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热点事件标签化现象——以雷洋事件为例
一、 何谓网络热点事件标签化
从躲猫猫、药家鑫事件到近期的魏则西、雷洋事件,在网络新闻报道中使用标签的做法屡见不鲜。那么何谓标签,标签是tag的中文翻译,又叫“自由分类”和“分众分类”,原指商品流通和交易中用户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所添加的描述词。近几年标签被移植到网络传播中,代指网络新闻作品或新闻标题中的关键词语。①所谓标签化,是指一种自发的认识归类方式,将某一个事件或某个人物自发地归为一类事件或一类人物。当一个人或一件物品被贴上“标签”的时候,就说明其已经从周围环境中剥离开来,冠之以名的是“标签”下的大众认知。②标签可以分为事件标签与人物标签。
网络热点事件新闻报道中的标签化,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提炼,并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热点,人们耳熟能详有代表性的事件或人物、人群来类比。在目前的网络新闻事件中标签化的做法屡见不鲜,在新闻事件中往往会给中心人物贴上标签,比如:富二代、官二代等等,又如雷洋事件中 “人大硕士”的标签;同时对整个事件冠以标签也是司空见惯的,例如“史上最牛XX”、“最美XX”等等。
二、 雷洋事件中的标签化
雷洋事件中存在着大量新闻标签,其中雷洋这一中心人物的标签是最典型且最具分析价值的。本文从此入手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四点:
(一) 人大硕士
雷洋事件中最受人关注的标签就是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的标签。雷洋事件最早在知乎上发酵,由大V“山羊月”最先发声,“山羊月”与雷洋是同学,目前是人大博士,雷洋事件能在知乎得到大量关注与“山羊月”的大V身份及其在知乎上的号召力密不可分。其实雷洋早在四年前就从人大毕业了,但是在“山羊月”的报道中,依旧使用了雷洋人大硕士的标签,并且这一标签在后续的报道中得到了广泛的引用。
而使用人大硕士这一标签的原因在于:首先人大硕士作为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其发生争议性的死亡事件必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次在与警察的对比中硕士学生的形象相对弱势,加上离奇死亡的事件,让受众的舆论更容易偏向雷洋一方;除此之外,硕士的这一标签,有着学生、教授和知识分子等众多的受众群,而且这些人群的传播能力较其他人群更强,能充分地形成二次传播效应;同时人大硕士的标签使雷洋事件与人大紧紧联系在一起,在雷洋事件中部分人大校友发布的《中国人民大学88级部分校友就雷洋同学意外身亡的声明》措辞激烈,在推动事件传播、形成舆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 初为人父
除了人大硕士的标签之外,雷洋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雷洋“初为人父”这一标签了。在关于雷洋事件的报道中,多次提及在事件发生的半个月前的4月24日雷洋才喜得自己的千金,而初为人父的他却涉嫌嫖娼,离奇死亡。这样的新闻标签的设置,让受众感到好奇的同时同情雷洋的遭遇。同时关于此事件的报道中还多次强调,案发当天是他与妻子的三周年结婚纪念日,平时的雷洋是个上进、孝顺、疼爱妻子的人。典型的报道如下:“5月7日,是29岁的雷洋和吴婷婷(化名)结婚三周年纪念日。早些时候,雷洋在微信上问妻子想要什么礼物。他们还讨论要继续攒钱,在好学区换个大点儿的房子,为刚出生的孩子上学做准备。”
这样一些温情新闻标签的设置,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此类信息的不断轰炸,会给读者留下雷洋“初为人父”的慈父孝子的印象,而引发对雷洋广泛的同情。从而更加质疑案件的谜团,继而形成支持雷洋一方,谴责警方不公正执法、暴力执法的强大舆论场,并且持续给媒体与相关机构施压,以图还原案件事实。
(三) 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也是此次事件中的一个重要标签,因为在警方公布的案件报道中,强调雷洋是在被带回审查的途中,发现身体不适,情况异常,最后抢救无效而死亡的。同时根据警方对雷洋家属的讲述,是警方在足疗店外蹲守,雷洋出店之后,试图将他控制,雷洋情绪激动,控制他时头部曾受伤,上车后雷洋试图跳车,因此心脏病发。所以在整个案件之中警方强调雷洋的死因是其试图逃跑而造成受伤,最终导致心脏病发而抢救无效。而在相关的报道中,却强调雷洋平素身体健康,并无心脏病史。
这一标签的运用与警方公布的报道及说辞相互冲突,更使此次事件蒙上了疑云,在案发过程之中究竟现场如何,这是网友一直想获知的,也是解决本次事件的关键。而突然身体不适,心脏病发导致死亡,显然不能解释其中的一切。身体健康的标签,更让社会引发了对雷洋案件执法过程的遐想,官方声明与死者家属之间说法的矛盾,更引发了社会对事件深入观察的兴趣。
(四) 中产阶级
从雷洋生前的背景可知其属于中产阶级,而刚好是中产阶级这一标签,在社会上引发了中产阶级危机。在《中国人民大学88级部分校友就雷洋同学意外身亡的声明》中甚至直言“是一次以普通人、以城市中产阶级为对象、随机狩猎的恶行!”,从而将雷洋之死与中产阶级建立起了联系。
雷洋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先锋正是中产阶级,这些中产阶级有一些共性的特点:以70,80后居多,有一份稳定和相对体面的工作;拥有处于社会中等偏上的收入,已经成家立业立;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对事物有一定独立观点和看法;有强烈的维权意识,关心国家的民主、政治;有自己的阶层诉求和政治诉求,但是缺乏话语权和政治地位。而雷洋事件引发了其意识的觉醒,激发了他们对于中产阶级这一群体的归属,并为他们提供了表达话与宣泄的途径。而正是这一群体的积极参与,加速了案件的进展。
可以说有关雷洋的这几个标签,在整个雷洋案件的传播与发展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 标签化的正负效应
(一) 正面效应
通过对雷洋事件中标签机制的分析,可以一窥标签化在网络事件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1. 凸显热点,引起受众注意。
关于人物的标签会给受众一种归属感或者代入感。如雷洋事件中的人大硕士、中产阶级等标签。此外用于贴标签的词句多来自网络热词,对网络受众来说有着共通的意义空间,它们通俗易懂、传播范围广。而且,公众已习惯性直接匹配型的信息阅读方式,所以网络热点事件中的“新闻标签”往往扮演着信息聚焦和引领者的角色,不断凸显热点,引起受众注意。
2. 引导舆论,引发事件关注。
可以说新闻标签有着一种类似与议程设置的功能,他可以在潜意识里影响受众的态度,引导受众的舆论,甚至引导整个社会关于新闻事件的价值导向。整个雷洋事件的报道中,形成了为雷洋讨公道,还原事实真相的强大舆论场,网络媒体的报道使社会上的大部分舆论偏向雷洋一方。
3. 揭示社会深层次问题,促进问题解决。
网络热点事件尤其是是负面事件或者是争议事件,往往能够引起极大的关注度,正如雷洋事件。热点事件的报道通过标签引发网友的关注与热议,继而网络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挖掘事件、人物以及新闻标签背后的信息,这往往会揭示出事件背后的社会深层次问题。而网友们持续的关注与声讨,形成强大的舆论场,这将促成事件不断向前发展,隐藏的信息逐渐浮出表面,最后促成该事件的解决,并形成对社会的警醒,继而解决事件背后社会深层次问题。
(二) 负面效应
新闻标签的运用同样存在着诸多的负面效应。而且由于媒体对于新闻标签存在着大量错用、误用、滥用的情况,又极大的影响了受众对于事件的认识,扰乱了舆论,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新闻标签的负面效应。
新闻标签带来的负面效应有形成刻板印象和社会偏见、扭曲事实以偏概全.影响新闻真实、舆论导向错误,引发事件反转、掩埋事件本质,成为吐槽专区,导致新闻烂尾、过度标签化,弱化传播效果等。
结语
网络热点事件中新闻标签的使用与发展,已经是网络媒体大环境下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它适应了网络新闻的传播规律,以及网络受众的阅读特点,在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中起到独到的作用。在实际使用中,要趋利避害,使新闻标签发挥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