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 年后英国激进主义报纸的繁荣与衰败
19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爆发工人运动,工人政治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第二代激进主义报刊的产生,成为能与主流大报抗衡的独特报业。然而这种原本销量极高的报纸却在19世纪50年代后迅速走向灭亡,本文试图从英国的法律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民意、文化思想渊源等几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其繁荣和衰败的原因。
一、激进主义报刊产生背景
激进主义报刊,指的是对现实持尖锐批判的态度,读者群为下层民众为大体标准的报纸,而英国的第二代激进主义报刊,指的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宣传工人运动、抨击政治黑暗与社会不公的报纸,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组织劳动者,部份报纸还起到了机关报的作用。
19世纪初的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大量手工工人下岗失业,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矛盾愈发尖锐。1825 年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工人的生存环境再一次受到挑战,曼彻斯特的工人家庭中,5岁以下幼儿的夭折率高达70%。英国工人深受思想家潘恩天赋人权、赋税致贫论的影响,从经济动机出发,渴求政治自由,转而又从这一点出发,要求有与政治自由相适应的经济自由。英国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议会的矛盾达到最高点,一场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在英国展开。如果没有一份机关报来强调他们的要求,或记载他们的活动,那么即使把人民集合起来,也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激进派当前的急务是创办报刊,向公众提供有关共同事业各项问题的报道。
1830 年,书商理查德·卡莱尔创办了一份拒绝缴纳印花税的报纸,标志着第二代激进报刊的开始。相比第一代激进主义报刊,它们显得更加激进,重新定义了社会矛盾,使之成为“劳动者和资本家的斗争、工人阶级和贵族联盟的斗争,这个更富有战斗精神的纲领为社会重建的远大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激进主义报刊的繁荣及其原因
(一)庞大的民意基础
1837 年 6 月,“伦敦工人协会”成立,并且拟定了一个关于争取普选权的纲领性文件,命名为“人民宪章”。这个时候的工人阶级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有关运动的宣传信息、演讲内容,正是因为大部分的公众心理倾向于这一新型的运动,才会吸引政治家将资金投入到激进主义的报刊上。创立于 1837 的《北极星报》是当时最成功的激进主义报刊之一,它的措辞慷慨激昂,真正唤醒了作为社会底层劳动者的信心。此外,《北极星报》还刊登了大量示威集会的信息。正如宪章运动的演讲者说过的话:如果没有《北极星报》,我们的声音就只能在荒野上飘荡而没有任何人响应。
(二)低成本经济运营模式
激进主义报刊大多数都是周报,主要从工会组织取得一定的财政支持,而他们独特的经营模式成为其繁荣的重要原因。首先,他们拥有相当低廉的办报成本,当时大部分的印刷工作是由临时雇佣的手工操作印刷的,机器成本只需要 10 英镑左右,印刷用的铅字按小时计价而租,印刷工人按件计酬。激进主义报纸的主要目的是传播政治观点,所以报纸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来源于读者供稿,更多的是来源于主要工人阶级联合会或宪章运动的组织者。1837 年《北极星报》创办时总共仅花费 690 英镑,而这笔钱大部分来自读者的订报费,其每周运营成本 6 英镑,每期销售 6200 份可以达到收支平衡。
不缴纳、少缴纳印花税是其成本低廉的重要原因。在 1836 年以前,几乎所有的激进报纸都拒绝缴纳印花税,甚至为逃避印花税想出各种办法。 1836 年后,新的规章加大搜查和没收的力度,加重了无印花税报纸的惩罚,同时降低印花税,这些措施的出台直接导致大部分主要的激进派开始支付印花税。即便如此,激进报刊仍然可以获利,支撑其继续出版。
此外,大部分报刊坚持不刊登广告,他们认为刊登广告会妨碍民主辩论机制,即使是缴纳印花税的报纸也只是刊登少量的商业广告,因此也不必缴纳高额的广告税。例如 1840 年出版的中产阶级报纸《利兹信使报》所缴纳的印花税,都是激进报纸《北极星报》的 50 倍以上。
如此一来,激进报纸越来越趋于定位于工人阶级受众了,他们不必为了迎合广告商或者富裕的读者群而减弱了他们激进主义的意愿,激进报纸完全仰赖他们的工人阶级读者群而非广告商来维持他们的经济可行性,可以完全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同时也确保了报刊的革命性,这种革命性就是激进报刊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不断完善的发行网络
早期的激进主义报刊主要是地方性报刊,影响力和规模有限,其中《政治纪事报》的创刊人威廉·科贝特建立了有效地分发系统可以传递报纸,利用马车把包裹送到各地区的商店,但其主要销售其所创办的报纸,且销售渠道没有扩散至全英国。而 19 世纪上半叶,激进报纸最重要的进展就是其中主要的几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行。
三、激进主义报刊的衰亡及其原因
激进主义报刊因其特殊的办报方针,决定了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会遭受政府的压制。1830 年代,报刊负责人被起诉诽谤罪则成为激进主义报刊最好的宣传方式,共和报的主编被起诉后,该报的发行量超过了平时的 50%;赫瑟林顿入狱后,他的报纸却越办越好。当政府意识到法律手段已经无法控制激进主义报刊的时候,就开始着重使用经济手段。
政府压制激进主义报刊的一系列措施最终以失败告终,激进主义仍然以“地下”的形式在群众中传播,拒绝缴纳印花税的报纸占大多数。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按规定缴纳知识税的合法报刊对议会十分不满,再加上《泰晤士报》的影响力日益壮大,国内克里米亚战争的争议不断,为了分化《泰晤士报》的影响力,削弱激进主义报刊的市场地位,议会终于同意进行一系列减少知识税的法案,到 1861 年为止,逐年取消了广告税、印花税和纸张税,然而就在知识税取消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全国其他报刊在种类和发行量上都在扩展,大多数激进报刊却相继停刊或最终被合并,极少数地方性周刊勉强维持发行。
(一)报业结构的改变
报业赋税的废除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报纸价格降低,销量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必须不断发展新的印刷技术,从手工送纸的滚筒式印刷,到更为复杂的网状滚筒印刷,发展到 19 世纪 80 年代已经被整行铸排机取代,这些都使得报业经营的固定成本急剧提高。报纸的售价降低导致销售量猛增,通过更新机器扩大生产量就又增加了固定成本,所以直接导致了报纸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个时候如果单单靠读者的便士也就是销售量来迅速实现盈利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资本在报业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激进报刊恰恰是最排斥资本进入报业领域的,激进报刊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资本进入报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广告数量的大幅增加。在广告税废除之前,刊登广告是一种很不经济的的做法。但废除广告税后,报业开始在经济上越来越依赖广告,而影响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报纸的读者群以及报纸的政治倾向。当时英国的广告手册中曾明确警告过:“你绝不能将广告投放到一份穷光蛋读的报纸上,他们买报只是为了看‘招聘启事’”。广告主们只选择能够带来大量投放反馈的报纸,而激进主义报刊所服务的工人群体,显然不是他们的目标。其次,政治因素对广告业主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 1850 年出版的广告手册中,经常出现“生意政治不分家”的劝诫。1832 年议会改革后,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广告商大部分都来自于中产阶级,相对而言激进主义报刊宁愿破产也不愿意去选择中产阶级的资金支持。
广告主们在政治和经济上表现出来的双重标准,对激进主义报刊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无法迎合广告主需要的全国性激进报纸要么选择迫于广告压力转向上层市场,或者拒绝广告商的资本,将读者群限制在小范围内,将亏损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又或者最后选择倒闭。小部分的报纸选择迎合上层阶级,缓和激进态度,然而大部分的激进报纸选择了后者,在办报纸初期《伦敦快讯》的办报人就说过:我们的原则就是宁愿收到起诉、罚款之类的待遇,可以肯定的是,这远远比赚那些广告商的钱更光荣。于是,这也就成为了激进主义走向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宁折不弯。
(二)宁折不弯的激进态度
激进主义报刊从诞生的一开始,就富有强大的战斗能力,他们所表达的观点,几乎都带有强烈的战斗色彩和斗争意识,比如穷人卫报的创刊人直接表明:我们的目标不是赚钱,而是痛击政府。政治将社会分成两个阶层——奴隶和强盗,前者包括穷人和没有知识的人,后者则是富人和狡诈者,所有的政府运作,都将人民排除在外。然而,从英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来看,这种彻底的不妥协的激进主义态度,也是导致其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中,走互相融合的过程,这是英国文化模式的显著特征,而激进主义报刊代表下的则是激进主义中的平等派,这种不折不扣的激进派宣扬对现行制度的彻底否定,是城乡个体劳动者的政治代表。英国国情下的变革,从一开始就是有保留的变革,保守主义尽可能的阻止变革的产生,但是当变革非来不可时,它也准备接受。如此看来,其激进不妥协的态度很明显的与传统的激进主义态度不符合。
(三)民意基础的衰弱
不可否认广告税的废除对激进主义报刊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时英国当时政治局势的变化而带来的民意基础的衰弱。宪章运动最终还是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纲领而失败了,大多数激进派转而投入自由党。
1867-1885 年,政府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取消了原来城镇和农村的选区,赋予工人选举权,这样一来,工人阶级的政治诉求就基本实现了。工人阶级的生活环境和福利待遇都有所改善,工会的合法地位被承认。因此,后期的工人阶级致力于工人工资待遇的提高、工作条件的改善等切身实际的问题,而不是社会结构的重建,这种种因素都大大削弱了激进主义报刊的潜在市场。正如威廉·科贝特所说:我不相信你能煽动一个吃饱了肚子的人。而马克思在 1864 年所写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也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的机关报刊由于群众的漠不关心而相继停刊。
四、结语
19 世纪 30 年代后的英国激进主义报刊凭借其独特的经济结构,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报业结构的变化,激进报刊的经济结构不再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其宁折不弯的激进主义态度也与传统的激进主义、英国社会环境不相符合,最终在广告税废除后带来的商业化冲击中逐渐消亡,在我国新闻传媒业迅速走向市场化的今天,研究激进报刊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市场机制下的运作模式对我们不无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