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其他论文 > 正文

南阳电视纪录片发展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李杜若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日期:2019-06-27人气:1071

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与名片。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南阳有3000年建城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地,有“南都”、“帝乡”之称。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南阳还为豫陕鄂区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南水北调,源起南阳,也带来南阳人民新的故事。灿烂的古代文明,发展中的现代文化,都源源不断为南阳电视纪录片创作提供着灵感。

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南阳市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客观上需要电视纪录片担当起再造与提升南阳形象、传播和传承南都文化的重任。2013年,河南电视台国际频道开播;2014年,纪录片播出平台相应增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具备条件的地方电视台逐渐增加纪录片播出平台,南阳纪录片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一、南阳电视纪录片发展状况

(一)南阳电视台概况

1985年5月1日,“南阳电视台”的呼号正式出台,南阳电视台成立。经三十余年发展,全台拥有新闻综合频道、经济信息频道、科教法制频道和图文频道四套电视节目。作为河南省较早创建的电视台,南阳电视台有近百部纪录片专题片作品相继荣获国家和省级大奖,纪录片制作水平走在河南省前列。

(二)纪录片制作部门

在南阳电视台的部室中,外宣部是专门负责做“专题片”的部门。

在河南省新闻奖评选中规定:以现场纪实、同期声为主,辅以解说的是“纪录片”;以解说为主,辅以画面的,为“专题片”;栏目化形态的专题片为“专题栏目”。受此影响,在南阳台,“纪录片”和“专题片”被认为是截然不同的两类。而外宣部是负责“专题片”制作的。没有专门做“纪录片”的部门,没有专门的纪录片工作室或者纪录片团队。

外宣部主要拍摄内容:①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指令性宣传任务,官方色彩浓的城市宣传片,如农运会官方宣传片、南水北调工程宣传片等。②专门用于评奖的片子,主要参评河南新闻奖、中国电视奖等。

(三)播出平台

南阳台没有专门的纪录片专题片播出的频道,也没有专门的纪录片专题片栏目。外宣部做的片子大部分是不播出的。需要播出时,则根据情况排,有合适定位的栏目,就安排在栏目中播出,没有合适的栏目,就直接安排时间播出。

曾经有专题节目《发现》,以纪录片形式介绍南阳相关的科技、文化、教育、艺术、历史等内容,因收视不佳,现已停播。

二、南阳电视纪录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题材单一、偏重宣传

纪录片成败首位考虑的因素便是选题。南阳电视纪录片专题片数量大、获奖多;但多为城市宣传题材或政论类专题片,集中于专题类、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类。

选题上较保守,专题片、宣传片的影子时刻束缚着主创人员的创作。首先源于一部分电视纪录片是纪念一些重大事件而拍摄的,不免带有浓重的政治宣传意味。同时,不重视受众,只是顺应大环境政策,自产自销。

(二)投入: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

目前,南阳电视纪录片的主要投资金额来自电视台,也有一些纪录片是同其他电视台合作的。 

纪录片投资规模比较大、制作周期时间较长,所以电视台对纪录片专项投资往往比较谨慎,地级市电视台尤其如此。没有专项资金,部分器材已老化且数量不够,有时候需要较高级设备时必须向院校传媒专业或传媒公司去借。除了重大政治题材或带有专题任务的专题片以外,其他选题的纪录片创意常常因为没有资金支持而搁置。

(三)人才:专业纪录片人才匮乏和浪费

除了资金和设备的支持,纪录片拍摄最重要的是一支精良的创作队伍,这是纪录片走入精品时代的关键力量。南阳电视台没有专门的制作团队、创作模式单一,处在一种较为涣散的状态中。

拍摄纪录片常是临时抽出负责新闻工作的同志,如果遇到比较忙的时候,片子就会无限期被搁浅。纪录片创作缺少人力资源,除了既定的拍摄任务,很难抽出集中的时间和人员组成新的团队进行长期的纪录片项目。

(四)制作:专题片与纪录片的界限迷茫

南阳电视台从初期以专题介入纪录片的方式开始创作,自此纪录片就和专题片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论是纪录片还是专题片,都是取材于真实的人物和环境,将客观作为理性追求,把纪实语言始终作为影片的第一要义。但二者在叙事表达、声画表达、拍摄手法、剪辑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作为电视人,应该在工作的各自开展过程中探索出纪录片和专题片的把握原则,在对专题片的区别对比中,使纪录片的个性表达得到真正的释放。

(五)评奖机制下的隐忧

“河南新闻奖”是河南省新闻年度的最高奖项,也是河南省新闻界的最高荣誉。自“河南新闻奖”囊括了纪录片部分的评奖以来,给各地级市举步维艰的纪录片发展注入了生机。

但“河南新闻奖”作为河南省新闻的最高奖项,新闻价值成了纪录片评选的一个重要导向,重大事件和红色典型人物常倍受青睐,纪录片作品的社会政治意义被拔高。随着各地级市电视台纪录片主创人员竞相模仿,这种主导的权威性慢慢聚集,形成一种不容侵犯的威严。

纪录片的获奖作品始终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对于那些批评和揭丑等严肃尖锐的作品始终未能得到关注;其次作品大多是以严肃为基调,缺少一些轻快和抒情的话语风格;参选的作品按照各个电视台以单位,并未区分时长、题材类别和主题。虽然国情和制度方面的情况决定了河南新闻奖纪录片部分评选的一些取舍,但是作为纪实类的艺术精品它本身的个性是不容忽视的,希望能找到一个共性与个性的契合点,才能达到这个奖项设置意义的最优化。

(六)播出:传播渠道单一,多为一次性播出

南阳电视台没有固定的栏目或是节目,只是选择在一些重大事件的纪念日里临时分流出一些时间去播放。即便是一些优秀纪录片在黄金时段播放,也依然逃脱不了传播渠道的单一性,电视台依旧是纪录片的主要播放平台。并且,在多数情况下,纪录片在播放平台播放一次后就被束之高阁了,以后很难再搜索到它的影子,市场流通就更谈不上。纪录片的发行和传播受到了严重阻碍,其市场价值得不到充分实现,此后纪录片的附加值和后续产品的开发也因此停滞不前。

在电视剧、娱乐节目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时候,南阳电视台的纪录片收视可谓是一片惨淡,虽然收视率不能评判一个节目真正的好与坏,但长期惨淡的收视情况只会让创作人员逐渐丧失热情,最终陷入到死胡同里。

三、南阳电视纪录片发展的对策

(一)探索多元化选题

一个电视台纪录片成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类型的把握度。南阳的电视纪录片主要是由南阳电视台制作播出,主要也是以重要的纪念日或政治主题、人文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为选题。这些题材选题老旧,忽视受众需求,往往一次性播出,用来完成政治任务,或者在特定活动场合用来达到城市宣传的目的,受众欢迎度低。

为了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南阳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应该努力打破瓶颈,探索多元化的选题,对于文化类、社会类、人物类的选题多多涉猎多多尝试,拓展纪录片创作的出口。比如,对南阳当地有趣的手艺、民俗、民间故事等进行趣味性记录的人文纪录片;对南阳当地的“网红”人物、典型人物进行故事讲述的人物纪录片;对时下南阳地区的一些热点问题,或者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探索性拍摄的社会类纪录片等。

(二)搭建纪录片人才队伍

传统的地方电视台,缺乏专业的纪录片人才队伍,主要是因为电视台对电视纪录片的概念和作用认识不清,认为有政治任务时完成的“专题片”就是纪录片的全部,或者认为新闻片就是纪录片。这样有任务时才临时搭建拍摄团队,或抽调新闻人员进行纪录片拍摄的方式,无法保证纪录片的艺术水准,甚至连拍摄时间都挤不出来。

要更好发展南阳电视纪录片,应重视纪录片创作人才的招募和培养,依托南阳电视台,成立纪录片工作室,招募专业的影视制作人才,专门从事纪录片的策划、拍摄和制作,并和当地高校、传媒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拓展人才渠道。

(三)“本土化”、“大众化”与“人文关怀”

相比于严肃宏大的政治题材,编导们应时刻关注着身边的普通人,展现通过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通过对南阳地区草根文化的关注,表达对传统手艺的保护、对当地民风民俗的观察、对草根人物命运的关切等,挖掘平凡人物身上的不凡之处,与细微处见感动,以影片的“贴近性”赢得受众。

纪录片不等于枯燥、严肃、冷酷,好的纪录片一定是能讲好故事的纪录片。纪录片以真实为诉求,而纪录片编导们应在客观真实地前提下,用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挖掘故事、表现故事,将地方纪录片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要用“人文关怀”来展现度普通人物的生活和情感,通过他们来呈现出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