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正文

融媒体背景下朗读艺术的创新探索

作者:张敏来源:《视听》日期:2020-02-05人气:2202

朗读,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古往今来,朗读都被国人所重视推崇。朗读对文字语言的呈现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相伴于朗读延伸出了各种各样朗读节目,从公众号《为你读诗》到《读首诗再睡觉》,从浙江之声《星空朗读》到融媒体出版平台出版的《全民经典朗读范本》,还有像“周腔扬调”、“孙博士朗诵课堂”这样收听率很高的个人公众号。笔者作为高校教师,教授播音创作基础课程,对朗读艺术有很深的兴趣,也对置身在融媒体环境下的朗读艺术形式有一定的思考的探索。

一、朗读的作用

北宋有位儒生非常喜欢写诗,某天,他拿着几首近作前去请教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见面后,他并没有先呈上诗稿,而是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读毕问道:我的诗写得怎么样?能得几分?苏轼点头回答:“十分。”儒生见得到苏轼的赞许,心花怒放,正想谦逊几句时,却听苏轼又说道:“三分诗,七分读耳。”文字作品经过朗读者优秀的二度创作可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朗读对于我们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撞击心灵,引起共情

我们朗读的文字稿件一般都是名家经典,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生活画面,汇集了古今中外不同阶层的人物典型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使静态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有声的具体情景,能够激发朗读者和受众的内在情感共鸣,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例如木心的作品《从前慢》在朗读者娓娓道来中,“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种平静温和踏实的情感直击人心,把作者的情感传递到受众心里,引起共情,从而感受作者文字底下深深的人生哲理与感悟。

(二)艺术审美,陶冶性情

朗读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打开书本用眼睛读与亲自放声朗读获得的审美体验不一样,这种转换的过程是美好的。朗读会提高朗读者的审美能力,徜徉在经典美文中,感受到关切与温暖。App“全民K歌”中也增加了配乐朗读的功能,众多喜爱朗读的用户选择在此应用程序上发表自己的作品与好友或者陌生人一起分享并且互相评价。不知不觉中起到了审美与陶冶性情的作用。

(三)寓教于乐,成风化人

打开手机微信搜索朗读,系统会自动推送各式各样的关于朗读的公众号,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不单单是欣赏美文朗读,而是向教育功能延伸。例如公众号“播音僧”,每天都会推送易错字辨别,朗读小技巧等,不定时会推送付费朗读课程供广大朗读爱好者线上学习互动。“孙博士的朗诵课堂”同样具有此项功能。“周腔扬调”更是将这种学习由线下至线上再回归到线下。朗读是一个人心声的吐露,信念的宣示,情感的表达,美好的召唤。沐浴在经典文学作品中,通过动态的可听的精神力量,给焦虑的现代人一种安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朗读,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教育意义。

二、融媒体背景下的朗读现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为我们带来了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这样的背景下,既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又有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朗读节目不再仅仅局限于广播电视,而是像更加多元,更加广泛的方向发展。融媒体给朗读节目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一)基于用户的朗读公众号

移动手机客户端为线上朗读开了一扇大门,基于用户体验的公众号层出不穷。较早的“为你读诗”自2013年开办至今已有6年时间,是一个以诗歌为起点和纽带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和诗意生活品牌。致力于推动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进入大众日常生活场景,将文学、音乐、美术、哲学、美学、戏剧、心理学等文化内容,开发为多样态的内容、产品与服务。  

由朗诵艺术家曹灿、殷之光、陈铎、方明、虹云、瞿弦和、濮存昕共同创办,并与50余位朗诵、表演、主持、播音、文化界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共同发起的中国朗诵艺术互联网传播平台——"朗诵会",为朗诵爱好者和社会大众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准的朗诵经典作品。定格朗诵经典、挖掘朗诵新星,为朗诵艺术的代际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有“读首诗再睡觉”、“侧耳SH”、“为你写诗”等,都很好的利用手机客户端,从用户角度出发,为更为广泛的用户带去兼有“知识、审美和情感”的诗意生活,实现内容与资源的共融。

(二)线上资源融合

融媒体给朗读爱好者提供了一块展示自己的平台,央视新闻在2019年9月推出了“嗨!要不要和总台主播一起读课本?”,识别微信小程序卡片就能在线上和央视主持人一起读课本。“播音僧”推出“爱祖国就要大声说出来”语音征集活动,通过线上互动收集,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生日祝福。同时,很多媒体机构推出了线上的朗读比赛,更好的为用户服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公众号推出“声入我心”的线上美文朗读比赛,广泛征集朗读爱好者的朗读的音频进行线上互动投票,广受用户喜爱。由教育部、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组织举办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在2019年9月底完成了线上的比赛,是一次很好的线上朗读互动典范。线上互动沟通有助于整合用户资源,了解用户的喜好,有效收集反馈,满足用户的朗读需求。

(三)线下活动延伸

融媒体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很多线上朗读节目都做了线下的活动。例如浙江之声的原创节目《星空朗读》不仅做线上节目,线下也组织了多场不同主题的朗读活动,将朗读带到每一个爱好者身边,拉近朗读者、作品、受众、之间的关系。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新闻主播创办的“侧耳SH”,举办了小型诗会:《我是秋天最后的花朵——2017侧耳诗会》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11位新闻主播与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用一场诗歌和音乐的完美交响,留住了一个别样的秋天。还有很多以朗读沙龙、朗读课堂、朗读社团等的形式进行线上线下的融合。

(四)资源整合,利益共融

线上线下的朗读活动都是显现在表面的成果,还有很多附加的产业也在悄悄兴起。融媒体打通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媒体环境下任何环节都不再是以“点”的方式存在,而是发散性存在,由朗读可以带动例如文化、广播、有声书、文创、出版等方方面面,实现一定的收益。大多朗读公众号在拥有了一定用户后都会开发线上购物,包括出版物,周边文创等。例如“为你写诗”中,有定制版日历,每天一首小诗陪着你;“为你读诗”还推出定制钢笔套盒等与朗读相关的物品。《全民经典朗读范本》是学习出版社投身融媒体出版的一次探索,朗读可以通过有声语言创作,较传统出版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经典,帮助受众更好的体会文字内容。它的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请国内著名的朗读艺术家进行朗读,每一篇文章都会附上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即可听音频或者制作精美的视频。2017年《范本》首印6万册全部卖完,在媒体融合下实现了审美与效益的融合。

三、朗读的创新发展之路

融媒体给了朗读艺术、朗读节目、朗读活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朗读不再囿于自我欣赏或者小范围交流,而是有了庞大的受众群体和多条传播途径。无论是家喻户晓的《朗读者》《见字如面》,还是广播电台自媒体中不胜枚举朗读节目,再到大大小小的朗读周边文化,都是可以深入探索的崭新世界。笔者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朗读的创新发展之路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

(一)回归声音

无论什么形式的朗读,声音是吸引受众的首要因素。朗读的语言美来自有声语言的美感,声音直接关联着人,心灵与声音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好的声音让人享受,胜过于单调直白的念字出声。现在,很多线上的朗读节目并没有起到审美教育功能,只是单纯的念文章,并没有读出文学作中的情感,归根到底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好声音”。什么是好听的声音呢?好听的声音要具备规范的语言,良好的语音面貌,有停有连、强弱得当,充满感情和韵律还有对稿件深入的理解。这些对于广大朗读爱好者来说可能显得陌生,但这些要求并不是可望不可即的。现在,很多城市的图书馆或朗诵团会定期举办朗读课堂,教授朗读技巧。网络平台也会有关于声音训练的课程,朗读爱好者可以主动学习,美化自己的声音,展示更好的作品。

(二)内容为王

融媒体使传播渠道变得更为快捷,但是受众的核心需求依旧是内容,“内容为王”要求朗读要把作品内容放在首位。朗读大热的情境下,不乏一些人跟风、“凑热闹”,这就会出现稂莠不齐的情况,导致很多作品内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的情感也过于浅浮消极,不利于朗读的发展。朗读属于精神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引导功能。而经典的作品富含审美、哲理,能够给人美的享受和教育,优秀的内容具备高尚的思想内涵、健康的人生态度、优美的文字语言、精湛的演播技巧。在这样的内容的引导下,朗读才会更加有魅力。

(三)朗读+

朗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朗读,也不仅仅是线上线下的朗读节目、朗读活动。当下的朗读现状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也显示出日益趋同的情况。国家台、地市台纷纷做起了朗读节目,各种读信节目层出不穷,但形势与内容却大同小异,只有模仿,不见创新。如何在互相模仿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道路,我们可以试着拓宽朗读的外延。比如,朗读与文创相结合,针对用户做定制版产品,可添加二维码扫描进行朗读的收听收看;同时,也可以利用好手机直播软件,抖音、一直播、荔枝FM、蜻蜓FM等进行线上朗读直播,扩大影响范围,邀请受众参与进来一起朗读;“有声读物”也给朗读提供一条新途径,朗读爱好者可以做线上的有声书朗读;还可以与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师学生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项目,利用高校的师资与基础设施的力量,加上媒体或民间团体的资源在朗读方面开发新的道路。山西工商学院传媒学院师生与山西太原工人俱乐部一起举办了《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朗读快闪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并得到一致好评。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朗读艺术凭借着开放的环境和新的机遇,实现了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读中华经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众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朗读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而言不可或缺,在融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下,朗读艺术的创新探索之路还需继续研究下去。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