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县级《电视问政》栏目的主持艺术
蒲城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电视问政》,从百姓的视角,探寻政策落实、服务优劣和民生热点。栏目采用“记者一线调查——主持人发问——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解答—观察团提问——按键投票”的方式进行,一期录制时长达2个小时,后期编辑播出时长1小时30分钟。目前已完成录制11期。为了确保电视问政顺利推进,由台委会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组成问政智囊团,主要就问政工作推进落实管控全局。下设11个小组,负责问政各个环节单项工作,其中问政(话题统筹)策划组:负责每期问政话题筛选、问政短片定位、现场风格把控、现场问题设计等工作。问政主持词撰写审定组:负责每期电视问政现场主持词撰写、修改审定等工作。
一、掌控现场问答节奏
电视问政节目虽然形式比较新,但是现在的基层干部对于镜头感不在模糊和恐惧,他们能够自如和轻松的面对,坐在台上,面对发问,他们会采取打太极的方式应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讲问题、说政策、一、二、三……就是没有讲到点子上,面对主持人的追问,他们总能绕道而行,不是正面回答,基本上标榜业绩,晒晒措施,问政台似乎成了他们的演讲舞台。在第一期问政节目中就遇到这样一幕:一位评审团成员问一乡镇书记:为何当地组织部门要求的干部回原籍和青年干部挂职、城乡党组织共建这两项活动开展的“有名无实”?该主要领导先表成绩,再讲政策,后讲条件,前前后后15分钟,主持打断了3次都没能起道作用,让在场观众和县级主要领导哗然。为啥能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一是主持认识不足;主持人在问政中自身储备不够,对于基层干部思想深处了解不深,针对对方开放式的回答,慌了手脚,思维跟着对方走,导致场面失控;二是嘉宾担当缺失;不少基层干部虽然身在农村,但是对农村工作研究不够,对新情况的把握不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还有欠缺,更重要的是没有担当精神,怕因为问政而影响在领导和群众心中的形象。三是功课不足;在一期问政过程中,需要就某一部门的领导夜晚值班问题进行问政,而该领导直指问政拍摄组没有暗访该部门的夜晚防汛值班室,让毫不知情和不了解事实的主持人很茫然。由此看来,主持人踩点的“功课”必须扎实。
因此,主持人就是问政现场的总调度师,他要把问政短片、问政嘉宾、评审团成员以及现场的录制人员调动起来,让所有要素都围绕问政来服务,主持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控节奏,抛出问题,要及时收回,不能听之任之,把话筒交给嘉宾夸夸其谈;其次,主持人要沉着冷静。一旦出现嘉宾跑题、偏题的情况,要迅速果断引开,通过追问让其回到问题本身上来,要片子涉及的问题水落石出,让群众的诉求有结果;另外,智囊团要为主持人把脉。一旦出现话题偏离,回答模棱两可,主持人根据智囊团给出的信号,立即改变策划,可以通过调动现场评审团的作用,把问题交给群众代表发问,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够让问政现场不乱、问题解决有力、问政结果有效。
二、主动掌控话语权
首先,主持人要准确发问。电视问政节目问的是领导干部,主持人代表的更多的群众,代表群众来发问,怎么问?问什么?达到什么效果?主持人问前一定要弄清楚。对于与陈述事件无关的或者“打太极”的回答等现象的要及时打断。要让现场观众和现场评审团听到问政对象对于问题作出正确认识、合理分析、简明回答。如果遇到一些干部避开问题,拿出准备好的腹稿,应付回答,主持人要现场指出,继续追问,引导其回到问题上来。
其次,主持人要立场分明。在电视问政中,主持人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问政单位的职责、职能、工作重点、作风问题等要弄清弄透。主持人必须有鲜明的立场,主持人代表第三方为问题找解决的办法或者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让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现场解决。其中在一期问管理的节目中,针对广场周围乱摆摊点的牛皮鲜问题,除了问政单位当场表态尽快处理,主持又继续追问,对于这些小商贩等弱势群体何去何从?和问政部门一起寻求长效机制,最终在县城北环路开辟专门的早市和夜市,既让把市民反映的脏乱差问题解决了,又让这些摊贩有固定的场所规范经营,问政结果受到市民的点赞。
再次,主持人要精准发力。电视问政节目怎么能够有效帮助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不让问政现场成为干部的晒成绩、市民闹情绪的地方,这更需要主持人精准发力,合理把握。在某一期的问政节目中。遇到问政单位的一位上访户在被邀请的问政评审团当中,在问政过程中,大概有30分钟的时间纠结于此类问题,给问政节目正常推进带来了很大困扰,也给问政节目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汲取这次教训,在问政节目中,主持根据问政暗访组提供的片子,提前准备20多条问题,对市民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和现场回答部分进行预设,由于准备充足,主持人现场精准发力,让问政现场高潮不断,效果明显。
电视问政,其实就是帮助政府和群众解决问题,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何让主持人在言语不犀利的条件下让问政有效能、有作用、有水平、有实效,这个问题将成为了越来越多问政节目参与人员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方向。
三、精心设计提问环节。
随之越来越多的电视问政中主持人的经典话语被大家所知晓。在电视问政节目中,主持人到底有过哪些经典的提问或言语呢?举几个例子。1、主持人就短片中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面对家长和学生提问,说出此类问题还是要依靠广大家长来监管学生,不让其吃垃圾食品”,主持人现场问询学生家长,问其是否知晓并教育孩子,学生家长反问,怎么会没有过。随后列举了说文解字《食》,从一人一良,说明了食品监管切实需要每个人用良心做事,有事实说话。 2、在点评学生托管中心成真空,职能部门互推责。主持人感叹:“这样一群留守儿童,他们每天吃的住的怎么样?不光家长愁,我们也很担心,这样的“管事婆婆”少不得”。编者先后看了“问作风”、“问管理”、“问服务、“问效能”、“问落实”五方面问政,由于主持人精心设计,大方沟通,节目播出效果良好,对问政主持人是个很好的历练。
主持人是一场节目的灵魂,从采制到播出,他既是节目的播出者,也是节目的组织者。一位成熟的主持人,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要有良好的精神素质(人格、气质、心理),还要有高超的业务素质(包括深厚的知识积累、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能力与即兴发挥能力等)。
四、控制问政录制现场
近两年,问政节目录制过程中,先后策划了“五城联创之城市管理篇----我们及格了吗?”、“新型城镇化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聚焦新型工业化!”、“向现代农业挺进!”、“文化旅游让蒲城更具魅力”……每期录制时间都在3小时左右,主持人要适时把握问政节目时间,让问政节目精练、有内涵。
扎实准备、设计到位;主持人要做好功课,要吃透政策,根据短片多角度设计问题;认真倾听,追问迅速;提问要简练、清晰;倾听要谦虚、认真;追问要果断,不能拖泥带水;语调适中,不卑不亢;要控制好语气,调整好语调,不能因为自己对某个人的回答产生情绪而影响问政效果;巧妙转场,掌握节奏。问政现场突发情况多,问题设计面广,主持人要灵活驾驭,衔接自然,让观众感觉顺畅和舒服。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主持人是电视问政节目的灵魂,掌控着整个电视问政节目的呈现,作为电视问政的主持人,要客观公正、严肃活泼、流畅把控,搭建起群众和干部沟通交流的桥梁,提升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促进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