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研究
1中原经济区域城乡发展的现实需求
中原经济区处于东西南北交通核心,在历史上,曾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核心的交通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原经济区所具有的发展潜力。中原经济区之所以要进行城乡发展,原因如下:
(1)中原经济区长久以来担当着中国粮食生产基础,中原依赖于农业,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农业人口,人们保持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因此,中原经济区具有典型的城乡发展问题,以其作为城乡统筹的研究对象,更具代表性,可为全国城乡统筹带来发展经验。
(2)长久以来,中原经济区并没有明确的地域划分,直到2012年12月国家在《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对中原经济区的规划范围做了明确界定:河南整体,山西的运城、长治、晋城,河北邢台、邯郸,山东聊城、荷泽及泰安的东平县,安徽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和淮南凤台县、潘集区,共30个省辖市和3个县(区)。
(3)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原经济区比长江三角洲、东北、东部沿海等城市经济发展起步晚,因此,中原经济区要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全力以赴追赶其他地区。
2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
城乡统筹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同时以发展的眼光,统筹的思路,解决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的问题。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思维,将两者的优势紧密结合在一起,统一协调,全面考虑,资源合理配置。
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可表现为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和人口规模变大,伴随人口向城镇集中,国家产业结构也将发生重大改变,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条件是保护生态和环境,不牺牲农业和粮食,在此基础上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在新型城镇化提出前,传统城镇化更关注城市的发展,以传统工业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从而扩大城市发展规模的方式实现城镇化,然而,传统城镇化实现过程中,由于大力发展城市而牺牲农村环境和利益,加大了城乡差距。传统城镇化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造成城市人口膨胀,乡村经济萧条,城市与乡村处于分离状态,没有得到优势资源互补,又如,城市的积极扩张造成农村资源环境破坏,与可持续发展相违背,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之下,新型城镇化应运而生。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进行城乡统筹发展,通盘考虑,将城乡资源要素进行统一规划配置,让工业反哺于农业,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让农村促进城市发展,从而达到城乡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社会、环境、生态的和谐状态。
3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因素
3.1自然条件与交通区位
根据中原经济区的不同自然条件和交通区位可分析:河南中部地区整体地貌不尽相同,自然资源丰富,是通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可以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河南东部、山东西南地区以平原为主,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交通位置具有一定优势,可以为城乡统筹提供有力支撑;河南西部地区、山西东南地区主有较多的山,山西东南地区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交通便利程度一般,所以对城乡统筹发展发挥不了明显的基础支撑作用。
3.2经济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作用,从中原经济区各区域来看,河南中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较强,河南东部和西部、安徽西北等区域经济发展较差,因此各地对城乡统筹发展所发挥支撑作用也不同。
3.3国家、政府政策
依托于郑州的各方面发展优势,获得较多的政策扶持,且效应明显,因此可以获得更多的城乡统筹利益,而河南东部和南部,安徽西北部,即使有了政策支持,因为不具备绝对优势,所以政策扶持也未能得到理想的效应。
4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的发展方向及发展路径
4.1城乡统筹的发展方向
(1)政府应该端正立场,从大局考虑,以长远发展为目的,可以从资源整合、结构调整、人力资源调整等方面着手,以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辅助下,协调城乡的公共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合理配置,做到城乡经济统筹;
(3)积极发展城镇经济文化、环境生态,与此同时,利用城镇发展带动乡村发展,全面推进新型乡镇化建设;
(4)综合分析城乡产业发展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乡村非农产业,从而带乡村动经济水平提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5)加大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为城乡统筹发展做好基础支撑;
(6)提高农村居民劳动生产力,引导乡村居民就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做好市域内的城乡统筹发展;
(7)完善市域内的社会保障工作,作好城乡统筹,缩小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
(8)统筹城乡信息化资源,建立农村数字化信息平台,城乡共同提高信息化水平;
4.2城乡统筹发展影响因素
(1)不同尺度影响因素:城乡统筹发展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从小尺度到大尺度,其产生的影响因素是根据尺度大小层层相嵌的,尺度越大,发展形成机制越复杂,尺度越小,越容易形成简单的统筹机制。
(2)横向与纵向影响因素:从纵向分析,时序发展对总体具有决定性作用,根据影响因素可将中原经济区整体城乡统筹时序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阶段城乡统筹发展之初,以行政及市场经济共同作用,二阶段城乡统筹波动发展,城镇化率较大,但新型城镇化水平偏低,三阶段依托城市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四阶段政府力量激励产业发展。从横向分析,各区域、市域和县级城乡的空间格局的形成是由统筹发展的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空间上,各因素要主次分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促进发展。
4.3城乡统筹发展路径选择
4.3.1市域尺度
政策、市场力、基建、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市域级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形成机制相对复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组成单元,它与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存在共性。市域内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大致有:
(1)作为城乡发展的支架--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电力、给排水、网络等,根据不同的发展状况,划分区域,有主有次,因地制宜;
(2)统筹市域范围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现目前,市域内农村居民就业途径有外出务工、就近务工、自主创业,但同时,政府应适当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拉动市域内经济;
(3)随着中原经济区内的社会保障事业逐渐完善,但城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差距大,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建设,缩小差距,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
(4)统筹城乡的信息化平台,我们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构建城乡信息化环境,其次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持,最后整合资源,加大信息化普及。
4.3.2县级尺度
(1)自下而上为主的发展模式:可针对乡村的自然资源、交通状况、经济实力等方面综合考虑,首先将重点扶持各方面条件较好的乡村,促进这类乡村利用自身优势从农业向非农业发展,逐渐实现从下而上的统筹发展模式,其次相对各方面条件较差的乡村采取因地制宜,制定长远规划,引导企业入驻,带动乡村发展。
(2)综合模式:在中原经济区内各城乡发展水平不同,不能采用一种发展模式,应当积极鼓励多模式发展,针对不同综合实力的县,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各县发展应该有松有紧。
(3)自上而下为主的发展模式:这类模式主要针对是各方面实力较弱的区域,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出资解决民间力量薄弱的问题,积极挖掘区域内的发展潜力,培育主导产业,从而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
5结语
基于新型城镇化下,城乡统筹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力。新型城镇化的目的在于城镇和乡村共同发展,但其不仅仅是简单的发展,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重点关注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文化的继承发扬。中原经济区面临着复杂的农村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