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正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应对策略

作者:李元群来源:《视听》日期:2017-09-21人气:4269

新媒体时代,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而来的区别于传统媒体单一传播形式的新时代。当今社会,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速度、范围都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扩展,也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大学生身为民族的未来,祖国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才价值。如今社会环境迅速变化,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带来了全新的社会氛围,也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影响,在许多有利因素出现的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迎合时代浪潮趋利避害,尽量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稳步推进。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正面心理特征

首先,新媒体时代增加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阔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多种可能。同时,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21世纪,大学生主要通过新媒体获取时间上跨越古今、空间上涵盖国内外的认知资源。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大大的开阔,他们的认知领域随之扩展到此前学生未能设计的许多领域。在对社会了解程度加深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的发挥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迎接新挑战。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在传统文化唯我独尊的时代中,大学生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很深,难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新媒体时代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大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由地交流、讨论,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并在沟通的过程里培养出自由开放的思维理念。当他们真正走入社会开始参与建设时,就会发挥出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新社会。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负面心理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爆炸的负面影响首先表现在,大学生很难在海量的资源中提取出真正具有价值的内容。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大学生非常容易迷失理性,沉溺在数据的海洋中。另外,虚拟的空间给了大学生释放现实生活中压力的空间,不需要真实的身份信息带来的自由令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中发表放肆言论攻击他人,甚至出口成脏,这让大学生的心理迈向了不健康甚至扭曲的道路;同时更加加剧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落差,当真实与虚幻开始混淆时,大学生的性格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方面在网络世界肆无忌惮,另一方面又在现实生活中封闭畏缩。长此以往,心理上的不平衡令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世界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抗拒排斥现实生活中的交流与活动,甚至产生抑郁情绪,令学习与生活都不能有序进行。

人类的心理发展远远不及科技迅速,面对新媒体时代与旧时代的快速变迁,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往往会对新媒体技术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这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理认知,一旦这个赖以表达与传播的工具产生问题,就会有焦虑的心理,就像很多手机党、低头族的出现。较以往更加重视自由与个性的新时代大学生,往往认为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获得理解,因此更加依赖网络,而现实的沟通与信任却在逐渐减少。然而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对整个社会来说意义重大,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以求在思想、行为等各方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在极为开放的信息空间中,太多的负面信息难以避免被大学生接触到,为保证新媒体环境的纯洁,信息源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时代,法律的管辖范畴也应该相应扩大到虚拟领域,适当增加相关法规以约束不良信息的传播。另外,还可以成立新媒体行业协会,利用行业自律进行管理,形成从业规范,这样可以在政府与媒体行业间架构起沟通的良好纽带,减少监管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

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分析。文化上,新媒体时代吸收了西方、韩国、日本等多元文化,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和中大学生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对这些心理特征的总结与分析是进一步研究有效措施的基础。在不同的观念与时代中,具体分析问题并加以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等工具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采取适当的方法。

第三,要给予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大学生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发展,要想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持续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格的树立时期,要坚持关怀与教育并进。不同大学生的家庭、经历状况都不同,也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平衡,甚至在认知上也有很大差异。此时为了缩小这些来自经济、观念等方面造成的差距,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心理上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平等温馨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并慢慢在关怀中汲取力量,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调试心理问题,形成良好心态。

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产生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但传统文化中并非全部都是糟粕,还有很多精华存在,不应被绝对抵制。因此,要让大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心理上接受其优秀理念。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既在课堂上润物无声地讲授,更需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用自身的行动做出榜样,再和家长齐心协力,从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均衡大学生的接受,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转变教育手段和理念。利用校园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不同于课堂枯燥乏味的特点,更容易吸引大学生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熏陶。在舒适的校园氛围中,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更容易得到释放与排解,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充实思想,提升能力。

心理教育在以往的旧有观念中往往被妖魔化,认为只有那些心理有障碍的人才需要看心理医生进行治疗。但其实,如果预防工作到位,那么将会有很多心理问题在萌芽阶段就被杜绝。如今,大学生选修课课堂上现在已经有了心理健康课的身影,让心理健康的培养在大学生生活中切实发挥作用,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展示自己的风采,也可以渗透健康的观念,并且更加令大学生易于接受。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到学生个体,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借助新媒体带来的便利东风,可以形成网络交流会,在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之外,还让大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将心声通过网络传递出来。

    第四,要培养大学生的别能力。大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在新形势下亟待提升。高校要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甄别和筛选出有效信息,过滤掉虚假、不良信息,可以有效地为整体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创造出积极有序的和谐环境。另外,大学生自身也要提高判断能力,将学习的主要任务完成后多参与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并运用自身学习成果,对各类信息进行整理、评价,逐渐形成独立自主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选择判断的有效率并增强自身的决策能力,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自身。

    最后,要加强人际疏导意识。在同学之间可以开展互助式心理沟通活动,教师数量不足以一一对学生产生具体影响,但朋辈之间的生活经验与理念往往更加贴近,大学生对朋友容易倾诉真心,也能让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双方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互相激励,分担痛苦的同时分享了快乐,新媒体时代的负面影响也能大大减轻。另外,家庭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的以身作则与悉心关注会对子女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现象会令大学生独自处理问题时产生恐慌与畏惧心理。因此,父母要培养子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大学生在深思熟虑后勇敢尝试,并且有承担后果的责任意识。经济上不应过分攀比,要让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学习上不应给子女过大的压力,多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沟通解决,才能令大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能够经受住挫折的考验,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

 

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不应该停留在理论与口号层面,更需要许多心理教育工作者践行,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在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确疏导,将大学生培养成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