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支部工作融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一、当前课程思政在大学生出现的问题
根据对辽东学院教学情况的调查,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大学生方面的认识问题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往往重视测绘地理信息课程和城乡规划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了思政课的学习,有些思政课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和就业创业需要不衔接,各说各话。而当前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个性比较强,加上对自身要求不严,过于追求自由,尤其具有逆反心理;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就业环境,产生了很多压力,感觉前途激茫,苦闷烦躁,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二)教师认识方面的问题
有些教师与学生一样,对思政要求不以为然,普遍认为思政是专任思政教师的责任,缺少主动思政的使命感,加上平时不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授课内容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缺乏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融入了思政元素,但是缺乏生动性,比较牵强,更造成学生的反感;极个别教师师德水平偏低,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所以说师德水平不高的老师的说教往往会起到反面的效果。
(三)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
现在就要压力较大,学校往往片面强调就业的导向,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思想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引导手段;由于高校考核指标,大多重教书轻育人、重专业建设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引进多看重学历和背景,对思想政治的考察不严,只是完成教学课时就行了。尤其是高校评估指标,评职称上几乎没有思政的要求,造成很多教师不够重视。目前的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只是形式上的要求,没有具体的约束力。
(四)社会大环境方面的影响
社会大环境主要是也有一些浮躁情绪,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也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各个用人单位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要求比较模糊,只要不违法乱纪就行,降低了思想道德的要求,顶多对诚信进行测评和考虑心理健康等因素。一些高校减少课程思政的建设和人财物的投入,降低了思政内容在课堂上的要求,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也不够重视,不少学生偏重于就业导向的课程和实践环节等应用性强的专业技能课程,对思政课程敷衍了事。
(五) 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
有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对新时代新技术的应用性掌握度比较低;尤其是考核模式中多年不改,加上考核方案不够科学合理;教材内容也没有思政内容和途径,授课内容平淡无奇;目前的大学生对仍然一些老师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颇有反感。有些老师即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放了之,照本宣科,缺乏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工程,驾驭课堂能力不强,下课走人。现在的学生对于思政内容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而是声情并茂并且身体力行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专业知识。
二、 支部工作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主要靠思政教师完成,而作为基层党支部多少对党员教师进行学习教育,往往与学生或者是思政内容相脱节,如何搞好支部建设工作与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基层支部工作不能回避的问题,但是,目前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思想上的认识提高
要消除以往的思想误区,重视课程思政是专业课教师的基本和必须的要求。由于长期以往的工作惯性,一些教师难免存在对课程思政的误解,往往认为加入课程思政会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为此,支部工作就要从这方面入手,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会干扰专业课程自身的教学活动,相反还会提升教学教学效果,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增强了思想性、人文性,有利的深化了教学的内涵,进一步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数据显示,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师往往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也是学生最愿意接近的教师。
(二)激发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就要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支部工作要通过多渠道和多种途径,帮助专业课教师明确课程思政需要一些专业课程的知识以及能力、情感价值观等一系列素质的补充和提高,也是教书育人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工作。在支部党日活动时交流每个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塑造。,将专业课程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三)多途径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
作为高校一名党员教师,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足够的正确重视。要通过党支部常态化学习和各种培训,通过各种学习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素养,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能力与素养,达到专业课程教师“胜任”课程思政的基本条件。
作为高校教育阵地,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相互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有意识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嵌入专业课管理的体制机制,就像习总书记说的要想别人做到首先自己做到。同时,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话语水平都得同时提高才有效果。
党建工作融入课程思政过程,并形成常态化教研活动和党员教育学习的机制。这就要求每次(周)的党日活动不仅仅是党员教师参加,其他非党员教师也必须参加,使得两方面的老师共同进行教研活动。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中有很多爱国主义的元素和文化传承的东西;比如,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涉及到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与西方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是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这就不能像西方没有土地制度的约束盲目扩张发展。尤其是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打破了原有的城市布局形态,像中国腾空发展的手机支付、遍布各大城市的高铁网、物流快递业务等等,都是我国发展的具体现象,这些都是外国羡慕不已的事实。
三、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问题
1.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偏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三观教育及责任感教育较少,学生的的思想道德教育仅限于考试成绩和出勤表现,学生多数为应付考试胡乱写一些报告交差,缺少内生性的思政要求。
2.在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有些课程思政元素融合较少。专业知识的学习确实是学生将来立足社会岗位的根本,两者都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只有两者实现平衡式发展,才不至于造就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型的人才。虽然有些专业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不仅需要技能过硬,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操守,否则对职业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有些学生到企业没有诚信素质,稍微不满意就不辞而别,给企业的经营造成不小的困难。
四、支部工作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
1.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通过把党建工作融入课程思政过程,比如我们每周的党日活动非党员教师也必须参加,与思政课老师共同进行教研活动。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涵和时代背景,把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有很多爱国主义的元素和文化衔接在专业教学中。大力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规划与环境党支部现有教职工17人,其中党员9人;目前,党支部支委三人,为支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分工明确。组织制度健全,工作运行规范,组织生活有吸引力和实效性;从制度上确定了每月一次的“三会一课”制度、党日活动制度、党费缴纳日制度,同时坚持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工作,尤其是与学生谈心活动,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又为为党支部进行课程思政提供了一手题材创造了条件。
2.挖掘专业课程思政的资源,并进行规划设计,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演变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时代性,修订课程教学大纲。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当前疫情的发展,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持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时期,需要每个大学生承担起历史责任和使命,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演变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时代性,尤其是《自然地理学》课程展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样中国特色的优势,《城乡规划原理》、《城乡规划与设计》、《居住区规划》展示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七纵八横的高铁网络将中国城市有机的链接起来形成巨大的市场,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遥感概论》、《测量学》、《地图学》等课程展示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北斗卫星、神舟飞船、空间站等现代科技水平已经接近或者赶超发达国家。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直观的感受我的祖国已经不是那么落后了,从外国的外在的基础设施上看,祖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总体上讲,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比较早,比我们国家还是发达一些,但是近十年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有的已经远远超过他们了,比如地铁和高铁,法国巴黎的地铁特别陈旧,破旧不说,场地狭窄,还没有安全防护门;像支付宝、微信这些互联网经济在这里远没有国内发达,仅是中国人开的场所才有。另外,欧洲国家由于土地制度的原因,一些破旧楼房很难拆除重建,虽然有一些属于文物保护的范畴,但是很多并没有什么使用和观赏价值,虽然像凡尔赛宫、卢浮宫、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现已烧毁)展示欧洲中世纪以来建筑的辉煌,但是大量的破旧房屋依然存在,而且街道狭窄,别说走汽车了,三轮车都费劲。像一些公园绿地,国内的不论是植物种类和布局以及林荫小道都修建的井井有条,而欧洲很多公园土路较多。
而回看中国,几乎每一个乡镇和城市都有新建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功能分区,道路宽敞,环境整洁,与欧洲很多地方道路狭窄,人口和汽车稀少形成鲜明对比。在我们所到之处,几乎都能看的中国人的身影,大都是旅游观光的,这在我年轻时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我们中国已经开始富裕了,已经不是一穷二白的旧中国了。
总之,支部工作只有通过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些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明确了坚持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的底气。摒弃以往那种崇洋媚外的消极情绪,激发学生的热爱国家,并且从心里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知识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