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年度审计计划编制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如何防范化解重要风险成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重大挑战。内部审计的流程一般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四个阶段,其中年度审计计划作为内部审计的开始环节,其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后续开展。精准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可以聚焦高风险和风险集中领域,聚焦重点问题和问题高发领域,聚焦重点业务领域、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对实现内部审计的职能、防范化解重要风险起着导向的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如何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精准编制内部审计年度计划,希望能丰富内部审计年度计划编制的理论研究,为内部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参考。
一、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国家政策文件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未实现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相比具有特殊性。严玮佳(2018)认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不仅要满足企业和部门需求,更要接受政府部门直接行政规划和行政干预。国家主管部门相关文件中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重点内容、审计频次等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内部审计必须要落实的。
由于相关文件分散在不同主管部门的不同文件中,许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忽视了对这两类文件的收集,在年度审计计划中未贯彻落实主管部门对审计的相关要求,导致审计遗漏和不到位风险,企业和审计负责人也可能因此被通报或者处罚[1]。
(二)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系统性不足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发展较早,审计工作逐步规范,但仍存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主要依赖审计人员经验、缺乏科学的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体系的问题,导致对重要风险和问题覆盖不全。一方面,年度审计计划缺乏统筹会忽略对风险的全局考虑。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分依赖审计人员的经验,审计人员虽然对公司情况较为了解,但是过于关注具体问题,会忽视对公司风险的全局考虑,导致部分重要风险和问题未能被识别。另一方面,年度审计计划编制缺乏统筹会导致复杂的审计项目会被有意忽略。审计业务人员在提报年度审计计划时会考虑实施难度,一些聚焦公司重要风险和问题但实施较为复杂的审计项目会被有意放弃。
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不足还会导致缺乏中长期规划。由于缺乏科学的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体系,内部审计机构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时,往往只考虑当年计划,忽视中长期计划。由于不同年度之间审计计划缺乏连续性,审计资源容易每年重复配置到相同的领域,导致领导关注的风险或者领域年年被审,其他方面却长期不被审计关注,不仅浪费审计资源更容易形成审计的盲区。
(三)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中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年度审计计划阶段根据审计项目的复杂性和时间要求安排各审计项目需要的审计资源。由于繁重的审计任务和有限的审计资源矛盾突出,科学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变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配置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时未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自有审计力量更多的投入在必审但风险不高的项目中,导致聚焦公司重大风险的重点审计项目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得不到保障。由于配置的审计资源不足,有的重点审计项目从审计项目立项到出报告耗时过长,立项时关注的风险点已经发生变化或者消失,审计失去了提示风险的意义[2]。
另一方面,在内部审计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未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国家要求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比例为0.3%,但是为满足国家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各项要求,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远远不足。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明确规定上市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每半年对募集资金使用、担保、关联交易等三重一大事项进行审计,并出具检查报告。仅依靠现有内部审计资源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疲于奔命,勉强满足外部监管需求,对企业本身自有的风险关注不足。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利用外部审计资源开展审计时,往往忽视了对其质量的管控,导致审计浮于表面,忽视重要风险和问题[3]。
二、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按照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的流程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项目的先后顺序,按风险暴露的重要程度确定重点项目和配置审计资源,根据审计实施情况修正风险评估结果,调整审计计划,不断增强审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实现对重点领域、重点风险和重点环节的全覆盖。详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