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正文

数字媒体环境下“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现状分析

作者:李强来源:《视听》日期:2020-01-13人气:1184

壮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对于该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其有助于民族社会发展。本次研究选择对“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创新进行分析,更是希望能够结合数字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传播特点,就“布洛陀”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播给出具体的创新建议,目的是让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一、“布洛陀”文化理念及价值概述

(一)基础理念

“布洛陀”是壮族人文始祖,有很多关于他的神话在壮族流传,传说中“布洛陀”是创世神,创造了天地与人类,维护者人间伦理秩序,由此可见“布洛陀”在壮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壮族人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布洛陀”的敬仰之情,更祈求神明能够保佑他们拥有幸福生活。“布洛陀”文化体系在2002年开始形成,很多专家学者前往敢壮山进行“布洛陀”文化研究,并且就该文化价值、内涵、意义等达成一定共识。“布洛陀”文化引导着壮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互、在社会中积极生活,让民族得以代代传承、延续、壮大。

(二)文化价值

“布洛陀”文化让壮族发展根源空白问题得以填补,其渗透到了壮族人民生活劳动中的各个方面,代表了壮族人民劳动智慧结晶,更让人们对壮族的悠久历史有着深刻了解。“布洛陀”文化主要表现在劳作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首先就劳作文化而言,壮族在劳动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方式,不论是农耕、服饰、锦绣等,都体现了壮族劳作文化的丰富性;壮族是最早进行栽培水稻的民族之一,这在“布洛陀”文化中有所体现,其更是指导壮族人利用石头打磨成劳动工具、利用牛来耕地、掌握水稻种植气候规律等,所以“布洛陀”文化实际上就是壮族世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更代表了壮族人面对生活的勇敢奋斗与勤劳自立。其次就精神文化而言,壮族民间故事最具代表性,这些故事对“布洛陀”开天辟地、造人造物的传说进行体现,以此来表达壮族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充满了一定的玄幻色彩,让壮族的历史更为灿烂精彩。

二、“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现状分析

(一)“布洛陀”文化主要传播方式

壮族有着丰富语言但是没有文字,所以对于“布洛陀”文化传播而言具有一定难度,目前主要的传播方式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口口相传。在壮族有很多关于“布洛陀”的传说,这些传说经过壮族人代代口口相传保留至今,使得很多“布洛陀”文化得以保留。不过这种传播方式往往效果不佳,一些传播更是会出现误差,导致传说内容发生变化。

第二,宗教传播。在壮族比较流行的宗教是麽教,壮族人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就会去找麽教帮助,而麽教作法时请出的神灵就是“布洛陀”,以此来为壮族人消灾解难,时至今日仍旧有很多壮族人将麽教视作唯一信仰。

第三,活动传播。“布洛陀”文化体现最直观的是在壮族的节日之中,例如农历二月二十九是“布洛陀”的诞辰,此时壮族人会前往敢壮山进行祭拜,该活动十分隆重,让“布洛陀”文化传承和发展有了基础环境。

(二)“布洛陀”文化的媒体报道现状

在2002年敢壮山遗址认定期间,主要的报道以当地报纸媒体为主,当时我国网络技术比较落后,所以其传播范围较为有限,但是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重要媒体仍旧对“布洛陀”文化相关新闻进行报道,这使得当地政府认识到了“布洛陀”文化的价值。之后壮族地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创建了文化旅游节,这使得“布洛陀”文化首次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学习。如今经过十几年的宣传和发展,围绕“布洛陀”文化构建的活动数量较多,而媒体对“布洛陀”文化的报道也渐渐归于常态化,看似“布洛陀”文化宣传已经步入了发展瓶颈。

2010年新华网对“布洛陀”文化旅游节进行专题报道,对“布洛陀”文化的背景知识等进行深入报道,利用网络实时性、声画结合的方式,让“布洛陀”文化以具体的形态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使得“布洛陀”文化传播进入网络时代。就整体对“布洛陀”文化的传播而言,很多报道重点多在于具体的活动之上,但是对“布洛陀”文化本身的挖掘不够深入,导致“布洛陀”文化内涵未能被人们所知晓和接受。

三、数字媒体环境下“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影响力较为有限

在“布洛陀”文化传播中大众媒体是主要传播主体,其报道效果直接影响着最终的传播质量。近年来“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这使得很多媒体都受邀前去报道,不过媒体仍旧以广西地区的为主,实际的传播影响力较为有限,而且媒体类型较为单一,网络媒体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对于“布洛陀”文化的报道热情不足,这实际上是新闻从业者本身认知问题,对于“布洛陀”文化的价值未能正确认识,所以对此类素材的关注度不高,在报道中也是敷衍了事,甚至存在多篇报道雷同的情况,这些种种不专业、不道德的报道行为,自然不能够让“布洛陀”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播。

(二)传播内容较为单一

当前对于在“布洛陀”文化的新闻报道信息数量不足、内容较为单一,虽然一些报道试图尝试对“布洛陀”文化进行展现,但是受制于版面限制和创意问题,对于“布洛陀”文化的传播内容未能进行创新,每年的报道都较为相似、内容单一,久而久之其产生的传播效果必然不足。在媒体报道中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不足,很多报道内容都流于形式,对于“布洛陀”文化体系的介绍较为有限,未能深入到劳动、服饰、居住等文化之中,这使得“布洛陀”文化影响力未能体现。对于新闻报道而言,策划与创意决定了最终的报道质量,但是很多媒体在对“布洛陀”文化的报道中缺乏专题报道、稿件质量不高、未能结合受众需求撰写报道,这样的新闻必然难以让大众所关注。

(三)传播中缺乏对数字媒体的运用

近年来对“布洛陀”文化旅游节报道的网络媒体数量有所增加,网络媒体具有新闻采编高效率的优势,能够利用图文、视频、多平台进行内容报道,受众面更为广泛。广西新闻网、新华网的网络报道使得“布洛陀”文化影响力有了一定提升,数字媒体的新闻从采编到发布最快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而且内容可以变得更为丰富,这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的优势十分明显。不过虽然数字媒体的传播已经有所开展,但是整体的效果仍旧较为有限,未能从多方面、深入系统的对“布洛陀”文化进行介绍,在宣传中缺乏与受众的双向交流,这使得受众对于“布洛陀”文化传播的感知不佳。

四、数字媒体环境下“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创新策略

(一)培养“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全新报道机制

“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文化中的精髓,需要将其作为统一整体进行发展,让全社会对其产生关注,这样才能够使得文化得以持续发展。尤其是大众传播机制的建立,能够让“布洛陀”文化得以重复的传播,以此来对大众的文化价值观念产生深度影响。要培养“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全新报道机制,这种报道机制要稳定、持续进行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对于数字媒体而言,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对“布洛陀”文化内容进行整合分析,找到文化传播方式、设定预期效果;要赋予“布洛陀”文化更多内在,让大众对“布洛陀”文化产生情感思想共鸣,通过网络中图文设计、视频拍摄等来加深观众印象,使得“布洛陀”文化传播环境得以营造。

(二)媒体从业人员要提升文化观念和意识

在数字媒体时代,要利用网络渠道信息传播,使得“布洛陀”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媒体从业人员就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媒体从业人员要对“布洛陀”文化有感同身受的理解,要对文化产生认同感,建立起“布洛陀”文化理念,从壮族人生活、劳动中发掘文化内涵,进而积极推动“布洛陀”文化传播,使得文化引导效果得以展现。媒体从业人员要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在报道中要以创新意识来进行采访稿的撰写,结合受众需求进行内容报道。当地政府更要加大对媒体硬件投入力度和软件建设力度,可以从壮族群体中选择具有民族文化意识的人才进行培养,让专业的数字媒体人才来为“布洛陀”文化的传播来出谋划策。

(三)通过新媒体、自媒体渠道来持续传播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布洛陀”文化传播中可以利用的平台,所以要加大手机所起到的媒体作用,通过开发专门的软件、小程序等来吸引受众对“布洛陀”文化产生关注。微博、微信上有很多自媒体的崛起,其操作简单、传播高效、发布便利,已经成为受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在这种传播方式下“布洛陀”文化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的影响力,实现与更多受众的交流沟通,让“布洛陀”文化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

(四)通过动漫方式传播

动画技术主动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之中并将其应用到保护实践的话,无疑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有利于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理念的现代化、先进化,更好地普及和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例如2018年8月7日 湖南首部非遗动画《道喜》;2018年上映的星际小蚂蚁之英雄蔡李佛》塑造了英雄蔡李佛形象外,还会在动漫中插入西樵大饼、香云纱等其他非遗元素。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2007 年5 月17 日,美国魔神运动分析技术公司运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数据库》正式亮相。该数据库依托动态捕捉技术,采集中国非物质文化中的动作艺术,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路。2016年,邱亚萍“数字动画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和方法”2017年,张琳钦“动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的应用”等研究都阐明了数字动画传播为载体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和积极意义。

五、结论

“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应该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在数字媒体环境下,我们既要通过诸如布洛陀文化等民族文化内容与动漫形象设计理论进行融合,走差别化发展的道路,通过对“布洛陀”文化传播的研究,也可以从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主动报道等方式进行改进,来合理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推广,建立全新的“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最终让“布洛陀”文化真正成为大众了解和认可的文化理念。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