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平稳增长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汽配市场创新发展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汽车产业作为广西的第一大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发展经济、稳定就业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广西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均衡,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匮乏、高端人才缺乏、盈利水平偏低等问题,进一步制约了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对广西汽车产业存在问题的剖析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本文认为应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双手"协同作用,通过推动消费平稳增长、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引导创新发展、加大人才支撑产业发展力度、加快汽配产业发展、发展汽车后市场,推动广西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广西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广西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均衡,产销绝对量在全国占有一定优势,与此同时,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匮乏、盈利水平偏低等问题,进一步制约了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汽车销量严重下滑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广西整个汽车市场同比2017年出现大幅下滑,并逐步扩大降幅。2018年,广西汽车工业产值2434.94亿元,同比下降7.41%,产销量分别为215.05万辆和225.1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2.78%和7.84%,产销量下降幅度分别高于全国8.6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①。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下:一是2018年以来,MPV、交叉型乘用车等产品市场呈萎缩态势。而目前广西汽车整车产品结构中MPV和交叉型乘用车产品比重较大(MPV占广西整车产量32.79%,全国仅为6%;交叉型乘用车占广西整车产量13.0%,全国仅为1.53%),因此这些产品在全国市场整体下滑时,对广西汽车产销冲击较大。二是汽车购置成本,使用成本提高。2018年国家取消了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其购置税的税率由2017年的7.5%恢复到10%,而广西生产汽车60%以上为1.6升以下排量,受政策影响较大,销售下滑明显。汽油费、停车费上涨幅度大,汽车使用成本较快速发展的高铁、动车、公交车、地铁高,也影响了人们购买汽车的欲望。三是居民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不稳定。受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影响,汽车市场需求被严重挤出,而广西汽车以中低端档次汽车为主,市场集中在三线以下城市。股市连续多年低迷,股民对市场的预期悲观也制约类似汽车等的大件消费欲望。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
广西新能源汽车发展滞后,2016年广西新增新能源汽车0.39万辆,仅为全国新增总量的0.76%,保有量为0.62万辆,仅为全国的0.69%。2017年广西新增新能源汽车0.76万辆,仅为全国新增总量的1.19%,保有量为1.4万辆,仅为全国的0.91%。2018年广西新增新能源汽车2.42万辆,仅为全国新增总量的2.26%,保有量为3.82万辆,仅为全国的1.46%。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如下:一是充电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数量少、充电时间长、网络规划不合理、建设难度大、运营管理不健全、商业盈利性不足等。二是成本偏高。同一级别新能源汽车仍偏贵40%,且金融保险、二手车流通、残值评定体系不成熟。三是认知度较低。普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仍有较多疑虑和认识盲区,使用氛围和环境文化欠缺。
(三)创新匮乏,企业盈利水平偏低
由于我国汽车工业选择"市场换技术",虽然做成了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但用合资整车换市场始终没有获得关键性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模仿外国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少,缺少自己的特色,自主技术得不到发展。广西作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各类资源有限,使得广西汽车产业更是缺少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及先进生产设备的支持,在生产技术、营销模式、经营策略上仍大量模仿或依赖外国企业或国内较先进企业。虽然近年来广西政府开始注重自主创新的引导,经过多年的努力进取,部分地区如柳州汽车产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已挤进国内汽车销量排行榜前20强,但因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先进技术平台作后盾,广西汽车整体水平和德国、日本等汽车强国甚至国内汽车强省比起来仍有较大差距,缺少核心技术,汽车平均价格较低,销售主要靠打价格战,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影响。以汽车产销量及企业效益较好的上汽通用五菱为例,其2016年利润增速仅为4%,远远低于全国汽车制造业10.8%的利润增速[1]39-40。
(四)技术人才缺乏
汽车产业能否得以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研发技术投入的支持,更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汽车产业是一个综合大载体,涉及学科领域较多,需要横跨多个知识领域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但广西在技术人员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一是自我培养不足。当前广西有部分大中专院校设立了汽车相关产业,但是相关资金投入有限,基本缺乏强大丰富的设备支撑,缺少供学生参加实训的实验室,阻碍了自身技术人才的培养。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及结构不合理。现有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贵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城汽车人才严重不足。三是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广西引才精准性不够、引进人才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引来了又留不住等问题较严重,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区人口的0.26‰,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4[2]17,缺乏技术创新、熟悉经营管理、懂市场运作、行业复合型的中高端人才,老龄化严重,创新意识不足。
(五)汽配产业发展面临困局,产能外移影响
税收广西汽车企业本地化配套率较低,以配套率较高的上汽通用五菱为例,本地化配套率也只有57%,其他汽车企业配套率更低。这既影响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也关系着配套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布局。广西汽车配件行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规模问题。汽配企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产能规模小,聚集效应差,市场竞争力弱。二是技术问题。广西零配件企业尚未形成国内领先甚至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优势,长期依赖外部的技术供应,结构不合理,传统零配件占比较高,新技术新品种占比较低。三是成本问题。随着汽车行业价格竞争的加剧,整车企业不断将成本压力转嫁给零配件供应商,而零配件供应商还要同时面对中美贸易战影响下的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双重挤压使得这些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如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青岛、重庆两地新建分公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岛、重庆拥有先进和完整的汽车工业产业链及创业创新、技术研发等相关配套体系,汽配配套率接近八成,其产能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广西汽车产业利润及税源的外流。
(六)汽车后市场发展滞后
汽车后市场,是伴随汽车产业发展而兴起的高附加值产业。广西汽车后市场发展存在企业分布零散、规模较小、秩序混乱的问题。汽车后市场未能整合前市场巨大商业价值的用户资源,未能与前市场协同发展从而有效延长产业链,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制造业"的优势。汽车金融发展滞后,发展速度和汽车制造业并不匹配。
二.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汽车是广西的第一大产业和支柱产业,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也会相应提高,汽车作为现代人出行的代步工具,可以预见,汽车产业未来仍会有较大发展的空间。
(一)广西汽车产业基本情况
目前,广西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配件制造企业超过700家,已形成包含载货车、客车、乘用车、车用内燃机、汽车零部件工业等较为完整的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客车工业集团、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的汽车整车研发及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以广西玉柴机器、柳州五菱工业、方盛车桥、福达集团、柳州源创等企业为主的汽车零配件研发及生产格局,具备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零部件的批量生产能力,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和零配件制造产业供给基地。近10年,广西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从2009年的汽车工业总产值966.12亿元、产量118.45万辆、销量113.5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汽车工业总产值2434.94亿元、产量215.05万辆、销量225.16万辆,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4.84%、13.4%、14.03%。2018年,广西全年整车产量占全国的7.73%,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汽车产业成为广西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势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乘用车行业已基本告别2000—2010年10年高速增长期,转而进入稳健增长时期。长期来看,我国汽车保有量提升空间仍然极为广阔。目前我国汽车普及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巨大,同期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在800辆以上,日韩也已达到350辆以上,而我国仍然不到150辆水平,长期仍具备翻倍空间"[3]。"目前我国千人保有量水平处于韩国1993—1994年水平,处于日本1971—1972年水平,回溯韩国与日本该阶段保有量增速水平发现二者均处于乘用车快速普及阶段,保有量增速达两位数,且未来几年仍有两位数增长,对比国际经验我国仍处于汽车消费普及中后期。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日、韩国家乘用车保有量增速基本围绕GDP增速发展,我国GDP增速目前来看处于5%~7%,长期来看经济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我国也有望实现乘用车销量增速与GDP增速的稳健发展,预计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速为3%~5%。"[3]
(三)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显示,2018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27亿,机动车排放污染已成为继工业污染之后的第二大污染源,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十三五"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都明确将节能环保汽车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除了积极扶持新能源汽车外,还通过提高国内成品油价的方法"逼迫"汽车业走上"节能、环保"的道路。这些措施鲜明地表达了政府促进汽车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和对汽车产品"抑大扬小"的态度。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汽车产业,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和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实现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广西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德国汽车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在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双手"协同作用。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需要有效的市场,更需要有为的政府。汽车产业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政府应高度重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加快推动汽车产品转型升级。突出发展重点,不断推出适销对路新车型。持续巩固MPV全国产销排名第一的地位,重点开发特种专用车、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在乘用车领域,重点优化产品结构,开发中高端产品,形成多元化产品优势。在商用车领域,重点研制个性化车型,向重型化、专用化、轻量化方向发展。在特种专用车领域,重点研制环卫专用车、高端物流类专用车和建设用专用车等高附加值特种专用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快宝骏E系列产品开发和迭代升级,开发高续航里程、高品质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产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继续开展广西汽车消费季,对国内消费者购买广西生产汽车给予奖励。用好国家重启"汽车下乡"活动这一政策。广西汽车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县乡及三线以下城市,这一政策对广西汽车在全国的销售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符合条件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及物流给予财政奖励,支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增加产品产量和扩大销售规模。开展"以旧换新"汽车促销补贴,进一步提高奖励标准。通过活动,鼓励五菱、宝骏品牌的老用户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置换购买广西生产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促进汽车企业加快销售,扩大广西汽车企业影响力。加强广西各城市互动,鼓励汽车企业和各市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督促各地各部门在新增公务用车、公交车时要预留总量的50%面向广西产汽车、新能源汽车采购。大力拓展国外市场。广西汽车制造业应尽快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便利,放眼全球,主动"走出去"抢占市场。加快境外设厂步伐,鼓励广西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市场潜力大、发展势头好的国家设厂,建立当地销售网络,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扩大产品出口,鼓励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重点开发东南亚市场,辐射南美、非洲、中东等区域;打造适销对路产品、加大市场推广、健全营销网络、完善售后服务力度,巩固市场地位;重点推行大客户专员招商计划,拓宽业务合作模式以及销售渠道;在越南、阿尔及利亚等市场寻找当地散件组装(KD)合作伙伴,实现国际化发展。
(二)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自治区财政统筹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研发的支持,对新获得国家、自治区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示范企业在申报科技研发项目时,各级财政资金扶持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50%。在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关鼓励和支持,引导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加大自身研发经费投入,推动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整合共享优势资源,推动产业提效升级,突破电池制备、整车轻量化、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屏障,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发放创新券方式鼓励中小企业购买科技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新能源汽车科技型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拓展汽车企业无形资产融资渠道,发挥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资金,在制定资金分配方案的时候重点支持充电桩建设速度快、使用效率高的市县。自治区尽快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奖励资金转向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自治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奖励政策。鼓励各市、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标准,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支持。各级政府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作为政府专项工作,由发展改革(能源)、工信部牵头,设立专门的联席协调办公机构,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配套政策,推进充电设施建设。积极运用税收优惠、BOT模式以及PPP模式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放宽限行和停车费优惠。纯电动城市物流配送车入城不受限制,新能源汽车可以走公交车道。对广西产新能源汽车,在政府投资或利用国有资源设立的公共停车场、在市政道路两旁设立的停车位停车一律减半征收停车费。积极拓宽新能源汽车市场。组织汽车企业积极申请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补助资金。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督促区内各个城市积极采用广西产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力争在"十三五"末期使广西新能源公交客车的应用数量达到公交车保有量的50%以上、新能源出租车的应用数量达到出租车保有量的30%以上。鼓励和督促全区各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购买公务用车时优先采购广西产新能源汽车。
(三)引导创新发展
全面落实优惠政策。通过全面落实减税降费、西部大开发、研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新能源汽车免征消费税等优惠政策[1]42,引导汽车企业将更多的利润投入产品更新换代和新技术研发上。出台民族自治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政策的适用范围、减免额度及有效期限,重点培育壮大汽车骨干企业、汽配骨干企业。优惠期满后的骨干企业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以前三年上缴的平均税收为基数,超出部分纳入年度预算,全部用于汽车产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等。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财政资金后补助方式,立足提高创新能力,依托核心企业的研发优势和技术积累,鼓励汽车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力度[2]21,加强技术创新,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集中力量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加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加大对汽车产业园区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面向公共服务的设计、检验检测、企业孵化服务等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吸引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水平的汽车技术研发和检测机构到广西建立分支机构。对于在广西建立的国家级技术研发和检测机构,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加强与国内高校合作。加大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资金补助力度,支持汽车企业与国内国际重点高校建立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推动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签订研发合作协议,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孵化与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与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研发合作。鼓励上汽通过五菱与德国宝马、美国通用公司合作,在发动机、变速器、电机、电控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鼓励东风柳汽加强与德国FEV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韩国LG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增压发动机整机性能样机开发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核心领域进行技术合作。鼓励玉柴集团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国际研发平台,形成"以国外力量为支撑,以自主研发技术为核心"的研发模式,与李斯特内燃机及测试设备公司等海外四大内燃机权威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与德国博世集团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建立研发平台。
(四)加大人才支撑产业发展力度
加大力度培养本土人才。广西高校加大培养汽车产业人才力度,紧扣产业变革、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设置专业学科,整合产业发展优势和学校资源优势,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人才:一是以加大人才数量为出发点,为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等上下游辅助产业广泛培训和培养中低端专业技术人才。二是以汽车制造服务为出发点,加强专业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三是以提升人才质量为出发点,加大专业化的高层次研发与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议实施"海外十百千人才引进工程",用好"广西政府特聘专家""八桂学者"等现有政策,统筹自治区人才专项资金和各市人才专项资金,汽车企业同步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政府和企业通力合作,重点引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完善人才激励、薪酬待遇、收入免税、流动和使用制度,结合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机制,让人才全心全意服务广西汽车产业发展。搭建创业平台吸纳人才,加强创业园区、科技团队、孵化基地等人才平台建设,鼓励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汽车产业创新团队。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每年有重点地选送一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进行学习培训,改善知识结构,着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能力。坚持职业化道路、与国际接轨的原则,培养储备一批职业经理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政治地位,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家申报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一定数量的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席位,积极搭建人才参政议政的平台。
(五)加快汽配产业发展
提升本地产品配套空间。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引进,重点支持车用铝镁、铝钛等新型轻量化材料发展,重点围绕增压直喷高性能发动机、自动变速器产品、后桥等核心零部件,着力提升五菱工业、方盛实业等骨干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构建更加完备的配套零部件体系和产业链,打造专业化、规模化、技术领先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不断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构建新型'整车—零部件'合作关系。探索和优化产业链企业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合作机制,鼓励整车骨干企业与优势零部件企业在研发、采购等层面的深度合作,建立安全可控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4],促进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积极培育汽车零部件国内单项冠军企业。将柳州源创电喷技术有限公司、福达集团等在国内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中具有极高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企业作为单项冠军重点培育企业,在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智能工厂建设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在自身专长的领域精耕细作,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成为国内单项冠军企业。鼓励零部件企业扩大出口,全面落实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不断增强在全球汽车产业体系的话语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补链条"的总体要求,加强对国内外汽配产业最新动态研究,坚持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广西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引进一批汽配产业领军企业到广西投资兴业,带动广西汽配产业发展。
(六)发展汽车后市场
加快发展汽车服务业。引导整车企业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挖掘用户多元化需求,创新出行和服务模式,促进产业链向后端、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推动汽车企业向生产服务领域拓展[5]。鼓励二手车行业发展,打通二手车拆解、回收、再制造产业链,有效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加快主机厂、零部件制造企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建设汽车物流产业集群,引进先进供应链物流企业和仓储管理企业,提高物流时效性,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优化整合各大主机厂、供应商和物流园区、仓储配送中心等企业的库存、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数据有效对接。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稳步开展自动驾驶开放道路测试,进一步完善城镇道路、乡镇道路、高速道路、高架/桥梁等测试应用场景。做好智能网联道路规划建设,推动无人驾驶汽车示范运用,策划建设以自动驾驶交通体系为基础的科技新城或智慧小镇[5]。成立广西汽车金融银行。利用边境金融试点优势,成立广西汽车金融银行,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汽车企业投资汽车金融银行,给予地方税收返还、土地出让金返还、贴息补助、财政奖励等多方面鼓励政策。利用大数据完善消费者信用体系建设,消费者在购买汽车需要贷款时,可以直接向汽车金融银行申请优惠的支付方式,可以按照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来选择不同的车型和不同的支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