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2025”背景下衡阳市制造业崛起战略
衡阳市是中部地区传统老工业生产基地,制造业是衡阳市的支柱产业。2017年3月衡阳市正式获批纳入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衡阳市应当把握这一战略历史时机,正确把握衡阳市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衡阳市制造业的 “二次崛起”。
1 新形势下衡阳市制造业发展的优势
1.1 发展制造业面临战略机遇
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近年来,衡阳市已经走出“两案”的阴霾,整体工作重心已经集中到发展产业经济上来, 2018年两会结束以后衡阳市主要领导人多次指出“衡阳人不可再等待了,一定要奋发图强,想方设法把实体经济抓上来。”随着衡阳市入选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一系列针对制造业的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土地供应、人才培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准入、产业基金等利好政策将落地衡阳。衡阳市制造业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
1.2 制造业产业基础雄厚
衡阳市是我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制造业体系较为齐全、门类广。有大量的技术工人。同时,衡阳市输变电、有色冶炼、电子信息、钢管深加工产业在全省所占比例都超过百分之五,这些特色龙头企业将成为衡阳市制造业崛起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来衡投资的大型企业逐年增多,有富士康、比亚迪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中国五矿等18家央企。2017年衡阳市全年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176亿元,同比增长29.34%;完成投资934.8亿元,同比增长14.9%,高于全省7.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1.3 发展制造业区位优势明显
衡阳是湘南地区中心城市。地处湘江中游,有南北要冲、两广咽喉之称。凭借优厚的区位条件,衡阳市曾经是抗战后期我国大后方仅次于重庆的第二大工业城市,有“小上海”的美誉。目前,衡阳市的1189(一座机场,一条黄金水道,八条高速公路,九条铁路)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然成型。衡阳市作为中国中南部重要的物流、客流集散基地,发展制造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有明显优势,制造业整体产业集聚更快,提升产品配套率更便利,辐射能力强。同时,衡阳市易得“两广之先”,制造业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中能够抢占先机。
1.4 制造业产业创新有潜力
创新能力是衡阳市新形势下制造业动力转变的主攻方向。截至18年初,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家。同时,衡阳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校数量、教师数量、在校学生数量分别在湖南省排第4、3、4名,每年都为全国制造业输送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创新精英。衡阳技师学院是湖南省重要技术工人培训基地。衡阳企业界非常注重创新发展。目前,衡阳市拥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数量均位居湖南省第4。省企业技术中心23家,数量位居湖南省第2。衡阳市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位稳居湖南省第一方阵。
2 新形势下衡阳市制造业发展的劣势
2.1 产业结构偏老化
衡阳市制造业整体产业结构偏传统,有色金属、钢铁、陶瓷、水泥等资源型产业占比一直较大。近几年,受我国经济增速总体趋缓、资源密集型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衡阳制造业的发展驱动力不足的现象凸显。资源密集型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拉动明显降低。随着耒阳、常宁两个县级市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依靠资源密集型产业拉动衡阳制造业发展难以为继。近期衡阳市大力引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医疗器械、机器人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但是在一定时期内衡阳市产业结构偏老的现状难以彻底扭转。
2.2 国企改制进程较缓
衡阳市市办企业原本有着雄厚的基础。衡阳市国企改制工作整体偏缓。衡阳2003年全面启动国企改制,时间节点相对较晚。在改制的过程中,衡阳老国企产品设计、企业管理、技术核心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不少图纸、技术资料出现流失、断层现象。衡阳市国企改制中出现的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迟滞了衡阳市制造业整体技术的更新换代。同事,衡阳市国企通过转型改制做强做大的案例也并不多。
2.3 制造业企业规模偏小
衡阳市制造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2016年衡阳市企业户均资产为15944万元低于湖南省平均值17238万元,主营收入也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衡阳中小企业在争取国家项目、获取民间融资、打响本土品牌均面临诸多障碍。衡阳制造业企业资本实力较弱,符合银行偏好的抵押物或质押物不足,使得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偏低,衡阳市中小取得银行贷款困难较大,这也是导致衡阳市存贷比不高的重要因素。由于规模小,实力较弱,社会影响力较低,缺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优势,造成员工素质较低,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
3 衡阳制造业崛起战略选择
3.1 创新发展驱动衡阳制造业崛起
要实现衡阳制造业崛起首先要解决动力问题,只有创新能够驱动衡阳市制造业发展的引擎。衡阳市制造业企业应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开发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完善衡阳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衡阳市制造业中试基地,完善衡阳市制造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运营联盟。通过平台建设降低衡阳企业创新成本、风险,提高科技转化率。加快北航产学研中心、火凤凰科创网、衡山科学城院士工作站等平台的搭建与完善。政府要引导积极参与制造业行业标准制定。充分利用好金杯电缆参与国家电缆行业标准制定以及金则利参与电磁不锈钢国家行业标准起草的有利条件。
3.2 “两化”融合促进衡阳制造业崛起
要充分利用好衡阳市成为全国32个宽带骨干网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契机,加强衡阳市园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衡阳市几大主要工业园区的互联网接入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进一步推进衡阳中小企业的专线提速降费,降低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的成本。同时支持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加快发展一批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提高制造过程智能化水平。引导园区加快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提高人机智能互交等智能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加快发展一批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通过信息化生产提高企业效率,通过信息化管理降低企业成本,通过智能化产品提升竞争力,通过网络化研发挖掘企业潜力。
3.3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衡阳制造业崛起
一方面大力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机器人、精密模具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与同祺医药、比亚迪等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的洽谈与合作进程。形成以原材料精深加工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高端化衡阳新产业格局。同时要积极引导衡阳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通过深、精加工 核心技术攻关技术、工艺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来提高衡阳市电力装备制造、盐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无缝钢管制造等产业的附加值。
3.4 制造“+”服务业支撑衡阳制造业崛起
通过发展与衡阳制造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提升衡阳的产业集聚能力、吸引能力。通过推进衡阳生产性服务业为衡阳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融资提供保障服务。通过引导衡阳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增加制造业企业在服务环节的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精准营销。推动衡阳市制造业企业充分挖掘个性化设计、交付、安装、维护和配套服务等服务环节的价值。
3.5 营商环境保障衡阳制造业崛起
一方面要精简行政审批流程,程序上力求减少来衡投资发展企业的审批环节,明确事项审批依据,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既定联合审批工作,提高衡阳市整体行政效率,降低来衡投资企业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要提高党员干部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提高各部门办事效率和主动性。党员干部要荡真诚同制造业企业接触交往、靠前服务,重塑雁城政治生态。衡阳党员干部用心呵护衡阳制造业企业的成长,同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杜绝一切权钱交易的行为。
4 结语
工业兴则衡阳兴,工业强则衡阳强。制造业是衡阳市发展的根基,全省第二大城市的辉煌源于衡阳市制造业市办企业的蓬勃发展。制造业在国企改制期的衰落业淡去了湖南省第二大城市的光环。 衡阳制造业的崛起要靠创新的驱动、“两化”融合的促进、结构的优化、服务业的支撑以及营商环境的保障。需要全雁城人民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将会是衡阳制造业崛起征程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