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中常见地质灾害问题的应对方法
一、常见的岩土地质灾害概述
(一)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山体受到了外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内部实际应力结构受到突变,常见的表现主要是指山体上的岩石及岩块等沿着山体的一侧出现快速滑塌。由于在山体滑坡出现的过程中,主要是大块的岩石随着雨季降水,大量的水流冲落,对一些地势较低位置的房屋建筑、公路、植被等具有较大的破坏,尤其是在一些山体结构本身较为疏松或频发暴雨的地区经常出现
(二)泥石流
当泥石流事故发生时,往往伴随着洪水、滑坡等其他伴生地质灾害,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大,其出现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当有暴雨或山体顶部有冰川融化时,会有大量的流水卷携着碎石和泥土等向下游冲击,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还有可能会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大威胁。通过对泥石流事故发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大部分泥石流事故的原因与人为对环境的破坏有很大关联,由于人为的砍伐植被,且不能对土壤进行有效固定而造成了泥石流事故。
(三)崩塌事故
岩土崩塌事故的出现主要是指顶端岩土受到自然重力的作用不断下落,而底部结构无法满足承重需求而引发的塌落情况。在对崩塌事故进行原因分析中,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地质结构和土壤情况,如一些本身就是结构较为疏松或有湿陷、岩溶区域的崩塌事故可能是由于本身地质环境引发的,而在一些岩土工程当中出现的塌方事故则可能是由于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做好支护和加固措施。
(四)地表变形
引发地表变形的原因较多,其主要的表现可分为地表沉降、表面塌陷、开裂等不同的情况,一些工程建设回填不到位或对地下资源的过度开采都有可能会引发地表变形事故的出现。若想要在岩土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有效预防地表变形事件的出现,不仅需要提前收集充分的地质结构资料,还需要对工程建设的方案进行建模分析和不断优化,确保地表结构的稳定性。
二、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分析
(一)快速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主要用于山体结构较为疏松、容易出现变形或坍塌事故的场景当中,对于前期预防和灾后修复处理都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按照对山体进行锚固施工的流程来看,需要由技术人员提前对山体的地质结构信息进行收集,从中选择可以进行钻孔和锚固作业的位置,定位选取对实际锚固效果有很大影响,必须要通过力学分析和严格计算得到。技术人员在进行钻孔作业时要对位置和深度进行合理控制,否则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山体结构稳定性,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当钻孔施工完成后需要将锚杆深入到孔洞内,连接成为稳定的锚固结构后还需要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浆体对孔洞进行填充,这一操作能够有效保证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锚杆位置不会出现偏移,延长加固处理结构的使用寿命。
(二)滑坡防治技术
针对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以预防处理为主,可以通过在容易发生滑坡区域的边缘进行加固建设,尽量增强山体结构本身的承重和负载能力,可在周边进行加固的同时对山体本身位置进行减负处理,当有滑坡问题出现时可通过抗滑桩增强摩擦力和负载能力的方式减少出现山体滑坡的概率。在对山体滑坡事故的分析中发现,该区域地表和地下水流量是造成山体滑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进行防治处理时可以进行排水沟的建设,使地表和地下的水流能够沿着排水沟及时排出,避免了水流冲击影响造成的山体滑坡事故。在容易出现滑坡区域的上游部分,也可以通过修建截水槽的方式减少水流进入滑坡区域的概率,能够有效避免引发山体滑坡等危险事故的发生。
(三)动态监测报警
首先,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的检测工作能够更好地掌握地质结构的相关信息,当出现以下剧烈的环境数据变化或先兆预警时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警报和处理,进一步避免因为地质灾害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传统的地质检测手段包括了变形监测、裂缝检测和一些简单的目测方法,作为管理人员有义务向多灾害区域附近的居民开展宣讲工作,提升居民的防护意识。其次,在监测系统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做好对设备的工作精度校正,依靠科学精准的仪器测量建立起地质灾害防范体系,并结合不同区域位置的地理特征进行预警体系的建设工作,技术人员要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先进的灾害防范措施,确保能够在地质灾害出现时有效应对。
(四)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目前能够实现长期有效环境地质灾害的措施,对于保护水土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恢复该区域的生态多样性。针对一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地荒漠或岩石松动要及时进行退耕还林的建设工作,按照国家的耕地面积要求保护好土壤环境。常见的生物防治包括植树造林和固土涵水建设,在不同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域要采用相应的办法进行处理。对于一些山体表面没有植被覆盖的区域很容易因为地表水流量增加或暴雨等因素出现滑坡灾害,在这个过程中会进一步增加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并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结语
总之,加强在岩土工程开展过程中对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与管理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对于维护好生态环境和谐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各类突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不仅会对建设工程造成较大影响,对于社会安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有很大威胁,必须要加强监测及防护,以及生物防治的手段予以应对,着重保护好生态环境稳定,防止出现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问题,推进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