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莱文森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在传播学领域,麦克卢汉和莱文森是传播学三大方法论学派之一的技术控制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技术控制论学派的传播思想是由申农等人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所启发;这一学派中的后期代表人物莱文森其观点多少使传播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走向折衷,在其著作《数字麦克卢汉》中,他继承并发展了麦克卢汉的思想,也提出“人性化趋势”的媒介演化理论、“补救性媒介”等自己的理论,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
一、媒介形式与内容
(一)“媒介即讯息”的现代演变
“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1964年)一书中提出的。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内容如同一块“滋味鲜美的肉”,它支配我们的感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感觉不到眼前这种媒介的深层冲击力,而这种冲击力就是一个足以改变我们生活的窃贼,而我们则是一条已经被驯服的“思想看门狗”。莱文森对这一观念给予了修正和延伸,仔细地考察了“媒介即讯息”这一命题及其变体,他指出小说是电影的内容,电影和连续剧是电视的内容,在网络时代,互联网媒介的一部分“讯息”,是一切走在它前面的媒介
莱文森是以一种批判的视角来看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论的,他认为人是积极驾驭媒介的主人,媒介在演化过程中具有“人性化趋势”。纵观媒介形态的改变过程,不难看出这一理论的正确性。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播电视、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信息传播的载体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新的媒介形式层出不穷,从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旧媒体、到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人们可以创造新媒介,人们同样拥有空前的自主选择能力。在对媒介的选择中,用他的话来说“我们借助发明媒介来拓展传播,使之超越耳闻目睹的生物极限,”即补救性媒介来满足我们。
(二)使用者与内容的等式不局限于媒介
“使用者是媒介的内容”是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形式和内容的又一重要观点。例如电视上无血肉之躯的形象也是电视的“使用者”,因为我们看电视,电视也在看我们。而我认为这一理论不仅仅局限于媒介观念,使用者和内容的等式至少可以追溯到理查兹的文学批评理论,他说文本的内容不是存在于作者的意图之中,而是存在于读者合理的理解之中。
二、媒介守门人的古今之变
麦克卢汉曾说:“复印术使人人都能够出书”,当时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得麦克卢汉并未被大多数人所理解。然而,如今的互联网的的确确使每个人出书的现实成为可能,以网络作为写作、出版的平台,这便使得关于媒介守门人的讨论具有了现实意义,结合现在的媒介环境,我做出了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一)网络出版的自由于规制
莱文森在论述媒介守门人的形态变化时这样讲到,报纸的把关人会在刊头宣称刊发“一切适合印发的新闻”,在广播中,每天晚上播完新闻之后总会加上一句铿锵有力的结尾句“情况就是这样”。由此可见,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由把关人靠靠控制,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完全符合议程设置的理论,即在政府的管制下,把关人让受众看到了他们“应该”看到的新闻内容。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的话语权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加,“从窥视者变为参与者”。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观点,其文本表达摆脱语法、逻辑等规则的限制,内容更加自由,特别是论坛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凡是拥有网页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发表自己的故事、文章和书籍,这给网络出版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然而,网络自由和开放的特征给新时期的媒介规制出了一道难题,在数字时代守门人究竟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虽然互联网时代让许多出版人欢呼雀跃,但是目前我国的网络出版也存在诸多问题,如高成本、低水平、重复选题的开发,版权意识的缺乏,以及行业的恶性竞争。虽然莱文森几乎认为新时期媒介的去规制化是趋势也是进步,但是网络环境的自由往往也隐藏着诸多风险,如虚拟的身份带给网络环境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网络自由环境进行适当规制是需要也合乎现实,然而,网络出版自由如何进行规制?是否需要靠网络环境中各个层次的守门人,如网站管理者、运营商等等,很大程度上依靠网络自我规制是否又能真正让作为新媒介的网络健康发展?这是我们依然在思考的问题。
三、后视镜的辩证认识
“我们透过后视镜看现在,我们退步走步入未来”,麦克卢汉用后视镜理论来解释媒体的演进与变化。在他看来,汽车最初叫作“无马牵引的马车”,收音机最初叫作无线电,电话起初叫说话的电报,媒介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和工具一样,总是在怀旧情绪中向前发展,新媒介的出现总是会带着旧媒介的影子。后视镜理论在网络时代十分适用,正是因为网络是以以往一切旧媒介作为自身内容的,因此赶上了网络时代的莱文森对它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与分析,并将其总结为“人性化趋势”与“补救性理论”。
麦克卢汉相比如何进入未来更关注历史如何走到现在。他的地球村观念运用的也是后视镜理论,他参照过去的村落,去求解电子媒介的新世界。“以史为鉴”似乎是一种亘古不变的道理,龙应台1999年在台湾大学的演讲——《文史哲的力量》,文学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层次人群的不同生活状态,文学的力量在于理解;哲学的魅力在于引导,就像人处在一个迷宫里,头上纵横的星图就是作为哲学功能的引导;历史的功能则是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测未来,可能会有一种预测作用,你看到的就是你的力量,是你判断眼前模糊现象、评价现状的引导和基础。麦克卢汉就是把已经存在的媒介当做一种力量和工具来认识新的媒介,就像我们用文史哲的思维来认识现在的世界。
莱文森将麦克卢汉的探索和语言引入数字时代的视野,数字时代媒介技术的新发展让莱文森对于媒介演进的理解更为具体和深刻,这两种相互作用,丰富了新时代的媒介理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莱文森令人敬佩的探索精神,在时代的变革之下能够用一种批判的视角来解读麦克卢汉的思想,正是这种继承和发扬的思想和精神,才促进了传播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探索精神也是对我们传播学人的启发和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