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实践探究
文化自信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文化自信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具有塑造正确价值观和强化思想文化力量的功能。在新时代全球各国文化大繁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现代化加速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种不同的文化或融合,或激烈碰撞,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加深,接踵而至的是青少年面对各种价值选择产生的困惑,以及由于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造成的对主流文化的质疑,给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教育带来许多挑战。因此,高校共青团应深刻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主流文化因受到冲击而产生的新变化,认识到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所肩负的重要任务,并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探究目前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一、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实践探究的基本要求
(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宝藏,也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石。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无论多少朝代更迭,中国国力的强盛总是依托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于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实践,是中国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积累、发展、传承的宝贵财富,也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向导,它引导当代大学生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遵守“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道德规范,是大学生文化涵养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时,大学生这一群体是推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与主力军,高校应督促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固的精神文化基础。
(三)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当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应追随主流文化的步伐,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大学生,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人才。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能够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大众化、社会化、科学化,以形成中国现代社会的新文化。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是推动中国文明建设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在当今社会,传播和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而且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石。
二、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实践探究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缺失文化自信
第一,部分大学生缺失对文化的认知。由于个体存在差异,部分大学生对各种文化缺乏认知。在当今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这一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东方文化或是西方文化都缺乏足够的认知,他们对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欠缺主动了解的积极性。文化无知使人面对多元文化时出现迷惘的状态,而缺乏文化信仰是这一部分大学生的问题所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作为知识分子,应有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第二,部分大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出现自卑的心态。这是由于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不够,导致他们忽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第三,部分大学生盲目追随外来文化。由于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加之互联网带来的文化冲击,目前部分大学生盲目追随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对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否定。他们热衷于追求外来品牌的生活用品和奢侈品,对洋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却忽略了中国传统节日。同时,文化的多样性对大学生的个人观念、思想情感产生了极大冲击,处于思想尚未成熟时期的大学生极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此外,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不仅体现在缺乏文化认知、文化自卑、文化盲从三个方面,还体现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力不足上。部分大学生经过学校的引导,能够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但只停留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层面上,很少能身体力行地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二)文化多元性的影响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的多样性为学生带来不同的价值选择。新时代,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渗透或是激烈碰撞,文化良莠不齐,先进与落后并存,大学生受到多样性环境文化的影响,面对不同的价值选择、思想观念以及意识形态,难以做出理性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多元文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是影响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因素之一。
三、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实践探究的具体措施
(一)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从理论走向实践
思想教育与文化自信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既是教育的外在内容,也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导向和核心。高校需要提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力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思想教育促进他们坚定文化自信。此外,为巩固大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高校应带领大学生走进实践,用实践经验来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中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的实践和生产创造。高校要充分利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平台,引导大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同时,深刻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等精神美德,潜移默化地向大学生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激发大学生主动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深入实践中巩固和升华所学的文化理论知识。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夯实他们的文化理论基础,引导大学生深入挖掘文化自信的思想内涵。
(二)改进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方法
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具有导向作用。高校对大学生个人素养培养、综合能力提升及价值塑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高校共青团作为文化交流和价值塑造的主要力量,对于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引领作用。高校在教学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将精神文明建设渗透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以此体现出文化的价值引导。例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具备将文化作为教育基石的思想理念,促使优秀的文化起到引导和塑造学生价值观的作用。此外,在将文化作为教育基石的基础上,高校还要使思想教育反作用于文化自信的培养。文化自信来源于清晰正确的文化认识,而思想教育恰好能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化自强不息、源远流长的强大生命力和活力,使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价值认同。文化自信的培育是塑造正确价值观的前提,高校应促使大学生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而坚定文化自信。
四、结语
总之,多元文化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是高校共青团思想教育的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遵循客观实际的教育理念,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需求,更是实现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根本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树立文化自信,承担时代发展和国家进步赋予自身的使命,增强本土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深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力量。对此,高校共青团应当仁不让地肩负起培养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任务,为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导向作用,为促进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