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1.导言
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有Blum-Kulka的最著名的研究“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模式” (CCSARP)。该研究分析了两种言语行为:请求和道歉。还有大量研究主要关注两种语言中请求实现模式的比较,其中,House& Kasper (1989)主要研究德语和丹麦语,Wierzbicka (1985)则对波兰语和英语情有独钟。多数研究者对于请求的研究是从礼貌的视角或文化的某个单一视角出发,Brown & Levinson (1978) 和 何自然 (2004)从“面子理论”视角出发,认为提出请求对于面子会构成威胁,有可能发生“冲突”。 Leech(1983),顾曰国(1990)从礼貌原则的视角进行了研究。另外,张绍杰、王晓彤(1997)根据语篇补全测试(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调查问卷,参照5个指标(社会权利、社会地位、年龄、性别、行为是否轻松完成)调查研究了汉语请求在16种不同情景中的情况,包含了社会交往中的所有方面。由于对于请求的研究已有30多年,因此,有必要通过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对比和比较,进而比较系统地呈现请求言语行为研究状况。
2. 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理论
2.1 言语行为理论
Austin(1962)在其《如何以言行事》中提出了“说即是做”的基本观点:人们说话的时候就是在执行言语行为。他认为,所有的话语都有执行力,是用来执行行为的,并且在说一句话的同时执行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请求作为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2.2 礼貌理论
Leech(1983)认为在真正的交际中,礼貌原则因文化不同而异。在Leech看来,说话者总是最大化听话者的好处,而最小化听话者的损失,最终达到礼貌的社会交际目的。他还指出,这些准则的重要性并不一样,即在某种文化中需要强调的一些准则在其他文化中则并不一定被强调。
Brown and Levinson(1987)根据交际参与者的需求区分了两种类型的面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他认为威胁面子的行为有四类:1)威胁听话者消极面子的行为,比如命令、威胁等。2)威胁听话者积极面子的行为,比如反对、否定等。3)威胁说话者消极面子的行为,比如接受感谢、表达感谢等。4)威胁说话者积极面子的行为,比如道歉、忏悔等。
顾曰国(1990)进一步修正了礼貌原则,提出了以下中国式礼貌准则。他认为,贬低自己,抬高别人仍然是当代礼貌观念的核心。礼貌必须真诚,而且真诚的礼貌也需要得到真诚的对待,称还礼(也就是说中国人观念中的面子强调的是自己和他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平衡)。
3. 请求策略及英汉请求策略的实现模式
3.1 请求策略概况
请求行为有可能对别人造成侵犯或者要求过分,要想尽力缩小对听话者的不公正,方法之一就是借助适当的策略。Searle(1989)提出讲话者的言外之意从其说话方式中可以明显看出。根据Blum-Kulka & House (1989)的观点,直接的程度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策略得以体现:1. 直接请求策略(特点是直接请求,比如命令)2. 常规间接请求策略3. 非常规间接请求策略(部分通过语境提示听话者实现)。
3.2 英汉请求策略实现模式
尽管不同语言实现言语行为和传达礼貌的策略大致相同,但是具体策略的具体应用差异却很大。
1)汉语中人们喜欢用你、您、老师、贵等来表达不同程度的礼貌,比如,“老师,我想问您个问题。”“恩,你说。”其中学生对老师用了“您”,而老师用“你”和学生交谈。社会地位低的人使用各种称呼表达对地位高的人的尊敬。但是在英语中人们不很在乎称谓用词,他们喜欢使用情态助词,例如,“能告诉我火车站在什么地方吗?”(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railway station, please?”)。
2)汉语中家人和朋友之间的请求经常使用祈使句。比如,“同位,借我用用你橡皮。”中国人认为朋友,尤其是好朋友有义务互相帮助。然而,用祈使句表达请求在英语中使用很少。西方人对自我形象和个人目标非常敏感,是否需要帮助是他们自己的事,不必要的帮助会使他们感到不舒服。
3)汉语中表达请求一般比较间接,为了表示礼貌,在说出真正目的之前还会说出许多原因和解释做铺垫。例如,“老师,我把论文弄丢了,恐怕不能准时交给您,再给我几天时间可以吗?我会加班完成。”而英语中更喜欢先说出目的,后使用不同的复杂句子结构来表达礼貌。
4)汉语中,人们极少使用疑问句表达请求,因为这种句子使得听话人不舒服。比如,“还不过来吃饭?----过来吃饭了。”。但是,说英语的人却使用疑问句间接、礼貌地表达请求。比如“你为什么不关门”。他们认为这样说话没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要让听话人有反应行为的。
总的来说,受积极面子的影响,汉语中的礼貌表达更注重使用表达亲近的词语以追求行为的和谐。相反,英语中的礼貌表达着重消极面子,追求行为的自由、顺畅。因此,在请求时,他们更多采用常规间接请求策略,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力。
4. 请求策略不同的原因
通过大量数据分析(Xu,1992;Zhang,1997;Wang,1997;Cai, 2009) 前者更多使用的是直接请求策略,后者则更加偏爱常规间接请求策略。汉语文化中的集体主义重视情感纽带以及人们之间的互相依靠,而英语文化里的个人主义强调的是自由和独立。因此,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不同是英汉请求策略实现不同的根本原因。另外,社会地位也是决定礼貌策略使用的重要因素。汉语文化中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使用的请求策略与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请求时使用的策略差异很大。英语文化中地位观念比较弱,更加强调平等,因此,决定其请求策略的是礼貌而不是社会地位。
5.结论
本论文旨在英语和汉语中通过对比,描述和解释其请求策略的异同。请求策略一般分为直接请求、常规间接请求及非常规间接请求。请求策略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不同,以及人们之间社会地位相异。另外,人们研究请求这一言语行为已三十余年,有必要对支持深入研究“请求”的理论加以探索。即在新的理论基础上探索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不同,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找到有效的请求策略,以帮助改善我们的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