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5G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
如果说4G改变人类生活,那么5G将改变的是整个人类社会。5G通信技术将信息传播速度、时延及超链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加速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发展。毋庸置疑,新闻媒介生态也将面临着巨大变革。2019年央视春晚5G+4K超高清视频直播的试水,探索了5G新技术的实用场景,刷新了受众对视频传播的接受形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盛宴,充分凸显了5G的商用价值。然而,任何一项新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5G也不例外。新通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革新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方式,重置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和行为偏好[1];另一方面也对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的娱乐化倾向、信息茧房、虚假新闻以及技术短板等情况频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媒体行业的升级发展。因此,新闻媒介平台要不断加大技术、人才的投入,全面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和监管力度,为5G技术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顺利转型保驾护航。
一、5G通信技术及其对传媒生态的影响
5G技术出现之前,移动通信基本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5G技术的出现则使得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方位连接成为可能。5G通信技术将对传媒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在不久的将来能支撑基础性建设。
1.5G通信技术的概述
5G通信技术,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目前最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5G移动互联网技术是4G技术的增强版,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次巨大突破与变革。5G有着远高于之前的蜂窝网络高速率,最高可达10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能为4K高清画面实时传输、VR/AR直播传输等大数据传输提供技术保障,而其带宽的突破也掀起了“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浪潮;5G有着超低时延的终端反馈,把传统4G网络下的低时延升级为近乎零时延,5G状态下点击链接、打开应用都将实现极速的内容呈现,大大缩短等待时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5G有着区别于前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网络架构开放性,其电路交互、IP开放互联,为技术应用带来无限可能,手机、电视、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设备、智能家庭设备、公共智能设备将得以实现大规模连接。
在2018年12月1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明确提出要将“加快5G商用步伐”作为2019年的重点工作。在2019年5G商用元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巨头均加快了5G技术相关基站建设与终端升级,华为、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也联合各相关行业开展物联网、AI、VR/AR等5G技术应用场景投入测试与使用,5G技术相关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2.5G通信技术对传媒生态的影响
5G技术的盛行将使得网络手机用户进一步扩容。在手机网民规模占比达到98.3%的现实条件下,传统媒体用户将进一步萎缩,更多的用户倾向于通过移动互联网浏览信息和社交。由此可见,移动端成为更受网民青睐的平台渠道。5G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生产和传播形式的变革,还重新建构了网民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
5G环境下,信息更迭的时间被无限压缩,高清、VR等新型的传播形式将成为常态,用户使用媒介的行为特征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一是用户在移动终端的停留上时间会更长。技术变革带来更加极致的上网体验和网络服务,这种便捷性将人类生活与移动终端无限捆绑,人类能最大限度地享受5G技术带来的便利。二是网民对碎片和直观的信息浏览和文字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视频新闻和信息比重大幅增长,大篇幅的文字阅读将更加边缘化,同时人类的思维深度和想象力将被削弱。三是媒体用户的社交属性会进一步加深。社交是互联网技术了解用户的窗口,通过社交,互联网技术能掌握用户的个人画像,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网络内容生产者对用户的了解决定着新闻媒体行业生产传播朝哪个方向发展,基于5G技术的流量竞争将更加趋于白热化,这场“流量的竞争”将重塑传媒行业的形态、业态和生态。
二、5G技术引领新闻传播领域全新发展
5G技术的问世是新闻行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的契机。在新的时代机遇下,作为智能世界基石的5G技术与4K、AI、VR、AR等高新技术的联动融合,将为新闻内容的生产、分发、呈现等带来新的变化和体验,引领新闻传播行业的涅槃发展。
1.5G+短视频,全面革新新闻传播的形式
4G技术背景下,新闻逐步从图文形式走向视频化,长新闻栏目逐渐向短视频新闻演变。在5G技术的推动下,“短视频+新闻”无疑成为未来新闻传播的主流形式,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新的思路。短视频新闻具有便捷、直观等优势,播放时长一般都控制在五分钟之内,最短可压缩至十几秒钟,非常适合当前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的阅读场景。短视频新闻让用户在信息海洋中准确、快速地捕捉所需的信息,非常便捷。尤其是在5G技术的加持下,观看短视频不再受网速所限制,电脑、手机、移动电子设备在网络信号覆盖的场所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阅览短视频新闻。
当前,新浪新闻、梨视频、澎湃新闻等新闻APP上短视频资讯的巨大点击量,从侧面展示了短视频新闻巨大的消费市场。当下,诸多主流媒体开始纷纷布局短视频新闻的制作和传播,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等相继推出短视频APP,同时也入驻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致力于短视频新闻的传播。随着5G技术的普及,短视频不再受到网络传输限制,将成为新闻领域更为主流的传播形式。
2.5G+4K,带来极致高清新闻体验
4K成像多年来一直未曾突破制作和传输的技术瓶颈,直到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了国内首个上星超高清电视频道——CCTV4K频道,才最终实现了技术的突破。如今,5G时代来临,4K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首次测试应用5G网络进行4K高清传输;3月,5G+4K电视直播报道首次实现;4月,北京电影节实现5G+4K单路信号新媒体直播;6月,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新媒体直播实现5G+4K多路信号集成制作,开幕式金爵盛典进行了全程4K超高清直播,并实现了5G环境下的信号回传。
5G时代4K成像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运用得到大幅提升。一方面,基于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4K的超清成像技术能呈现的高仿真度超清画面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新闻事实与真相;另一方面,5G传输技术从技术层面解决了4K成像制作与传输的问题,带来的各类应用场景也让新闻的采集、制作与传输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降低了信息时延,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因此,5G时代的4K新闻将重新定义现场直播新闻的“真实性”。
3.5G+VR/AR,全面升级新闻在场体验
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的三维空间虚拟环境,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模拟。AR技术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关于真实物体的非几何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场景中。4G时代,VR/A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经历了多次尝试,但是由于制作、传输、显示、传感等技术的不成熟以及受到网络带宽、数据计算量等限制,用户视觉体验效果仍旧欠佳。随着5G技术的出现,VR/AR信息的传输和所需的数据计算、宽带等问题将迎刃而解。VR/AR新闻的应用场景将逐渐普及,也将成为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接收方式。VR和AR技术的发展,把受众“带到”超真实的新闻现场,受众可进行360度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全方位感知新闻事件的发生场景。这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理念,也是新闻传播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5G时代,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给予新闻受众沉浸式的新闻体验,增强了受众对新闻事件更为客观和直观的观看感受,让他们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的真相。未来,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完善,VR和AR新闻必将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流产品。
4.5G+AI,全面提升新闻的生产传播效率
AI即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应用科学技术。AI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并非新鲜事。在信息采集方面,2013年,无人机拍摄开始出现,开启了记者对无法亲临的自然灾害、实地战场等现场进行新闻采集的新路径。腾讯开发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新华社机器人记者“快笔小新”的出现[2],都极大地降低了新闻采集与编辑记者的工作量,有力提升了新闻编辑效率,进一步拓宽了新闻的内容与视角。在新闻的传输与发布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大大缩减了新闻传输的速度,并形成了数据新闻的个性化推荐,全面提升了用户的新闻阅读体验。
5G技术的到来和逐步普及,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应用,都将让新闻传播在4G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和升级,释放更大的能量。5G技术的助力,将使得人工智能新闻编辑更为高效和灵活,让更多AI场景得到完美落地。同时,5G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实现更为全面的个人用户数据追踪,用户内容的推荐也将朝着更为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5G时代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的挑战
正确认识和利用5G技术是传媒领域新的时代课题。5G技术为新闻传播带来了便捷、高速、低时延的特点以及更低的成本,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信息茧房、舆情失控、监管困难等问题,只有从技术人才、内容质量、平台监管等多个层面同时发力,才能实现新闻传播行业的突围。
1.培养新兴技术人才和团队,攻克技术短板
任何新技术的落地都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虽然目前在5G的理论研究层面让我们已经能够预见到其能为新闻媒体带来诸多发展的机遇,但是真正技术的全面落地仍任重道远[3]。众所周知,人才是技术升级和应用的关键因素。传统新闻媒体由于对短视频等网络新媒体的涉足相对较少,新技术人才比较短缺。而5G技术的发展又常常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相伴,因此需要更为专业和全能的技术团队和人才。但是从目前来看,新闻领域的技术人才储备是远远滞后于技术发展的,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新闻传播行业的升级发展。
新闻传媒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智能媒体时代对新闻传媒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媒体要加大高科技通用型人才的引进,广罗移动新媒体、视频制作、计算机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抢占人才的制高点。同时,新闻媒体要不断加强与相关专业领域公司、学校的合作,鼓励员工学习和成长,开展在职员工新技术技能的培训和进修,着力于培养5G通信时代新闻传播所需的人才和技术团队,攻克技术短板,为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提高新闻的品质和服务,避免新闻价值的弱化
对事实真相的追寻,是新闻行业立足的根基。当前,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媒介平台的准入门槛逐渐降低,各种高新技术也为网络受众和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新闻制作和传播的便利条件,随时随地捕捉新闻和阅读新闻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社会的常态。在此背景下,新闻的传播呈现去新闻化、去专业化的趋势,真正具有高质量、高思辨价值的新闻逐渐淹没在琐碎化的信息海洋中。随着5G技术的全面普及,媒介技术将进一步更新,传媒领域必然走向全民创作的新时代。如何固守新闻媒体的权威地位,避免新闻价值的消解和弱化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一大挑战。
面对5G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要不断提升专业新闻的品质和服务,坚守对事实真相的高度还原和新闻制作的高品质追求。首先,新闻媒体要不忘初心,坚决抵制虚假新闻的制作和传播,要深入到新闻现场完整记录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避免就地取材未经任何调查的网页信息。其次,新闻媒体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审核部门,在新闻发布之前加大信息的审核力度,严把新闻质量关,从源头上保证新闻的质量。再次,媒体部门要更加专注新闻报道的前期策划,坚守媒介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客观深度地剖析新闻事件,发挥新闻的监督批评作用。
3.构建网络社会中的公共领域,突破信息茧房
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新闻媒体已经具备为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智能推荐的能力。但是若仅限于此,大数据跟踪技术的不成熟和不完善将会造成用户思维和视野的窄化,进入信息茧房的状态。而5G时代的来临,数据的跟踪和匹配将会更加精准,会进一步突出个人信息接收的圈层化问题,引起群体的对立和极化。对此,网络社会中的公共领域建设势在必行。首先,新闻媒体要完善算法推荐技术,克服新闻推送信息的同类型化,保证多元化信息内容的供应。桑斯坦提出,网络世界的“人行道”模式,就是要在保证用户个性需求的前提下,让新闻媒体扮演“公共论坛”的角色,提供广阔的信息碰撞和交流的开放空间。今日头条和新浪微博就尝试为用户提供热搜推送,让每个用户在专注于自我领域的同时,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避免走入个人化的信息茧房。其次,新闻媒体要强化信息推送的人工干预,由人工进行内容的核查和信息的分类,力求平衡传统新闻价值观与算法推送,以降低算法专制的风险[4]。
4.制定相关的行业法律规范,完善内容监管
5G技术支持下,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将迈入新的台阶,新闻传播的速率将大幅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网络舆情失控的危机。信息发布平台的事前审查将失去时间窗口,监管部门的事后追审似乎更难操作[5]。新闻媒体的发展无疑面临巨大挑战,亟需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必要的行政干预及管理。国家网络管理的相关部门要与时俱进,及时制定和不断完善网络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强化事前内容审查、事中实时监控、事后追审等相关责任,并充分落实在法律文书中。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失范行为的惩罚力度,严厉打击网络环境中的网络诈骗和网络暴力等行为。相关部门还要充分借助5G、大数据、区域链等新兴技术,积极研发和完善网络空间的舆情监控技术,从技术层面加强新闻信息生产、传播、分发的全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