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正文

文史材料的跨学科整合与材料阅读能力之提升

作者:李勇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2-13人气:1545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之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首《易经》中的“易穷则变”的古歌谣,为我们在教学《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时,提供了有力的史料依据。此歌用一句“神农氏没,黄帝、尧舜之作”,不仅说明了我国通史记载古人传说的先后顺序,又告诉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神农氏(炎帝)和黄帝(轩辕氏),特别是歌谣突出强调了一个“变”字,直接点名了《易经》的基本原理。这既是自然辩证法的根本所在,又是炎黄子孙对世界敏锐洞察力的体现,后来维新先锋梁启超先生在《变法通议》中就直接引用这个道理;一代伟人邓小平,更是把握了其中的精髓。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可见一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亦油然而生。

八百年成汤因纣王暴政而亡。在讲授《西周的政治和经济》时,可以引用《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比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这首诗恰好让学生想象和描绘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伐纣时牧野之战的激烈战况和辉煌战果:在河南广阔的牧野古战场上,周军在尚父姜子牙的率领下,亮堂堂的兵车来往穿梭,雄赳赳的战马纵跃奔腾,三军就像雄鹰翱翔天宇,协助周武王击败了商军,最后建立了天下清明的周朝(西周)。

西周实行井田制,教师选用《诗经·小雅·北山》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正好说明了周朝的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的含义,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

春秋时期,由于铁器(铁锄、铁斧)首次在农业上的应用,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出了大量的荒田据为己有是为“私田”,后因鲁国实行“初田税”,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有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交税。在上课时,可以选用《诗经·小雅·大田》“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诗句,学生可以从中体味当时奴隶主的普遍心理:浓厚的乌云卷来,下起了充足的春雨,滋润了我的公田,(但由于私田也要交税,所以)春雨啊,多下一点到我的私田中吧!这样,鲁国以及后来各诸侯国改变的新的土地收税制,在学生脑海中就有了较具体的印象。

西周到春秋,残酷的奴隶制由鼎盛的瓦解,选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之《魏风·伐檀》中的诗句(而且是高中语文第五册必修课文)“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在投影历史课本中《诗经·魏风·硕鼠》的诗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通过这些诗篇,既可以让学生明显感受到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又如实地表现了奴隶的愤怒呼声和反抗精神,同时还让学生明白《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秦始皇六合诸侯终于统一天下,建立了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在讲授其加强思想控制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唐朝诗人章碣《焚书坑》之诗“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学生从诗人辛辣的讥讽中明白并掌握:秦始皇的“焚书”和“坑儒”只起到钳制思想和摧残文化的作用,并没有巩固他万世的皇位,因为后来推翻其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刘邦和项羽却是不大读书之人。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做皇帝,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是近乎无赖的刘邦挂出了汉高祖的金字招牌。在分析势力弱小的刘邦为什么能够战胜“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时,可以选用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诗句“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谁为君王卷土来。”学生可以根据诗句分析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得民心!就是今虽在的江东子弟也不愿意为其卖命。我们可以继续分析其具体原因:项羽大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等),是西周春秋时期分封制的翻版,显然已违背了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持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令世人寒心;刚愎自用,不善用人,鸿门宴后气走了老谋深算的“亚父”范增;在此之前,从自己身边放走了“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的萧何和“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这二人后来都成为对手刘邦的股肱,也成为项羽的掘墓人。正是原来自己手下的区区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把自己围在垓下,最终只得在四面楚歌声中仰天长叹“时不利兮骓不逝”,告别虞姬自刎乌江。而刘邦入关后却是“财务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与老百姓“约法三章”,以收揽民心,重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再加上富饶的根据地关中,因此由弱转强,最终问鼎天下。

学习完西汉《文景之治》,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唐朝诗人许浑《途经秦始皇墓》诗句“龙盘虎踞树层层, 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 路人唯拜汉文陵。”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秦始皇统治残暴,征收重税,役繁法酷,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即使是“龙盘虎踞”、“ 势入浮云”、也会轰然崩塌。汉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减轻刑罚,从而体现了“文景之治”的清明景象。对比秦始皇的残暴和汉文帝的仁爱,所以“路人唯拜汉文陵”。通过这首诗,学生不难理解“秦亡汉兴”的深刻道理了,据史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也在比较中慢慢聚沙成塔。

魏晋时期诗人左思《咏史》诗云:“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该诗揭露了当时社会中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之间尖锐的矛盾,恰好可以诠释陶渊明为什么要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一个人人丰衣足食、不纳赋税的世外桃源,因为并不存在的乌托邦正确切反映了他对东晋腐朽的士族制度和极度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因此,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集中反映的道理也在学生心中慢慢释然。

南朝宋齐梁陈皆定都南京(当时称建康),南京成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号称“九朝古都”。我们可以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诗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设计成题目:该诗吟诵的古都是现今哪个城市(    )

A、西安     B、杭州        C、北京         D、南京

若语文常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应该能够联系史实准确地选出D项答案,但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对此诗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们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打开被堵住的思维:阅读诗词等史料应抓住其透露出来的有效信息。此诗中的“吴宫”和“晋代”就是关键词,“晋代”很容易理解,那“吴宫”呢?“吴宫”就是吴国的宫殿,因为这是诗歌对仗的特点。那么这两句诗意即吴国昔日繁华的宫殿已经花草丛生,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根据题干的“古都”,可以断定此地曾是吴国也是东晋的都城,再加上另一个信息点诗名中的“金陵”,学生终于豁然开朗,应选D项!为什么?因为南京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时称建业),后来成为东晋的都城(时称建康),至明清时期则改名为金陵,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别称《金陵十二钗》吗?短短的两句诗竟蕴含了不少的韵味,知识点和趣味性在学生积极的思考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人评价不一,学习完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阅读两首古诗:其一,是诗人胡曾的《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随波浪九天开。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其二,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然后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

1、“汴河”或“汴水”是指什么?

2、《汴水》中的“干戈起”和《汴河怀古》中的“水殿龙舟事”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这两首诗哪一首较为客观地评价了大运河的作用,为什么?

学生理解诗句后应该能较快地解决1、2两个小问题,第3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固然有享乐“春风十里扬州路”之繁华的目的,也确实是他奢侈腐化、滥用民力的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运河的开通,逐渐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是隋炀帝顺应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作出的正确决策。所以皮日休认为,如果隋炀帝没有三次乘坐大龙舟巡游江都,那么它的历史功绩和治水的大禹放在一起论功也不为过,因此他的观点是比较公正的、比较客观的。

我们在讲授唐朝进一步完善隋朝始创的科举制度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唐朝诗人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说明科举制度的作用,同时向学生说明诗句的含义:东晋时期的乌衣巷位于南京,是当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宰相谢安都居住在这里。但现在已经物是人非了,以前栖息在王导和谢安堂前的燕子却飞到了平常百姓的家里去了。至此,学生恍然大悟: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寻常百姓”(庶族地主)也能参加到政权中来,直接起到了打击士族的作用,士族势力到隋唐时期已“无可奈何花落去”。

北宋与辽先战后和,澶渊之盟后,北宋在边境的雄州、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和辽进行贸易往来。为让学生掌握榷场的作用,可以使用宋朝诗人刘迎的诗句“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歩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引导学生分析诗句,集思广益后认识到榷场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各民族之间经济往来十分密切,边境上虽然弥漫着战争气氛,但各民族为维持生计仍然保持密切的经贸往来,更进一步说明民族间经济和文化交流不可阻挡。

学生若能记住苏轼较为通俗的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那么不仅能够掌握北宋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即北宋在福建普遍种植的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已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一带,而且还可以获得书上并没有点明的知识即北宋南方的桑蚕业也十分重要。

 “数声哀怨半天闻,无限离愁寄白云。缯缴每从文字起,书空咄咄却忧君。”该诗则突出反映了清朝知识分子在文化专制下的恐惧和忧愤心理:遭受杀身之祸总是由文字引起的,只好把离愁和哀怨寄托给白云。学生若读到这首诗,更能理解清朝统治者为压制反清思想大兴文字狱的残酷史实。

以上只是我在平常教学中挂一漏万式的尝试。若更能找准历史与语文等学科的契合点,加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适当采撷诗词歌赋等几朵文学奇葩,那么,既重双基更重能力的内涵定当更加流光溢彩。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