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心理调适
在学术角度来讲,职业倦怠又称其为职业枯竭症,心理学研究者常常将其描述为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目前职场工作人员在巨大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之下所产生的力不从心、能量消耗过巨、身心俱疲的主要体现,其主要是来自于心理上的倦怠和疲乏。职业倦怠,极为不利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因素研究以及特征和如何有效进行心理调适成为了当前相关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重点研究的焦点。
档案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追求与现实满足之间差距因素
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较为繁琐、枯燥,而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需求和理想往往因人而异,很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但希望自身价值和意义得到体现,同时也希望社会实现对自身的认同与认可,但从现状来看,很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个人追求,也不能获得充分的工作成就感,导致很多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越发平淡,这种长期失落、压抑的状态下,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1]。
(二)档案管理人员社会地位因素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的社会地位往往被认为较为低下,工作不受到重视,日常工作主要为整理、存储和统计档案资料等相关数据,整体工作较为简单,却极为枯燥繁琐。相比那些高地位和高经济收入的工作及其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报酬。在同等甚至是更辛苦的工作没有得到相应重视时,就会产生烦躁的情绪,失去对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投入的动力,最终成为职业倦怠心理疾病患者。
(三)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环境因素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档案部门也开始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这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具备敏锐充足的信息和创新思维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也需要掌握更强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极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直接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承担技术学习的压力。
档案管理人员即使不断进行培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多种技术方面的问题,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不熟悉使其技术能力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会产生恐慌心理,造成心理、行为上的不适应和不协调,出现职业倦怠[2]。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心理调适建议
适当增强档案管理人员职业认知和同感
要想合理的调试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心理,就需要“对症下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角色,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包括领导在内都要共同努力,并且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意义所在。做到人性化管理,通过舆论宣传、政策保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经济地位与社会认同感,尤其要帮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社会地位,重新定位自身的社会角色,做出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根据不同的人员不同职业经历,进行职业规划,更高、更广的发展空间以及职业自豪感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掌握自我激励、宣泄、转移和升华等能力,降低心理压力,建立清冽的职业归属感、职业道德和工作成就感,以此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其热爱集体、热爱工作的良好心态[3]。
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绩效管理制度
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社会和工作地位,使其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管理部门能够把握机遇,深化管理的改革,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积极地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使档案管理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摆脱枯燥的工作所带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有效的防止档案管理人员产生职业懈怠的心理,提高整体的管理效果和工作质量[4]。
营造轻松愉悦和谐档案管理工作支持环境
事实上,宽松的工作环境能够使工作人员产生更加轻松、愉悦的心理,通过工作环境去调整自我心理压力,这也是基于档案管理人员自我心理调节需求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知识所提出的观点,因此管理部门要帮助档案管理人员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营造出更加宽松愉悦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其能够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下去投入到工作当中。
另外,还要实现集体组织之间的互帮互助、合作共事、互相交流,增加相互之间情感的交流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工作当中所出现的职业倦怠问题和心理问题,以此来降低工作压力,缓解其身心的疲惫感。
三、结束语:
档案管理人员及由于工作内容繁琐,工作量大,需要长期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内容,由此就容易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极为不利于整体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甚至会影响其职业发展。因此,管理部门要帮助档案管理人员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以激励机制、集体活动和环境营造来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使其能够得到心理调适,降低产生职业倦怠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