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分编工作的既存问题
高校图书分编管理优化的意义
关系到高校的文化科研建设
高等院校是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同时也是科研的重要场所,肩负着文献研究的重要任务,高校的师生在进行学习科研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创作出翔实、准确的研究成功,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提供服务作为支撑。可以说,图书馆没有高水平的文献查询服务,学生、教师的学习研究进度将收到严重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分编工作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建设质量,关系到高校的文化科研建设,对学校的长期发展以及科研竞争能力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奠定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是高校合作提高教育水准的基础,分享优质信息
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尽早夯实自身资源交换共享的基础,从图书资源入手,建立起自己学校的共享网络,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图书信息资源的合理化、统一化和标准化[1]。很长时间以来,高校对自己拥有的图书资源并没有统一固定的分编标准,不同的工作人员很可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将相关主题的文献书籍分类到不同的区域,这就大大增加了师生到需要信息的难度,也有很多图书目的分编没有考虑到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性质进行,没有考虑到面向群体师生的实际使用场景,一味按照社会外界的图书馆分类标准进行,使得分编成果不具备实用性,使后期的信息资源传播与共享困难重重。
有助于分编工作交接的进行
高校图书馆不仅会定期地进行图书资源定期更新,引进或删除一部分书籍,还会面临工作
人员的流动更新,同样的书籍在不同的工作人员手中可能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区域,长期以往使得同一类型的图书资源也变得极为分散,因此分编工作在交接过程中的难度往往很大,交接过程也是分编工作不得不考虑的重要一环。高校图书馆要做好分编工作流程的优化,解决分编既存的问题,实现图书资源分编的统一化与标准化,使得图书馆分编对接过程更为高效简洁,也能够让新的工作人员能更快地掌握分编细则,更好地适应分编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分编交接的实效性。
高校图书分编工作的既存问题
复本较多,编目管理难度大
高校图书馆馆藏涉及了许多的专业性学习的书目,为了满足高校学生考证的需求,一些专
业等级考试的书目占比比较大,如计算机等级考试用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参考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高数辅导书等。基于学生群体人数众多的考虑,为方便更多学生能借阅利用,这些书的复本数量一般在十本以上,有的甚至可以高达二十多本,图书馆只需要核对种类以及在庞大的书目中抽取样本即可进行分编。但是由于很多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够达标,再加上复本众多,难以保证样本抽取的准确性,甚至会直接出现样本抽取错误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图书分编的最终质量。
缺乏专业人才,工作人员人数不够
高校图书馆的编目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收到编目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影响,现在很多高校图书
馆的编目人员只是受聘的普通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专业的图书编目知识,在面对一些特殊的编目问题时就显得无从下手,很难提供切实高效的解决方案,影响了编目的质量。在此之外,很多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认为图书分编就是简单地按照分类对图书进行归纳整理,讲严谨的图书编目工作等同于简单的粘贴书条和条码,没有主人翁意识,工作时敷衍了事,影响了图书编目的结果。最后,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分编人员不足,每名工作人员都要承担过多的图书分编任务,长期以往分编人员的工作效率就会下降,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在不经意中出现分编错误,使得师生图书查询的效率大大折扣。
忽略查重,图书分编比较混乱
信息化的环境下,电子信息迭代迅速,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分编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定期检
查更新,做好编目的查重,避免遗漏和重复。由于现阶段高校中的编目人员少,而编目任务又重,高校图书馆往往会忽略了图书编目的查重和补漏,还有对新进图书检索的核对不够仔细,不能确定待编图书是新入馆图书还是馆藏的图书复本等问题,工作人员在编目时往往忽略了查重、补漏这一决定数据库是否规范和准确的工作环节。
高校图书分编工作的优化路径
加强分编工作队伍的建设,引进精通计算机的专业人才
由前文的叙述可知,高校中的图书分编工作既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也需要了解大学校园中师生的切实需求,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工作,对分编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现阶段,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订购新式逐渐从纸质印刷型文献资源向网络化、数字化和电子信息资源的形式转变,没有良好的现代科学技术工具的支持,高校图书分编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引进掌握计算机知识的专业分编人才,对本校的图书馆图书分编系统进行“互联网+”的技术升级,在核心系统上与网络平台的需求相互对接,在升级后的系统中能够快速检索图书的编码。图书馆的采编人员不再只是信息的采集者和信息的挖掘者,而是要转变成信息的引领者和导航者,参与图书分编规则的制定和资源数据库的维护,使得分编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慢慢走向一线进行更多的脑力劳动,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检索方法和手段,让读者能够更方便全面更便捷的检索和使用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为了引进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专业分编人才,学校可以和计算机专业强势的高校合作,定期从应届毕业生中通过校招等方式引进优秀毕业生,弥补本校图书馆分编工作团队缺乏计算机人才的不足,从而全面提高分编工作团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同时,还需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使得所有人员在工作中都能够严格遵循图书分编的相关规则标准,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最后,图书分编人员还应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做到相互协调配合,具有图书分编专业知识的人员和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互相交流,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合理制定编目规则,科学选取分类引标工具
图书馆在开展图书分编工作的过程中,最好采用权威的编目规则和分类引标工具,这样有助于形成结构严整的体系。另外,为方便分编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长期和软件公司合作,通过校方申请补助,购买最新最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工具,既节省了选取工具的时间、精力的消耗,也能更方便更便捷地利用前沿科技管理本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
实现外部资源的对接
图书分编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首先是对于网络资源的再度开发。何种图书资源更加适合本
校师生读者,成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为此,需要高校的图书分编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引入图书阅读量、借阅率、反馈评价等一系列的分编指标。当分编指标逐渐清晰之后,方能为日后的图书管理提供更高的信息化便捷。这种反馈信息的收集,要依据图书原始的编码为统计单元,在原始编码下设置多重评价级别,这一反馈信息可以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在图书馆或本校图书馆的线上电子图书馆中邀请师生填写反馈问卷,或是通过学校公众号在朋友圈呼吁大家积极填写调查问卷,为学校的图书分编工作出自己的一份力。这可以使得图书分编工作的二次迭代能够细分图书阅读价值,增强分编工作的细分程度,乃至网络外部资源对接的覆盖率。这样的图书分编信息化改革是一项漫长的统计学发展,是更为细致化的网络终端用户需求的总结,需要高校图书馆各部门对于当前的网络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并且还需要将图书分编工作细化成首次分编、二次分编以及多次分编等不同的工作等级。从而完善图书分编工作与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整体适应度,整合外部反馈信息资源之后,增强内部的图书分编工作实效性。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以及阅读体验效果,不断对图书分编工作进行优化,引进专业的图书分编人才,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和分编能力,并且从校招等多个途径吸收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才进入团队,使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工具,帮助图书馆的图书分编工作向网络化、数字化和电子信息资源的形式转变,优化图书分编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图书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