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计粟雅来源:《新美域》日期:2024-08-17人气:56

在全球化浪潮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培养未来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摇篮,高校美术教育承担着重要责任。在美术教育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能够有效丰富美术教育的思想文化内涵,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高校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这种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首先,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民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并了解到自己民族的独特传统、价值观和智慧,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建立起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其次,学习传统文化还能够帮助学生们认识到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和贡献。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民族在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的成就,通过对其进行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二)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艺术、哲学和价值观,因此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可以为美术教育提供无尽的素材和灵感,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探索和体验这个广阔的创作空间。

首先,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不同朝代的艺术作品、建筑风格和传统工艺都可以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古代绘画、雕塑和陶瓷等艺术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也可以为美术教育提供深刻的思考和启发。例如,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注重自然与人的合一,佛教文化强调内心的平静与慈悲。这些哲学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三)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传统美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内涵创造性思维和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无限的灵感来源。

首先,传统美术注重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观察与表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和感知,可以培养对细节的敏感性和对美的感知能力。这种观察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进行创作,学生可以不断尝试新的构图、色彩搭配和表现手法,从而形成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其次,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可以为美术教育提供创作灵感。传统绘画、剪纸、书法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表现手法。学生通过模仿和学习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现代元素和个人风格融入到作品中,从而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高校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美术课程是高校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加强高校美术课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丰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优势。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并未认识到在美术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除美术相关专业学生之外,其他专业仅仅将美术相关的课程列为选修课程,课时安排较少,给予美术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空间不足,从而影响了高校美术课程育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效果;再者,当前我国高校开设的美术教学课程中,大部分课程仍然主要是美术欣赏、艺术理论为主,涉及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不足,导致许多非美术专业的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呈现一种“学了就忘”的状态,对于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也缺乏深刻的理解,无法将其育自身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最后,在高校美术课程的设置中,不仅要注意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还应该注意课程之间的有效连接,但是,部分高校却忽视了课程安排之间的有效衔接,如针对大一学生安排的是绘画、书法课程,而在大二则安排了雕塑、摄影等其他课程,影响了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性吸收。

(二)创新实践不足

  实践环节是高校美术教育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部分高校在美术教育中却缺乏相应的实践创新环节,不仅降低了美术教育的趣味性,还阻碍了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吸收。一方面,从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美术教育形式来看,其主要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这就表示学生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被动的接受美术知识,而无法在自然社会环境中有效锻炼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也无法将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吸收和转化;另一方面,高校也未能积极利用校园内的美学资源开展相应的艺术文化活动,在开展的艺术文化活动中也大多数停留在展览、参观等形式上,为对于以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创新活动涉及较少,影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

(三)师资力量短缺

  拥有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美术教师对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融入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中同时拥有深厚美术教学功底和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教师并不多,大部分教师仅仅只是对中华传统美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在历史、文学、哲学等其他方面的了解不足,无法在美术教学中保证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融入;再者,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教学,还涉及相应的技能、技法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保证美术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但是受教学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部分美术教师对于两者融合方法的掌握程度不足,反而导致两者在融合中呈现“两张皮”的状态,降低了学生对于美术知识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吸收效果。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

  当前,虽然部分高校在美术教育虽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却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导致美术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两个教学部门的协同效率不高,资源未能实现共享。再者,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也导致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规划中的缺失,部分教师仅仅是认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融入的重要性,至于该如何融入、从哪方面融入、融入的效果是什么却并不了解,难以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降低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育发展的策略

(一)课程设置

如上述所言,高校要想深入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融合,首先必须改革当前美术课程的设置,加强对于两者融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保证课程设置安排能够有效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为此,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开设一系列针对传统文化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涵盖中国画、书法、雕塑、传统工艺美术等多个领域,以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传统艺术形式,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得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触及到高校美术教育的各个角落例如,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高校应开设中国画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绘画理念以及历史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学习中国画,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为传承和发扬这一艺术形式打下坚实基础。其次,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高校应开设书法课程,教授学生基本的书法技巧和知识,如笔画、结构、布局等。通过学习书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此外,雕塑作为一种立体的艺术形式,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高校应开设雕塑课程,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泥塑、木雕、石雕等。通过学习雕塑,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的创作和设计打下基础。最后,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包括陶瓷、漆器、织绣等诸多领域。高校应开设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各种工艺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传统工艺美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为传承和发扬这一艺术形式贡献力量。

(二)创新实践

在当今社会,创新实践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勇于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尝试,以便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

首先,高校要加快对于现有理论美术课堂的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探索以分享课、体验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引导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还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美术教学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其次,高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工作室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实践和探索创新。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业界专家和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访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此外,高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项目和比赛。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比赛,学生可以将所学的传统技法和创新理念应用到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高校应该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创新实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为此,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奖项或荣誉证书,表彰那些在创新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这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还能够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师资培养

首先,高校应该注重选拔具有丰富传统文化背景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对传统艺术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热爱。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传统艺术的各种技巧和表现形式。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艺术。其次,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交流的关键。教师应该能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学生传达知识,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通过良好的沟通,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最后,高校还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为此,高校可以组织各类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研讨,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

(四)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高校美术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协同育人机制,使得二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更大的教育合力,达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例如,高校可以成立“美术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协同教学”小组,主动筛选高校内有能力的教师担任小组成员,进一步加深美术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深度;其次,高校要积极建立相应的美术教育评价机制,针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文化综合素养进行考核,以此来督促学生主动进行吸收和学习。并且,高校还要定期考察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应用,保证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全方位的融入美术教学中。最后,高校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针对工作积极、教育效果显著的部门和教师予以相应的奖励,而针对敷衍、效果不足的部门和教师要予以问责,促使各部门、教师能够积极落实自己的育人责任,共同发挥育人合力,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融入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教育者、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而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实践教学和跨学科合作,可以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创新实践、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总之,面对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便使传统文化能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