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理论贡献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坚持捍卫和发展唯物史观。恩格斯晚年写就的著作和大量书信深刻论述了唯物史观的重大理论问题,驳斥了资产阶级学者及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的“积极分子”,对捍卫和发展唯物史观做出了贡献。
一、恩格斯晚年捍卫和发展唯物史观的斗争
19世纪90年代,保尔·巴尔特等资产阶级学者以及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的“积极分子”向唯物史观发难。恩格斯为了批判所谓“先生们”的诋毁,为了终结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思想混乱,在著作与书信中对他们进行了批判,在驳斥这些“先生们”的论战中捍卫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
(一)开展对保尔·巴尔特等资产阶级学者的驳斥
首先,恩格斯驳斥保尔·巴尔特根本不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原理。巴尔特仅注意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因素决定作用的论述,而对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反作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将其理解为机械的唯物论观点。其次,恩格斯批判了资产阶级学者关于经济唯物主义观点。他认为,经济因素确实起决定性作用,但上层建筑也对历史发展具有作用。恩格斯对巴尔特的批判既肯定了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又重申了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
(二)回应来自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的“积极分子”的挑战
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的“积极分子”以党内理论家和领导者自居,全面歪曲了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他们机械地从教条出发,随心所欲地阐述唯物史观,不负责任地解读历史;另一方面,他们承接了马克思论敌的观点,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只有唯一决定性因素——经济因素。恩格斯晚年揭示了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的“积极分子”将唯物史观教条化、庸俗化的实质,同时批判了其经济唯物主义的论断,指出社会历史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推动下滚滚向前的,特别强调了经济因素并非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
二、提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理论
恩格斯意识到,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偏重着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客观原则。因而,恩格斯在晚年的书信中重点论述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理论。
(一)经济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
明确物质存在条件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影响,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观进行的最为彻底的革命,体现了其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首先,恩格斯阐述经济因素对于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运用“生产”“经济”“经济关系”等表述。经济关系——作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方式,既涵盖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涵盖运输与生产的所有技术。此外,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经济因素还涵盖人类生产生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也就是指人们生产生活所依赖的地理环境,继承前一发展阶段的一定形式的残余;“外部环境”,也就是对外经济交往、国际经济环境。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书信中明确指出:“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这是因为生产包含两种方式: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大多数人所知,而另一种生产方式便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由此可见,人口也是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
(二)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能动作用
恩格斯晚年在致友人的书信中重点论述了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能动作用。恩格斯指出:“(我们)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意识形态、国家权力、法律等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恩格斯认为,就像商品一旦离开生产领域便会获得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一旦形成,也必然会取得与依赖其生存的基础相对立的某种利益,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在最大范围内获得独立性。
此外,恩格斯还阐述了国家权力的反作用。国家权力是上层建筑的核心要素,它的反作用形式有三种:其一,沿着同一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其二,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并终将导致自身的崩溃;其三,给经济发展限定另外的方向,这一反作用形式与第二种反作用形式相似,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三)经济必然性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恩格斯明确了经济因素并非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唯物史观并没有将经济因素理解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而是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指明历史发展过程的相互作用。历史发展具有不可逆转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既受经济因素的支配,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社会历史是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向前发展的,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才是历史滚滚向前的终极缘由。必须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社会历史发展的相互作用,否则将陷入单一的经济决定论,陷进形而上学的思维误区。
三、建构历史合力论
恩格斯晚年对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论述得比较少,系统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由此,恩格斯提出了历史合力论。
(一)历史合力:历史发展的原始动力
恩格斯晚年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回答了历史发展的原始动力问题,提出并详细论述了历史合力论。恩格斯将历史发展比作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构成的合力就是历史结果。恩格斯将个体意志与个人目标看作平行四边形的矢量,每一个现实个人的个体意志与目标都存在差异,其发展方向也存在差异,以现实个人的个体意志构成力的平行四边形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重新组合,推动历史发展。
(二)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社会历史是由社会中为实现自己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所构成的,人类自身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在联系形成了历史规律。人们在有意识地实现自身目的的实践过程中创造自己的历史,也就是恩格斯提出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那么,人类到底是如何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呢?
首先,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具有确定性与条件性。每一代人都有特定的历史际遇、生存环境以及生活条件,先代人的生产生活资料基础以及社会关系事先规定了后代人的生存条件,每一代人都在事先规定好的条件下进行创造历史活动。因而,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具有确定性与条件性。
其次,历史是在群体意志与个体意志的矛盾冲突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代人按照个人意志为实现个人目标而奋斗,而个人意志是受特定的生存环境规约的,会受到其他个人意志与群体意志的阻碍。也就是说,个体意志与群体意志之间既有联系性,也存在冲突。个体意志与群体意志之间的联系越密切,群体意志的力量也就会更大;反之亦然。可见,社会历史是在群体意志与个体意志的矛盾冲突中创造出来的。
(三)历史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唯物史观特别重视客观规律的必然性,却也并不否认偶然性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唯物史观主张,历史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人们总是在事先规定的生存环境与社会关系的前提下创造历史,因而必然受到经济因素的决定性制约。不管前方多少社会因素设立障碍,经济因素都将突破障碍,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开拓道路并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此外,各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及其结合又使社会历史发展存在偶然性。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显现出来,这正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外在表现。正如恩格斯晚年致友人书信中论证的一般:“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恩格斯晚年反复提醒人们注意,以偶然性事件为外在表现开拓前进路径的,归咎其根源依旧是经济的必然性。
四、结语
恩格斯晚年在对保尔·巴尔特等资产阶级学者的驳斥,批判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的“积极分子”的过程中坚定捍卫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并且,恩格斯晚年依据不断变化的实践进一步丰富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理论,着力建构了历史合力论,拓宽了唯物史观的理论边界。在恩格斯理论贡献的推动下,唯物史观进一步发展为体系更为丰富、逻辑更为严密的思想理论。恩格斯作为唯物史观的创立者、捍卫者、发展者,给我们留下的唯物史观是极其重要且丰富的,结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完整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是新时代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