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测验在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一、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全国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的范围和数量也在逐渐扩大,这种改革和变化可以看作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但是总的来说,我国高校的现行招生制度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和方法上,变化和改革仅仅涉及局部和某些方面。突出表现为重学历轻素质的观念依然占据着很多人的思想制高点,心理素质层面上的选拔还没有得到重视起来,考试分数仍然还是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尺度标准。在就业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构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越发困难的总体情况并没有改变。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大于社会需求总量,加剧供需矛盾;二是企业单位的用人机制盲目攀高,造成了人才使用的高消费现象。
二、 心理测验在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一) 优化人才选拔过程
个性测试是心理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被测个体的综合能力。我们可以将能力定义为人们为了顺利地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综合。相关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对其本身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为个性测试结果的说服力和指导意义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通过个性测验,可以科学地掌握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现状,初步把握其综合能力的高低,并以此作为对其进行教育培训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面试的过程中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如果仅通过笔试或者面试的考核方式,很难从大量的求职者中有效地挑选出真正优秀的人才,但是如果他们再加上心理测试的环节,辅之以合理的考核手段和测试指标,就能够更加合理地对人才进行选拔。因为通过个性测试,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考核到或反映出求职者的能力信息。
(二) 指导毕业生就业
对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事业态度和趋向的考核是职业兴趣测验的内容,这也是心理测试的重要方面之一。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的职业心理学家就开始将心理测验应用于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中。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也不算晚,在民国时期就曾经尝试使用过,但是很可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形成一种制度。应该说心理测验在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效果和作用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如果一个人能够从事自己所喜欢和充满热情的工作,那么他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份工作,干工作的心情也会大好,工作效率必然随之提高;在而且在通过职业兴趣测试确定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后,可以在求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其次,通过心理测验的帮助,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缺点和有点,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完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身在职场的竞争力,确保自己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不被淘汰。
三、 心理测验中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合理运用心理测验
作为一种科学的考核和测量的手段,心理测验的巨大作用和深远意义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也正因为如此,心理测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被滥用的现象。有的院校和单位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引入或者制定了许多不同的测试工具,而这些测试工具往往缺乏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这样得出的非但不具有指导意义,还可能产生误导作用。另外一种情况是,有部分人仅仅将心理测验当作一种时尚,因为别的单位都在使用,所以自己也必须要使用。处于这样的目的,操作起来往往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测验过程的规范性也难以保证。这种盲目跟随的心理完全抹杀了心理测验对于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降低了心理测验应该具有的价值。
(二)提高心理测验质量
心理测验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心理测验的重视却没有体现到其操作过程上。往往都是怀着很高的热情开展心理测试工作,但是实施过程却是缺乏相应的规范性,没有深入、透彻地分析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有的高校往往只是为了得到了学生的心理测验结果数据,而没有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从中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操作人员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干工作敷衍了事;有的是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导致心理测验工作没有做到位;有的是时间上安排不合理,没有在合适的时间节点上开展,从而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或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四、 结论
开展心理测验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测验工作,我们能够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并对其求职就业提供指导意义,并最终推动我国高校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