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优化财会监督探析
2023年2月《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出台,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的高等院校,查找自身内部财会监督可能存在的问题,聚集薄弱,突出重点,完善高校内部监督体系,形成高校治理长效机制,落实好财会监督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财会监督工作,更好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对提升高校的综合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财会监督现状及不足
财会监督是防范化解经济运行风险、保障财经法规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财会监督作为监督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监督方式,其在高校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监督不断规范高校财经管理乃至全校管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保障高校安全合规运行、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财会监督落实可以保障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高校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高校管理层对财务会计监督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大部分高校的财会监督主要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济支出行为等方面做了工作,但在探索实现财务管理到财务治理方面所做工作还不够,财务监督的施行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财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体系不完善、对财会监督认识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等。
(一)部门高校对财会监督认识不足
财会监督是防范化解经济运行风险、保障财经法规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财会监督作为监督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监督方式,其在高校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监督不断规范高校财经管理乃至全校管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保障高校安全合规运行、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财会监督落实可以保障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有利于高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高校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高校管理层对财务会计监督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大部分高校的财会监督主要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济支出行为等方面做了工作,但在探索实现财务管理到财务治理方面所做工作还不够,财务监督的施行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财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体系不完善、对财会监督认识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等。
(二)高校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财会监督是依法依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的监督。部分高校的财会监督只是对财务和会计行为的合规性进行监督,忽略了财会监督是确保财务和会计行为合法性的重要手段,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有效的财会监督,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的财务和会计行为,防范财务风险和会计风险;其次,部分高校对财会监督工作认识不足,简单将其归为会计审核工作,认为财会监督只是财务和会计人员的职责,与其他人员无关的认识,使得监督人员的权利被削弱,加之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对财务监督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与理论,有些监督都难以进行。高校的财务和会计行为发生与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息息相关,涉及到高校的全体师生,需要高校全体人员的参与和配合,只有全体师生都认识到财会监督的重要性,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才能实现有效的财会监督;再次,财会监督不应当只是对过去的财务和会计行为的监督,而应重视其对未来经济行为的指导意义。财会监督不仅是对过去的财务和会计行为的审查或纠正,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监督结果对未来的财务和会计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
财会监督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财会监督工作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流程优化、数据分析等功能,是现代信息技术在财会监督工作中的重要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财会监督工作的现代化发展。高校基本都投入经费进行信息化建设,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建设理念,受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影响,缺少顶层设计,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平台财务管理功能配置不合理,无法有效发挥管理作用,有的高校虽然采用了最新技术的财务管理软件,但由于忽略了自身实际条件和需求,没有做好技术、人员、制度等方面的有效协调,导致信息化建设成本虽然高昂,信息化建设成果不理想,或者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规划,缺少长期规划,无法适应技术更新及时代发展的趋势。一是,高校基本建立了各自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但没有针对性配置适合多部门监督及基于组织架构的审批机制,很难对经济事项进行有效管控,财会监督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还有所欠缺,对财会监督工作的进展和情况未实现数据的平台共享;二是,对财会监督的数据分析较少,需要对财会监督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财会监督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三是,风险预警功能还需加强,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对财会监督工作中的风险进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避免风险扩大。
二、优化财会监督的体制机制建设
(一)建立健全财会监督法规和制度
优化高校的财会监督体质机制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高校应采取综合措施,切实提高财会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高校应建立健全财会监督法规和制度,坚持问题导向,分类精准施策,优化财会监督机制建设的基础,同时明确财会监督的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规范财会监督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建立完善的内部财会监督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监督效能。明确各项财务活动的审批流程和责任人,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高校应优化内部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要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优化监督环境,坚持协同联动,加强贯通协调。一是,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是财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内部审计职能,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报告的审核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强化监督结果运用,提质增效:高校应充分运用监督结果,提高治理效能,完善财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将监督结果与监督考核体系相挂钩,构建完备的联动监督考核体系,提高监督的约束作用;三是,推行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是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该推行信息公开制度,公开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增加财务活动的透明度,防止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四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是优化财会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遵守财经法规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进行惩处,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五是,完善财会监督体系,维护好高效、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实现好与其他各类监督的有机贯通,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财会监督工作格局。
(二)加强财会监督队伍建设
加强财会监督队伍建设是优化高校财会监督机制的重要环节。一个高素质的监督队伍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此,高校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升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首先,高校可以开展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为监督人员提供系统和全面的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财会监督法规和制度、财务管理技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组织内部培训班、邀请外部专家进行讲座和研讨会等。此外,监督人员还可以通过参观学习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借鉴其他高校或相关机构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其次,高校还应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通过招聘和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不断补充和壮大财会监督队伍。在培养方面,高校可以设立财会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培养更多具备财会专业背景和能力的人才。另外,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财会人员积极履行监督职责,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高校应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活动,以加强对财会制度和法规的了解和掌握。监督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财经政策的变化,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财会监督工作中。同时,通过学习案例和分享经验,加深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最后,高校还应加强对财会监督队伍的管理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对监督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励他们提高工作水平和效能。
三、完善财会监督的内部控制建设
(一)建立健全财会监督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建设是财会监督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强财会监督和内部控制建设,提高高校治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完善高校财会监督的内部控制建设需要从制度、风险预警、信息公开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全面、有效的控制体系,保证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财会监督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以确保内部财务活动的规范、有序、安全。如财务管理制度应从财务管理的具体环节入手,制定科学、合理、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要明确财务流程和岗位职责,制定财务人员行为规范,建立财务督查制度等。同时,高校应加强内部监管力度,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监管部门的监管等手段,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财会监督是对高校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财会监督的内容不仅包括对高校预算、收入、支出、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等各个环节的监督,还包含对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随着高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高校应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测和预警体系,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方法,及时发现并控制风险。把财会监督职能由事后监督转变为对风险的事前预判。
(三)实施信息公开与公示制度
实施信息公开与公示制度:财会监督的信息公开是财会监督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财务透明度,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财会监督是通过对财会活动进行监察、督导和干预,以保证财会活动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原则和标准。财会监督本身包含了社会公众的监督等。社会公众的监督需要社会公众通过公开渠道获取财务信息,并对财会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高校也可采用公示方式将财会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以增加财务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公示的方式可以包括高校内部的公示板、高校的公示网站等。通过公示,一定程度上建立信息沟通,强化财会监督效能,营造更好的高校财会监督环境。
四、提升财会监督的信息化水平
(一)智能化手段在财会监督系统中的应用
财会监督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旨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提高高校财会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运用智能化手段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嵌入相关规则是一项关键任务。通过在财会监督系统中整合智能算法和规则,可以实现对财务运作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识别异常的功能,从而提高监督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另外,强化管控机制也是信息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方面。这包括建立全面的管理控制机制,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符合预算和标准要求。通过设立内部监控审查要点,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实施整改,从而推动风险控制覆盖财务监管的全过程。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提供了极大的机遇。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高校可以基于多年的财务数据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识别和监控关键指标的变动情况。这种持续监测的方式使得高校能够更加敏锐地发现潜在风险,实现对财务状况的重点、精准监管。总体而言,提升高校财会监督的信息化水平是一项多方面的努力,需要智能化手段、强化管控机制以及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这样的信息化提升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更能够全面提升高校治理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数据技术在高校财务监管中的应用
在高校财务监管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处理海量信息、提高效率和实现精准监管至关重要。对于高校部门来说,财会监督的建设中,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功能的研发和使用,都面临着难以高效处理繁琐业务数据的挑战。这导致了在高频率、大强度的数据分析检查工作中的困境,然而,2023年财政部预算一体化的实施为这一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依托财政部预算一体化信息系统,不仅促进了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也为实现分类监管、精准监管和科学监管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大数据技术在高校财务监管中的应用能够解决现有监管体系面临的难题。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构建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实现从海量信息中快速、准确地检索与核对繁杂的业务数据。这种数据的集中处理和分析,能够支撑高频率、大强度的数据分析检查工作,为监管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同时,通过财政部预算一体化信息系统,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也能够得到加强。这种数据共享的机制有助于建立更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为实现分类监管、精准监管和科学监管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支持。总之,大数据技术在高校财务监管中的应用,特别是结合财政部预算一体化信息系统,为解决海量信息处理、提高监管效率和实现精准监管提供了全新的途径。这将带来更有效的数据分析和监管手段,促进高校财务监管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
(三)内控系统与信息化管理的有机融合
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快过程管理信息化水平,运用智能化手段,建立信息化内控系统,将对经济行为的“人控”向“机控”转变,实现采购、合同、资产、财务等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为服务对象提供最大化的便利,实现对经济事项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提升监督效能。高校还需要强化管控机制,按“无预算不支出”、“无标准不执行”等要求建立管控机制。通过设定内部监控审查要点,实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推动风险控制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落实好财会监督能够有力的保障高校资金安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维护高校声誉,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反腐倡廉建设。高校应该高度重视财会监督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将财会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形成监督合力,确保财会监督的有效实施。通过加强高校财会监督的体制机制建设、内部控制建设等提升高校的财会监督,不断提高财会监督工作效能,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