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方法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其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尤为关键。为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从理论至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意识,对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融入
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其教育理念取向基本完全一致。为促进高校课堂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两个理念的有效结合显得至关重要,贴合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目标。高校应统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理念融合的认识,确立协同创新、多元融合、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此外,结合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重视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全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理念的融合,也有助于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课堂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开设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过程中,不少高校仅单纯讲授传统概念与理论,缺少与专业相结合的创业知识课程与培训活动,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思考与兴趣。结合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现状,开设契合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尤为关键,便于在创新创业教学环节融入专业课程知识,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具体建议如下:面向管理、财经类学生群体,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以创业管理、就业与创业指南等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内容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面向其他工科类学生,开设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需求的选修课,合理安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就业创业实践等课程内容,便于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学服务。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开展情况,选择有一定发展优势的专业课程,使其向着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方向演进,为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提供助力,以便更好地带动创业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此外,高校应重视加强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使其形成多元一体的课程体系,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环境。例如,通识课程体系的改革:按照通识平台+创业课的模式,以创造、创新、创业思想为指导,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与综合素质;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按照专业课平台+特色课+创业课的模式,立足于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课程模块,或是打造产学研一体、校际合作共享的课程体系,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课堂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新领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立体多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平台、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平台、创新创业技能培养平台,充分体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完善跨学科、递进式的多维课程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课堂教学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三、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方法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课堂教学体系的融合与发展,先进教学方法的融入是其重要保障,便于收获更佳的效果。通过引导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引入讨论式、案例式、情景仿真、角色扮演、任务启发式等多种方法来增强互动;借助信息科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运用基于MOOC、微课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效运用项目牵引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设立创新创业策划与实践活动,例如运用体验式的ERP沙盘模拟教学方法,以真实的项目为依据,鼓励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计划书,在创新创业模拟演练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效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四、强化创新创业专项培训与实践训练
一是立足于高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培训机构,突出能够保证学制与学时并按照相关模块(主干课程、主题报告、论坛交流等)设计培训内容的教学模块化设计、从高校必修与选修课精品课程组/创新创业教育客座讲授团队/高级创业导师等队伍中选聘与整合的创业型师资、利用相关资源(创业模拟实训室、网络创业实验室等)来促进创业理论与实践模拟的结合3个重点,从而进一步拓展与延伸课堂教学。
二是通过成果展示与点拨引导,有效落实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在设置课程创新创业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创新实验、自主创业等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课堂教学体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形式,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课堂教学体系的全面融合与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好准备,使其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与创新创业品格,切实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高校自身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