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这说明文化自信不仅需要当代大学生予以口头上的宣传、心理上的认同,更需要在行动上加以践行。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既要加强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知、认同,又要加强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践行。
一、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因此,大学生文化自信认知必然包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包含对当前中国文化发展态势的认知。深刻认知中国文化,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前提,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基础。
(一)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一方面,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与精华,继承与弘扬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在历经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拥有鲜活的生命力,成为印刻在中华民族身体里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包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相关学科,这些理论知识都需要新时代大学生积极掌握。新时代背景下,文化素养逐渐成为大学生成才成长的核心素养之一,大学生要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通过树立文化自信,促使自身进一步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增强文化素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认清中国文化发展态势,明确自身责任与使命
随着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主流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面对竞争激烈的国内与国际文化环境,大学生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并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使命。不仅如此,当代大学生还应该认真分析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包括文化实力、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等。必须要明确的是,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模式等,正在得到全球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为此,大学生应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化具有巨大优势,发展前景十分美好;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发展面临种种挑战,要敢于迎接挑战。新时代大学生要深刻认知中国文化,高度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
二、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认同
所谓文化认同,是个体对所处国家和民族文化价值认可、尊重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认同,既要认同本民族优秀文化,又要合理对待外来文化。
(一)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做出明智的文化选择
作为当代青年代表,大学生理应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客观认识和鉴别中外文化的差异。大学生要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理论,对于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理性精神、现代人文精神等,大学生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敢于敞开胸怀,学习借鉴;对于错误思潮,则要坚决抵制。当然,大学生更应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善于引经据典,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释社会现象,在遇到困难时能自觉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克服困难,给予自己精神鼓励。不仅如此,大学生还要加强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着的,要深入学习其最新成果,把握其精髓所在,增强认同感。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动态、新发展,坚决抵制和防范各种错误思潮,做出明智的文化选择。
(二)树立价值观自信,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作为文化的灵魂和核心要素,价值观自信既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又是文化自信的目标。价值观自信,对于民族凝聚力、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价值观自信一旦缺失,文化自信便难以树立。如今,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自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实践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也是对新的世界形势和时代特点的深刻把握与科学反映。它是古今优秀文明价值观的完美结合,是先进性的代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广大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取得了很多伟大的成就。文化自信缺失,文化安全将没有保障,文化的繁荣与兴盛难以实现,国家的富强更无从谈起。如今,人民已经走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中国梦的目标一步步接近。即使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依然高质量、平稳地发展。可见,价值观自信使人民拥有了一往无前的动力,成为从容应对艰难的精神信仰。倘若核心价值观缺失,整个民族和国家便失去了维系的精神纽带,失去了共同建构的思想基础。因此,大学生应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增强对其的认同,树立价值观自信。
三、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因此,践行不仅是个体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更是个体实践活动的终极价值目标,是检验个体思想、观念的标尺,是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落脚点。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不仅要认同、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传承其优秀成分,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对其进行现代性转化和发展。通过网络、新媒体等各种途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加以挖掘,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适应当代文化的文明理念,激发其内在鲜活生命力,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和价值追求。尤其要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毫无关系的,要明确两者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土壤,两者逐渐融合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两者统一发展的共同体。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必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此外,大学生还要继承“知行合一”传统价值理念,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创新研究,更要注重在行动上践行文化自信。
(二)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大学生只有不断创新先进文化成果,才能为文化自信提供活力源泉。一方面,应立足发展前沿,了解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方向,创新学科研究内容;另一方面,应立足自身实际,搭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新平台,组建文化创新团队,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加强并培育自身独有的文化自信。近年来,文化传播载体层出不穷,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大学生应学习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思维、新技术,巧用数据创新优秀文化、传播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大学生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综合运用短视频、图文直播、微纪录片等全媒体形式,促进中华文化国内传播。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海外传播,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实践能力
实践是文化自信的直接来源。大学生应多参加学校的文化实践活动。例如,参加学校的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重大庆典等活动,以加强文化自信、凸显时代精神、弘扬优秀文化;参加文化活动,如诗词大会、传统戏曲表演、绘画展览等,加深对各类优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参加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文化座谈会等活动,从微观层面讲有助于把握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从宏观层面讲有助于了解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学校假期实践活动,到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接受体验式教育,深刻领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革命文化的精神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