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对比
绩效审计,指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果、效益、经济性进行审计;财务审计,指的是对国有企业的资产、损益、负债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会获得不同的审计结果,只有明确两者的异同点,才能做出合理选择,以下结合实践进行探讨。
1 绩效审计的意义和财务审计的目的
1.1 绩效审计的意义
绩效审计工作的意义如下:①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目前政府工作以经济发展为核心,针对工作的效率性、经济性进行审计监督,能减少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有利于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不断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益,最终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济社会发展中,公共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高,经济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能对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进行评估,避免资源闲置或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③维护民众切身利益。政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要求采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对各项资源的使用进行管理。通过绩效审计,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切实维护民众的利益,推动强国建设。
1.2 财务审计的目的
财务审计的一般目的,是审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并且提出审计意见,看会计报表是否满足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的要求。财务审计的特殊目的,则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以外的事项进行审计,并且提出审计意见。“十九大”以来,我国政府在贪腐的治理上力度加大,对于财务审计部门而言,通过审计能监督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情况,满足责权统一的原则。
2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差异
2.1 审计目标差异
绩效审计的目标,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具体包括以下几种:①为公营部门管理工作打基础,提高公营部门的运行质量;②为立法、决策人员提供高质量信息;③资金管理期间,落实经济责任。财务审计的目标,是保证政府部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财务信息可能不全面,需要采用绩效审计方法,提高审计的高效性。
2.2 审计职能差异
绩效审计的职能,是提高审计单位的经营质量,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改进。对审计人员而言,应该对管理部门提出经营建议,及时发现经营不足和弊端,并制定有效解决措施,充分挖掘该部门的潜在能力。财务审计的职能,是采用检查、评价等途径,严格审查财务记录,保证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避免出现作弊行为。
2.3 审计范围差异
财务审计的范围,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收支活动,审计工作仅仅针对审计部门,因此存在局限性。相比之下,绩效审计的范围更广,包括绩效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一,涉及事前决策、事中决策、事后决策等,针对收支活动进行评价和审核;其二,涉及计划资料、统计资料,例如签订的协议或合同,制定的章程等。总结来看,绩效审计的审计对象是财务资料中的收支活动,以及其他资料中的经济管理活动。
2.4 审计方法差异
在绩效审计工作中,由于审计内容广泛,因此审计方法多,应该根据审计目标、对象、特点,采用合适的审计方法。此外,实际审计中,可能出现多种审计方法相结合的情况,例如调查法和分析法结合。在财务审计工作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审计模式和方法,以证据收集为例,工作流程是收集、整理、分析,采用的方法有顺查法、详查法、复核法、审阅法等。
2.5 审计程序差异
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的程序类似,均包括前期准备、审计实施、形成报告三个环节;两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具体运行阶段上。其中,后续审计是财务审计的重点,未来经济活动的发展和改进是绩效审计的重点。
2.6 人员素质差异
对于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是:①扎实掌握财会专业知识,了解经济、统计、工程计量、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②熟悉我国政府部门的工作特点,针对工作业绩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建议;③具有前瞻性的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系统分析绩效问题。对于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是:①熟练掌握审计知识和财会知识;②了解我国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③具有一定审计技术和工作经验;④思维缜密、作风严谨。相比之下,可见绩效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于财务审计人员。
3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结合方法
3.1 加强组织建设
将绩效审计纳入审计工作范畴,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加强组织建设,重点是人员构成、分工协作、结果整合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制定一套科学的审计结果评价机制,能对绩效审计结果、财务审计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到两者的审计结果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组织建设时要合理制定评分细则,对各个子项目的权重合理分配,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3.2 落实分工协作
考虑到绩效审计的范围广,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分工协作,发挥出两者的优势。依据“预算资金配置绩效”的理念,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要将审计人员分为财务、绩效两个审计小组,打通信息交换渠道,将线上交流、线下会议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
3.3 创新审计手段
信息不对称,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财务审计期间,要防止经济活动信息不对称;绩效审计期间,要防止审计单位作弊。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创新审计手段和方法,及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建立单位职工申诉平台,方便信息沟通交流;对审计范围严格保密,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采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工作的自动化、规范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3.4 推动单位整改
不论是财务审计,还是绩效审计,其最终目的都是推动被审计单位健康长远发展。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应该推动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将重点放在固定资产使用、运营成本控制上。以事业单位为例,可在工作之余向社会租赁办公室,用于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如此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另外,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应该考虑专用性水平,必要时对社会资源进行租赁或整合。
4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发展要求
4.1 绩效审计的发展要求
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第一要分解审计目标,确保审计项目执行的指导性。具体操作上,是将总目标划分为多个子目标,再将子目标划分为多个小目标,以此提高审计执行力,分阶段完成各项目标。第二要评估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信息获取不充分、审计流程不规范、因舞弊或差错导致审计人员提供的结果和结论不准确。对此,审计人员应该分析审计项目的规模、复杂性、时间限制,准确获得数据信息。第三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主要来源于法律法规、行业标准、预算、专家意见等。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保证客观性、权威性、公认性。第四要界定审计范围,主要依据单位资质、工作深度、覆盖时间范围,还要考虑审计结果的构成,是否需要扩大范围才能做出推断等。第五要提出恰当的审计建议,主要包括:①不足之处和改进原因;②审计程序的优化;③明确提出哪个部门改进;④被审计单位采纳意见的可能性等。
4.2 财务审计的发展要求
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完善硬件建设,减少人力、物力成本。要求审计单位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从人工手动审计,转变为智能化审计,提升整个审计行业的水平。其次要提升审计人员的核心素质,结合工作需求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既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又要不断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审计人才的等级层次。最后要加强审计监督,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把握审计工作重心,在专业审计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在利益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共享机制,提高审计体系的科学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主要类型,文中从审计目标、审计职能、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程序、人员素质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两者的差异。新形势下,要想实现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的有机结合,应该加强组织建设,落实分工协作,创新审计手段,推动单位整改。新形势下,绩效审计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分解审计目标、评估审计风险、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界定审计范围、提出恰当的审计建议;财务审计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完善硬件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的核心素质、加强审计监督,推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