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正文

中西文化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方面的差异

作者:谭敏冬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6-21人气:4298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这两个原则作为语用学的两个基本原则,相互补充,构成了社会交际的基本理论。人们在话语中会不自觉地遵守这两个原则,可是在有的情况下,人们也会为了只遵守“礼貌原则”而放弃对“合作原则”的遵守,表现为故意的违反“合作原则”。并且,对于“合作原则”某一准则的违反在不同的文化下的态度是不同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弄清这些差异。

 

一.“合作原则”的提出

美国语言学家Grice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认为,人们为了确保会话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准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就是他提出。

(1)量的准则( a. 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b. 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质的准则( a.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说话内容要与话题有关。)

(4)方式准则( a. 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 简练; d. 井井有条。)(何兆熊引用,2000)

 

二.“礼貌原则”的提出

然而在人们的现实会话当中,有时会故意地违反“合作原则”,采取间接的言语表达。针对这一问题,英国的语言学家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来说明人们不总是严格依照“合作原则”来交谈的主要原因――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首先考的一定不是合作,而是话语的礼貌问题。正是出自礼貌,人们才有不同的语用策略,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

(1) 得体准则: 减少表达有损他人的观点( a. 尽量少让别人吃亏;b. 尽量多使别人受益。)

    (2)慷慨准则( a. 尽量少使自己受益; b. 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 a. 尽量少贬低别人; b. 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逊准则( a. 尽量少赞誉自己; b. 尽量多贬低自己。)

(5) 一致准则( a.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b.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 a. 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 b. 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何兆熊引用,2000)

这两个原则作为语用学的两个基本原则,相互补充,构成了社会交际的基本理论。然而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肯定有所不同。在一种语言及文化背景下非常得体的话语在另一种语言及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显得粗暴无礼。因此不同的文化下,交际时对于合作原则的某项准则违背,对于礼貌原则的执行是不同的。

    

三.中西方“合作原则”的违背体现在礼貌原则上的差异

1.“量的准则”的违背

英语是直线型思维模式,汉语言是螺旋型思维模式。因此中国人在向对方提出要求时,所提供的信息往往要大于对方所需要的信息。发话人在提要求之前,总要罗列许多理由,给对方留有考虑的余地,有时还做出保证以免对方顾虑。罗列这些理由和保证,其实在交际会话中不是非常必要的,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原则,但是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原则却得倒了遵守。“说汉语的人却认为向他人提出要求前有必要先陈述与此相关的理由,尽量减少他人与自己感情上的对立,尽量增加听话者对说话者的同情,与遵守量的准则相比,说汉语的人更侧重于遵循同情准则。”(周雷,2006)相反,西方人在表达请求的时候往往,直接入题,简单明白,虽侧重对合作原则的遵守,但是,西方人会运用比较委婉,礼貌的表达方法来体现自己对合作原则的遵守。如,“Would it be possible that you lend me your bike?” 或者“Could you please lend your bike to me?”.

 

2.“质的准则”的违背

“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中国人听到别人的赞扬, 往往会自贬一番, 以表谦虚有礼。比如说,中国人为了表示谦虚礼貌,总要声称自己的“看法不成熟”,“对问题研究的不够深刻”如此等等,实际上自己已经对研究的问题经过一番深刻的调查,甚至有真知灼见,这违反了质的原则,却是为了遵守礼貌原则中谦逊的原则。“…这种对礼貌原则的遵守确实西方国家的人不能接受的,中国人这些“不实”之词将自身贬损夸大到了最大程度, 常常造成西方人理解上的困惑,从而使得跨语言文化的交际不能顺利进行。”(李丽君, 2005)因为同汉民族相反, 当他们受到赞扬时, 总会非常乐意地说一声Thank you 表示接受, 从而避免伤害对方的面子,才是对礼貌原则的遵守。

 

3.“关系准则”的违背

在中国,言语交际中,尤其是在礼貌惯用语的问候中,也就表现出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关心与爱护。熟人朋友见面时,常问“你去哪?”,如果是在吃饭前后的时间碰见,就会说“吃了吗?”。在汉文化中,诸如此类的话,并不是与己无关的话题,而是遵循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因而不仅不是不礼貌的,相反是得体的,是友爱、亲切友好的表示。答话者有可能为了保证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原则而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原则,即回答者意识到发话者的意图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对方对结果并不关心,所以有可能无论自己吃过饭没,都会回答:“吃过了。”

而英美文化中,与家庭相比,英美人更加看重个人,当遇见中国人这样向他们打招呼:“Have you had the meal?”(你吃过饭了吗?) , 常常把它理解为“询问”,而不会理解为一种友好的“问候”。而这种询问恰恰违反了会话原则:听话者认为说话者所说的与说话者无关,那只是听话者自己的事,有违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而且有违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认为说话者所说的是对其个人行为的干涉。

 

4.“方式的准则”的违背

中国人既讲究含蓄稳重,不轻易表态,又讲究人情,认为对方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从话语中推断出自己的会话含义,例如, 一位中国客人到美国人家中做客,当他被问道:“来杯喝的怎么样?” (Would you like a drink?) 时,回答道:“谢谢。”(Thank you.)而主人听后并不知道他的真正意图是要来一杯还是不要来一杯,因为在用英语回答此类问题时,或者说:“Yes, thank you.”或者是: “No, thanks.”含糊其词的回答显然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即表达要简洁,有条理,清楚明白,避免晦涩,避免歧义。“产生这种歧异回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在汉文化中面对对方使己获利的行为时,既要遵循礼貌原则中的慷慨准则,又要遵循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原则,即既要减少言语表达中利己的观点,做到尽量少让自己受益,又要减少言语表达中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做到尽量少让别人吃亏。”而英美人“长于理智”,习惯明确具体,言语交际中希望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都积极遵守量的准则和方式准则。(周雷,2006)

 

四.结语

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存在着极大差异,汉民族和英语民族基于历史文化对礼貌形成了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标准和要求。“礼貌具有文化特性,汉英民族之间礼貌差异性的现象无所谓“好坏”和“对错”,只是礼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在汉英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出现的由礼貌表达方式的不同导致交际失败时不应轻率地得出“西方人骄傲、粗鲁”或“中国人虚伪、言不由衷”之类的结论来,这对双方都是不合实际、缺乏了解的片面判断。”(谢剑萍&付永钢,2005)所以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应尊重对方的礼貌原则,对其表示理解,才不会阻碍彼此间的交流。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