上调研发起点,防止浪费很多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以构建完善的高新技术工业群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地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对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专利信息,不断加强专利意识。利用搜寻专利文献的方式来掌握目前世界科技的情况以及发展形势,对今后科技发展的大体动向作出科学预测,通过专利文献对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专利战略作出科学指导,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才可以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脚跟。

4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迅速适应现阶段开放化的社会系统,需要结合知识产权保护制定有效的措施,积极宣传和普及知识产权,重视人才培训工作,加强整个社会的保护知识产权意识,而且省略专业审批中不必要的程序,减少审批时间,实现专利信息自动化建设,推动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与新技术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这样才可以更好更快的促进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发展。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